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奔落的雪原》
这时在关国瀑布下面和对岸加拿大一侧的山谷中,都有三三两两的黄衣人在行走。什么虾兵蟹将?我们问。原来可以通过隧道下去,到瀑布近身处看。在美国这一边的叫“风洞”。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穿上雨衣雨靴,也都成了虾兵蟹将。乘电梯从岩石中下去,走过隧道,到得洞口,洞外有栈桥,位置在关国瀑布和 “新娘面纱”之间。水声轰鸣,比在船上时更强十倍!我们不管浪花飞舞,循栈桥向大瀑布走去,真走到它身旁了!离水流只有25英尺!这时仰面上看,急流自天而降,仿佛就浇在自己头上!
却是奔跑着的活的浮雕。风挟着水蒙头盖脸而来,风和水都是硬的。这里不是水花水汽,简直是置身波涛中了。这奇异的站立着的波涛啊!“我们算是到过瀑布里面了。”一个西班牙人说。
啊!崩落了还在奔跑的雪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
我伸出手,想和瀑布巨人握一握。他却置之不理。又是一阵水浪浇来。“快走,请快走。”管理栈桥的人说,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轰响中又消失了。
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水从指缝间漏出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筛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伟大精神,你的磅礴气势,你的力量,你的速度……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如同崩落的雪原般的流水。
1.文段中加点的“虾兵蟹将”指什么?
2.文段的结尾,作者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中筛去。”除了文中所写,还有哪些方面深深打动了作者?
3.“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试分析“抓”字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给人的压迫感。
2.紧扣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3.“抓”字突出表现了作者想留住瀑布的急切心情。
第2篇:中考语文训练题
2014年中考语文训练题
(一)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A.狡黠.(xiá)雾霭.愧怍.(zuò)入不敷.出B.猝.然(cù)荒谬.锤炼.(liàn)鸦雀.无声C.拮据.(jǖ)浩瀚.悲怆.(chuàng)风尘仆仆.D.慰藉.(jí)侧.隐赢.弱(1éi)吹毛求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曾经,我是个不会“吃愁”的人。
“愁”是“秋心”啊!心,不期然被秋天劫掠,我怎甘乖乖就范?在一句歌词前逡巡了很久,那歌词道:“甜蜜方糖___进苦咖啡”。我被那个“____”字困住了。方糖,它定然是甘愿的了;不然,那个动词应该换成“____”甚或“___”。我做不成那块崇高的方糖,我宁愿抱紧自己珍贵的甜蜜,让它小心翼翼地____开苦咖啡。A.掉掉跳跌躲B.跌跌跳掉离
C.跳跳跌掉离D.跳跳掉跌躲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撞击着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B.我们总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搞好绿化、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际上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扬改造社会的工程,更是一场改造自然的工程。
C.一名美国官员表示,马来西亚已经请求FBI协助恢复飞行模拟器中被删除的数据。这台模拟器是从MH370机长家中搜查到的。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作家,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设有一本书船够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寄情于自然;也是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众人散去,暮然回首,放佛看见丰子恺娴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之间天空淡月一弯,亭中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也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
①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身在“辐”中要知“辐”
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冰箱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电吹风有辐射、电视机有辐 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巳身在“辐”中。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 字,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 过程,也称为“放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一273.1 5℃)以上,都会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如果辐射会说话,它 一定会非常得意地说:“我无处不在,你无处可逃!”既然如此,你就不用怕了,因为,怕
也没用!
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人体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当破坏的程度非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更可怕的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原子化学键,人类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一旦生殖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不管怎么说,它比电离辐射的伤害要小得多。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能致癌,算是个超级恐怖分子,但是,请放心,一般人是遇不到它的——除非是那些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一般人天天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如手机、电脑、电灯、电话、彩电、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油烟机、电吹风、电剃刀、太阳光、通讯基站、高压电线、WIFI……哎呀呀,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让我们躲不开、逃不掉。
非电离辐射看上去很麻烦,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人说,微波炉这个家伙的功率可不小啊,而且靠发射电磁波工作,难免会释放大量的微波辐射。是的,在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算是“辐射剂量”超大的了。但是,请放心,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医院的放射治疗室用特殊材料制造,以免辐射外泄……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防护方式。
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当然,不要指望用这个取暖哦,它的热量太微不足道了。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逐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
(选自2014年3月版《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5.作者写作这篇说明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下面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辐射其实下可怕。B.说明辐射的概念定义。
C.说明辐射的两大种娄。D.说明电离辐射的危害.
