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三复习学案第四册第一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复习学案--说明文
(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考点指津
一、复习要点
1.理解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2.理解说明文中材料在结构中的作用。3.字词、有关的文化知识
二、指导要点
(一)关于理解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指被说明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运用和说明文的结构组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读写说明文的基本要求。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要全面、准确。说明对象的特征不同于说明对象,后者指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
(二)理解说明文中材料在结构中的作用,一要注意该材料与上下文的联系,二要注意与前后文的联系,三要注意与读者的联系。
学海拾贝
1.选出每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两项()()
A.称心满意称赞匀称B.惟妙惟肖肖像姓肖
C.江水暴涨涨价D.仇春霖仇恨E.看管看孩子
2.选出每组词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自处心裁盘屈嶙峋巧妙绝纶B.交头结耳十分推祟寡不敌众
C.得天独厚英姿焕发姹紫嫣红D.少年老成训化动物溃不成军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镂空()弧()形砌()石岸淘()汰抉()择贫瘠()提()防蜾蠃()嬴()政
4.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A.轩榭:建筑在台子上的敞屋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B.别具匠心:工匠的心思惟妙惟肖:逼真
C.寡不敌众:敌人得天独厚:形容十分富有。
D.少年老成:年轻但老练成熟溃不成军:军队被打的七零八落,不成队伍
临渊观鱼
下面是杭州市2001年中考阅读题
⑴荷花何以会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象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想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的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体内35度的高温。⑵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一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的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的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四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它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不老梦想成真吗?
1.这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荷花之所以会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尽是“疙瘩”。
B.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是职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3.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⑴在文中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句⑵在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不用行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而结网
一、阅读下列文字,归纳海洋的特征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而世界大陆的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800米。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裹起来,水深将有2440米。即使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移到马里亚纳海沟,顶峰离面还有2000多米。
1.用一个词归纳海洋的特征。
2.这段话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最初,人类认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的高级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所有的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良好的视觉。他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的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学科。
植物不仅喜好颜色,而且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餐增加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威尔第、瓦格那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他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再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为“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会完全死亡。
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美国犯罪中心曾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验。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中,再把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到如开水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开始上升。好像被下了一跳似的,也好象人类悲痛时的表现。
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揭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1.本文是抓住植物的什么特征去写的?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从植物哪些方面去写植物的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首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画线一句在文中与上文那一句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段两个“这些发现”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手偶得
以“明天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500字以上,要求包含说明文字。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答案
学海拾贝1、CE2C3略4D
临渊观鱼1、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旺盛的生命力2、AD3、荷花的花瓣表面毛糙,却不受污染4、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5、引起读者注意,领起下文6、列数字
如不用,荷能加热就缺少说服力
退而结网(一)1深2海洋(二)1、植物也有“喜怒哀乐”2、喜好颜色喜好声音有强烈的同情心3、总领全文4、承上启下5、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6、美国犯罪中心的情感实验7、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第2篇:初三政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一、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整理到课本上)
二、基础知识问答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公平和 正义。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还要树立责任意识。
2、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3、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怎样?社会需要合作,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
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了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
考试制度、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三农。免费师范生。
6、维护社会公平有何意义?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
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7、怎样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
力。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8、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和 积极承担责任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9、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10、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为此,我们经济上要:(1)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上要:(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1、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 和支持。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 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1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要做到为人正直(2)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3)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的基本权利。(5)鄙视、积极劝说和制止非正义行为,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注意掌握方法)。
13、一个现代人应有有的品格是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是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
14、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对一个人做 或不做 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5、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同一个与不同的人
结成不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 社会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会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16、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承担责任也有积极意义。(1)对个人来说;在社会上中承担责任能促
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2)对社会来来说: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17、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18、要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就要(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2)要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9、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道德和 法律。
20、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维护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的秩序和 公共场所 的秩序;维护 社会管理秩序,自觉遵守的法律规定;维护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还包括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等等。
2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的 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22、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需要。
三、课后走进生活参考答案
(一)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公平,这是主流是大局,必须拥护和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在现阶段,由于个人的文化素质、家庭条件、单位、行业和地区的种种差别,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一些人来说,无论是在参与的机会上还是分配的结果上,我国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也是客观事实,我们也不能回避。
2、党和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极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不公平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3、解决不公平问题的建议:(1)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为社会公平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2)进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消除我们体制中的弊端,加强民主法制,为社会公平奠定正义制度的保障(3)贯彻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保证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又要实行社会保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1、被盗乘客由于对自己的财物保管不慎,致使10000员现金被小偷盗走,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2、公交车售票员和司机有保证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事情发生后,他们未能有效地阻止小偷逃跑,使乘客钱财被盗,造成损失,应负一定的责任。
3、被盗事件发生在公交车上,作为客车和乘务人员主管单位的公交公司,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4、车上的其他乘客,当被盗乘客和售票员同小偷斗争时无动于衷,无人出面制止,助长了小偷的嚣张气焰,也应承担道德上的责任。
第二问: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当时的事实是:被盗乘客状告公交公司要求赔偿1万元钱的损失,法院根据法律、事实和双方应承担责任的情况做出判决,即公交公司和被盗乘客个承担50%的责任,公交公司赔偿被盗乘客5000员人民币。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3篇:初三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一、知识梳理:
1.中华民族精神:(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作用:P9。(3)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建党九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党的领导是正确的,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6)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奋斗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第4篇: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寒冰中的牡丹”为你整理了“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隋朝大运河
①了解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第5篇: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共16篇)由网友 “不想打怪兽呀”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学习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
(1)广泛阅读中外名诗。
(2)诗歌鉴赏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读。教学中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
如:①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载体。比如《雨巷》中创造了两个中心意象:“雨巷”和“丁香”般的
第6篇: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2005-2006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学习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
(1)广泛阅读中外名诗。
(2)诗歌鉴赏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读。教学中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
如:①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载体。比如《雨巷》中创造了两个中心意象:“雨巷”和“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悠长”“寂寥”,诗人在其中“独自彷徨”。这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感。“丁香”般的“姑娘”--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第7篇: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综合应用知识点
【理论知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力量)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例题1】:2004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