乡村到哪里去了散文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7 07:13: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乡村到哪里去了散文随笔

乡村到哪里去了散文随笔

村里没几个人了。

村里也没什么庄稼了。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没错,他们去哪了了呢?

村里的老人说:“咱们这个大队,只有我和我老伴在家,整天没见过人。相邻的三个大队,在家的人加起来不到10个。俺们算了算,最多10年,也可能5年,这群老家伙都去”看地”了。”

20世纪70年代,乡村里热闹非凡。土地被翻了一遍又一遍,农民撵着节气走。开春时,各家的鸡窝就忙碌起来。攒了几个月的鸡蛋,对着太阳看看是否透亮,主妇们再认真观察家里的每一只母鸡,烦躁不安的,就是想“坐窝”了。也有选错的时候,那只老母鸡是个坐不住的主儿,没等鸡蛋孵化,就起来跑掉了,白白浪费了一窝鸡蛋。

而今,抱窝的母鸡不见了。街道上,到处都是鸡贩子,拉着几百只小鸡叫卖。1元1只,或1.5元2只。一手交钱,一手交鸡,简单且直接。

春天是找寻的'季节,草木味浓郁,各种野菜,从地里钻出来。那时的枸蒲穗,不容易得到。枸蒲穗多长在高高地田垄上,偶尔发现长在地边的几颗,也被连根拔起。而今,去往庄稼地的路边,种着树木的间隙里,到处都是枸蒲穗,如果不认真分辨,你都不知道这块地里究竟种的是什么树了。路边的枸蒲穗,更加强大,疯长的枝桠,在高处互相连接,俨然成了封闭的长廊。野草遮掩了所有的路,曾经可以通过架子车的路,变得越来越窄,就连院子里,也越来越荒芜。屋墙上,锄头、耙子、镰刀、华犁等各式农具,都安静地挂在那里,被遗弃的灶台,木床,豁口的瓦罐瓷器,屋檐下的半截水缸,落满了灰尘。昆虫和小动物,占据了儿时我们嬉戏的角落。

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孩子考上了学,在县城读书,母亲们跟着孩子走了,给孩子做饭、洗衣服、做伴儿。年轻的大人们,去了大都市,他们吃尽苦头,勇敢谋生。有拖家带口的,有把孩子暂时留给老人照顾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孩子也越来越少,村里便只剩下仅有的几户老人带着孙男嫡女的人们。县城也是城市,男人们奋斗几年,便买了房。村庄,空旷起来,衰败了。乡下人的绝迹,大抵就是这十几年间的事吧。

有一次,全城出动,都要去某一个地方看萤火虫。据说,那商家投资了十几万元,购买了40万只的萤火虫。

然而,那个夜晚,除了燥热和黑暗,什么也没有。曾经那些无数的盛夏之夜,我们放在瓶子中的萤火虫,到哪里去了?

是城市的灯光太耀眼,遮盖了萤火虫的光?还是萤火虫像露珠般蒸发掉了?

听说,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收集老物件,还有怀旧物件店,叫做失物招领的。一盏马灯,标价一二百元。老物件,或失物招领,这名字真的好。

我们远去的青春、失踪的萤火虫、小河里的蛙声一片,又去哪里找寻呢?

我们都走了,即便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村庄也依然是怀旧的地方。杂乱的草,疯长的树木,遮住了一切。无论我们走了多远,矗立村头,那些烈日下挥洒汗水的每一寸土地,依然使我们激情澎湃。村庄,即便衰败,依然是我们唯一的念想。

第2篇:盐到哪里去了作文

盐到哪里去了作文

前几天,在科学课上,老师拿了一包盐和一个支撑架来到了教室。

正在同学们迷惑之际,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从水中提取盐’的实验。”老师的话刚落音,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盐怎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呢?”“是呀,怎么会呢?”……老师听着我们的议论,笑着说:“你们睁大眼睛看实验吧!”说着,老师便把一个钢化玻璃盘放在了支架上,然后在盘里注了一些水,再把几勺盐给放了进去,把放了盐的水搅匀后,老师诡秘地说:“你们一定得看好了,我这就把盐从水中提出来!”接着,老师把一盏酒精灯点燃,放到了支架下面。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等待奇迹出现。不一会儿,水就沸腾了,可除了一大团一大团的气泡,我们什么也没看见,同学们都失望极了,可老师却让我们再耐心等等。大约十多分钟后,盘子里又有现象发生了:盘子里的水已快烧干,而盘子的底部却有一层白花花的、像泡沫一样的东西,一位调皮的'同学还用手沾了沾“泡沫”,然后发出了惊叫:“这是——盐!”

同学们都感到惊讶——老师的确把盐从水里提取出来了!

这时,老师对我们说:“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这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因为当盐溶解于水后,只要让水蒸发掉,盐没有了水,就自然变成固体。”原来是这样!

我们顿时恍然大悟。老师又接着说:“在古代,人们就是用这种方法,把海水引入田里,再在阳光下暴晒,水分蒸发掉,留下了盐。所以古代的人就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盐的。”这一节课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解开了水的秘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做实验,谜题就一定会解开的。

第3篇:鱼到哪里去了作文

鱼到哪里去了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鱼到哪里去了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到哪里去了作文1

从前,有只贪吃的猫,它长着个圆滚滚的身子,身上还长着一条条美丽的花纹,它整天懒洋洋地,不是睡觉就是到处找吃的。这天,它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它到处寻觅。突然,它眼前一亮。看见桌子上有三条肥肥的鱼儿在水缸里游得欢嘞!心想:哈哈,今天收获不小啊!我可要饱餐一顿哦!想着想着,口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它脑袋一转,想办法了......

“有了!”它咧嘴一笑,后腿几步,朝着桌子纵身一跃。来个“鲤鱼翻身”,然后“大展拳脚”,伸出双爪,稳住鱼缸,使劲一推,只听“咣当”一声,水缸被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幸福到哪里去了随笔

幸福到哪里去了随笔

幸福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有关对幸福的诠释中,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幽默。所以,一千个人眼中的幸福就有一千种! 幸福是饥饿的婴儿吃到的一口饱奶,哪怕他的妈妈很丑陋,很贫穷,甚至千夫所指。 幸福是孩子回家后能够喊一声:妈!我回来了!哪怕这个家再怎么清贫,只要有父母在就什么都不怕! 幸福是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亲人的一生问候,一句鼓励!哪怕他们什么实际的忙都帮不上! 幸福是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

更有甚者,网络把幸福解剖了,最赤 裸的摆在你的眼前: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以上种种对幸福的理解,直接地给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但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食盐到哪里去了教案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第二课,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乡村到哪里去了散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到哪里去了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