6.下列对人类不用怕非电离辐射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很有限,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B.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有效方法,例如冶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等。C.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自然界中的辐射,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
D.人类对辐射的认识加深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7.下列说法或做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4月26日是武汉四月调考语文网上阅卷的日子,赵老师向学校请假说:“我怀孕了,我担心电脑辐射致使胎儿畸形,想请个假。”
B.某外企为奖励业绩出色的员工,准备组织公司骨干去日本东京旅游,钱先生说:“我不去,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棱辐射会致癌、致死。”
C,孙女士见儿子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不是戴着耳机听音乐就是玩游戏,劝说道:“孩子,你长期如此,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啊!”
D.听说太阳光也有辐射后,李小姐一见阳光便如临大敌,她涂上防晒霜,打上防晒伞,全副武装起来,生怕晒到太阳而导致皮肤癌变。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敖叔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 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③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 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④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⑤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⑥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有删改。)【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伍子胥投奔国吴,辅佐吴王闺闻伐楚。③刺:用篙撑。④司城:官职名一,为古代春秋官名,同“司空”。⑤今;如果。⑥至言:极其高明的言沧。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死使:让B.去.
郑而之许去:离开C.丈人度之,绝.江绝:渡过,越过D.所宝.者异也宝:把„„看作宝物 9.下面语句巾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唯此也其.李将军之谓也B.王果以.美地封其子皆以.美于徐公C.见许公而问所之.吾欲之.南海D.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故不为.
苟得电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命.请求王将“名甚恶”的寝丘封给自己,而得以长久地拥有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郊国的途中,因江上丈人的帮助而借以成功脱险,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丈人,丈人不肯接受。
C.江上丈人并非不认识伍子胥,其言“昔者下胥过.吾犹不取”中一个“昔”字便可见得,这是江上丈人的高明之处。
D.司城子罕将“不贪”作为自己的宝贝,面对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子罕断然谢绝终不接受,显示山一个贤者的本色。
笫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12.填空。(10分,每空2分。)
(l)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2)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是是历史上的____:“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五、(18分)
阅读下丽的现代文,完成13—l6题。海棠花季羡林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咸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竞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941年5月29日作于德国哥廷根 链接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撼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两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菠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
1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与海棠花无缘呢?请你阅读②~④段,分条概括。(4分)
14.第⑤段画线部分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请你简要分析。(4分)
15.作者既然说自己与海棠花无缘,又为什么耍以“诲棠花”为题呢?请你结合文本
简要回答。(6分)
16.文章第⑧段写道:“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这句话传达丁作者怎样的感受? 请你结合一篇你读过的诗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对新词新语进行搜集、归纳和探究,是语文新课程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基于此,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走进新词新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请你围绕主题拟定一个选题。(2分)
18.下面是你们综合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上网搜集到的材料,请你仔细阅读,综合两则材料的信息,用一句话表述你探究后的得到的结论。(4分)
【材料一】"2013年十大流行语”,按排名顺序分别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大、奇葩。
【材料二】在“2 01 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中国梦”排名第一,成为201 3年全民流行语,使用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13年1月,北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席卷全国,一时间人人争做“节约达人”,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榜上有名的正能量流行语还有“倒逼”和“逆袭”。“倒逼”源于经济领域中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凡是下级迫使上级做出某种行动,都可以称为倒逼,习近平、李克强在讲话中多次用了“倒逼”。“逆袭”指新事物冲击、取代旧事物,后浪推前浪,表达了一种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充满正能量的精神。
19.你将平时在网上与网友交流的“网络语言”用到了作文中,你满以为这是一种潮流时尚,会得到语文李老师的认可,可没想到李老师却看不懂,还批评你态度不严肃,你耐心地解释道:“____”李老师听后微笑着摸若你的头说:“好的,以后注意就是了。”(2分)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坐落在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集团总部,有一个可供超过2000人停车的大型停车场。停车位沿着大门左右侧一字排开。
总部要求员工早上8点上班,但是从7点开始,员工们就陆续到了公司。早到的员工都会很自觉地将车停到远离办公楼的地方,最远的泊位离办公楼的距离超过1公里,即使小跑过去,也要10多分钟。于是上班之前的这段时间,进入总部的小车都是很有序地由远到近停泊。而下班的高峰期,员工的车又总是从近的泊位开始陆续驶离总部。天天如此,周而复始。这个停车场从未发生过堵车的现象。员工们的相互礼让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生活道理。
请以“让”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
1.D(ji—jie,侧一恻,赢一羸,屁一疵。)2.D(根据词义和语境分析D项最恰当。)
3.C(语序不当,可改为“在去往天池的路上,为了拍张不畏寒苦的牛皮杜娟的理想的照片,我掉了队。”).B(根据句意、上下语境和语言逻辑等B项最恰当。)5.A(说明“辐射并不可怕”,才是作者写作这篇说明文的最终目的。)6.A(“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是“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7.C(原文写道:“凡事无绝列,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A.(使:如果。)
9.B(A语气副词,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恐怕”;B.介词,可译为“把”,动词,可译为“认为”; C动词,可译为“到„„去”;D.动词,可译为“做”。)
10.B(伍子胥是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位江上丈人的帮助。
11.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原因。(或“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地方。”)(共4分。“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2分,“所以”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
12.(1)留取丹心照汗青;(2)海上牛明月;(3)抽刀断水水更流。(共6分,每空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4)安史之乱;忧国忧民。(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空2分。)
13.【答案示例】(1)作者自家院中虽有两棵海棠树,却无缘饱览绚烂的花景,仅有一次看到海棠花怒放。(2)作者春天差不多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而在北京不曾看到海棠;(3)作者夏天回到故乡去时,而院子里的海棠花已经凋谢了。
14.心境: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影啊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一种影响人的所有体验的性质的情绪倾向,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答案示例】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矛盾的、无奈的、忧郁的、焦虑的心境:作者来到德国,决心专注读书’但现实又不允许,祖国正值牛死存亡之秋,同胞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身处万里之外,更加强烈地思念祖国。为此,他痛苦;想摆脱,又难以排遣。
15.围绕以下要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1)“海棠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情节内容都是围绕而展开的:文章以“无缘”起笔,似写。无缘”,实则写尽了与海棠花的不解之缘,故乡的海棠花与作者一生一次的绚烂之约,异国的海棠花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乡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②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海棠花”一语双关,既指故乡的海棠花,也指凝聚寄托着作者赤子情怀乡、浓烈想死的家乡和祖国。
16.【答案示例1】这里,作者把对时间、空间遥远疏隔的感触,转化为更贴近、更真挚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反差。这种反差正剧情感深切所致:遥远的思念,往往会被某种特定事物瞬间拉近——愈远愈切,愈久愈近。“天涯咫尺”就是这种感受。冰心先生《寄小读者》中,在白宫前,一种“天围似的静默”,使冰心乡思之情突起,“如同一个波澜怒翻的海”。她走到路旁一辆手推篷车旁,向一位叫卖炒花生栗子的黑人买了两包。她写道:“我何尝要吃花生栗子,无非要强以华京作北京而己!”
【答案示例2】作者写“离祖国和故乡的时间愈远、感到它们离我愈近”,实写出作者认为时问和距离的阻隔非但不能冲淡对故乡的思念,反而会因其长久的发酵而愈加浓烈。从许多文学作品中也不难看出这样的情感。远在英国的老舍,短短干余字的一篇《想北平》,似乎字字含情,字字含泪,使人每每读来不禁潸然。祖籍内蒙却随家人迂至台湾的作家席慕容,也每每在诗中描绘她那“夜夜不能回的塞外故乡”。正是时间和空问的距离丈量了老舍和席幕容,以及千干万万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正是这一距离体现出了他们心中与家乡愈发亲近的无法割舍的情意。
【答案示例3】作者虽然距离祖国虽有万里之遥,但在他内心中,时时想着自己的国家,祖国就如同近在眼前一般。我曾读过一本关于旅行者的书,书中写道,当我从这异国中拿出这面五星红旗,让它随风飘扬,我就觉的我站的这片土地就是我的国家。这异国的风景就如同我们祖国的风景„„这位行者也同作者一样,虽然与祖国相距万里,但只要心中有国家,祖国就如同在体身边一样,一直伴随着你。1 7.【答案示例1】新词新语的成因及发展规律
【答案示例2】新词新语折射出的流行文化形态
【答案示例3】新词新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形态的研究【答案示例4】“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来历的研究
【答案示例5】新词新语盛行的原因 18.【答案示例1】正能量词在“2013年十大流行语”中走红。
【答案示例2】正能量流行语在“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名列前茅。【答案示例3]充满正能量的流行语往往更受民众亲睐
19.李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有意要这样做的。我原以为网络语言能被所有人接受,可没有考虑到它不规范,造成了阅读障碍,不适合用于作文中。我会虚心接受您的批评意见的,谢谢老师!
第3篇:中考含答案语文训练
中考含答案语文训练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黝黑(yǒu) 亘古(ɡènɡ) 轻薄(bó) 称心如意(chènɡ)
B.倔强 (jué) 蓦然(mò) 殷红(yān) 锋芒毕露(lù)
C.阴霾(mái) 慰藉(jiè) 戏谑(nüè) 扣人心弦(xuán)
D.粗糙(cāo) 遒劲(jìnɡ) 勒进(lè)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赝品 陨落 重蹈覆辙 随声附和
B.愧怍 诘难 根深蒂固 张惶失措
C.旁骛 沉湎 一泄千里 粗制烂造
D.制裁 分歧 前赴后继 不可明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月的莒县,桃花娇羞,樱花烂漫,玉兰含苞待放,空气里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味道。中/
第4篇:中考语文专项训练
2010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必备病句修改
一、(泸州)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二、(恩施州)修改下面病句。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2)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三、(江苏常州)
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分)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壁。②足球是巴西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