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习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7 07:1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习报告

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习报告

对于我来说:生产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就离开学校,面对新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提醒自己,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煤矿工作是艰苦的行业,地下作业,随时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瓦斯爆炸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还有顶板垮落,煤尘爆炸等等。然而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只有认真遵守各种安全制度,作业规程,才会尽量少发生事故。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认为安全与生产不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坚持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们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用某些点线来代替面,用特殊代表个别。总之在感谢土城矿务局培养我们,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井下工作能力。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总有一些艰难困苦,没经历一次都需要很多的勇气,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度过苦难,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失败,面对失败,努力去做,解决它,有这个决心,我想人生会成功的,至少可以无憾!

这次实习对我们很重要。这次生产实习是我们的一个转折点:标致着人们在学校学习的终结,逐渐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2篇: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摘录

“安全”这个概念,自古就有,有人说,安全是不存在能够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危险的状态;也有人讲,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且尽善尽美。我觉得照这么讲,安全就是一种无实现化的安全,是一种绝对化的安全。其实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人们从事的某项活动或某系统,即某一客观事物,也就是广义的生产。安全就是伴随着生产的一种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生产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所谓矛盾性,首先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与生产顺利进行的矛盾;其次是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的矛盾,表现为采取安全措施时会影响生产,增加成本。这些矛盾只是暂时,从长远看,矛盾一解决,很快就会促进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这种矛盾只是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矛盾,而从本质上看,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严格执行安全规定,表面上降低劳动生产率,但如果从深层次看,一旦发生事故,将会损失更多工时,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企业生产和形象,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又为安全创造必要物质条件。所以安全与生产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本质上是辨证统一的。没有生产活动,安全问题就不可能存在;没有安全条件,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其实并不矛盾。抓安全是为了生产,只有将安全落到实处,生产才能得以正常进行。抓生产必须保证安全,安全没有保障就根本谈不上生产。对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决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工作中要

坚决反对要么为了安全就放弃生产,要么为了生产就忽视安全,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走向了极端。

生产必须安全是现代工业的客观需要。“安全第一”的思想是指当考虑生产的时候,应该把安全作为一个前提条件考虑进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持续和安全的发展。

安全第一,是否就意味着安全可以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呢?显然不是,希望在此通过对安全与生产等之间关系的剖析,谈谈这两年来对“安全的地位”的一些不合理认识现象的体会。

实践中的不正确认识:

(1)将安全生产置于毫不重要的位置,认为发展生产必然要牺牲安全。解放初期我国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提出“安全为了生产”原则,紧接着出现了一些“冒险”、“蛮干”现象。认为安全为了生产,发生安全事故是为了将生产做得更好。这在当时,成为了很多发生事故企业负责人员推卸责任的借口。

(2)将安全置于从属地位,宁要产值不要安全。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产值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策导向,助长了这一做法。这样就直接导致各行各业都同时出现超负荷,超能力运转的情况。这种做法实际上还是一种冒险,蛮干行为,为了达到产值目标,存在侥幸心理,完全不考虑生产条件,将安全抛在一边。

(3)安全与生产并驾齐驱,做“事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时间还提出“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等口号,一时间多个“第一”并驾齐驱。嫌“摸着石头过河”太慢,管他三七二十一,要先冲下水去再说。这种思想虽然也考虑安全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还是变相的产值导向的结果,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这就导致大小事故仍然发生如故,企业、政府到处“救火”,忙得“团团转”。

(4)安全第一,安全就是至高无上。这种思想,最近两年特别“盛行”,连安监总局的领导在一些场合也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2007年上海《财富》全球论坛文化圆桌会议,几位中国省部级领导同时说道“安全生产是自己最担心的问题”,也印证了当前这种风气。但是这句话不是说给老百姓听的,是说给领导听的,不过是对领导“杀一儆百”的招式表个态。但是在全球注目的场合发表这样的言论实在就是不应该了,安全生产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你一个省部级领导如果将安全行政监督坚决落实,你忧患什么呢?除非你自己监督不到位。你“夙夜忧患”的不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却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有这样的高度吗?显然,这种观点是新时代的“官僚主义”。

综述这四种观点,实际上都没有正确地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摆正安全生产的位置。

第一种观点是一种认为安全与生产相矛盾的观点,其目的在于逃避责任惩罚。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安全是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生产中实现安全,(安全生产最初的定义就是这样),如果说安全与生产矛盾,那就是自相矛盾。安全是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是先安全再生产,也不是先生产再安全。

第二种观点是一种认为安全与生产中其他要素相比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的观点,甚至认为有了产值,出了安全问题也不算回事。实际上是一种忽略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种观点是一种承认安全的重要性,但却将安全与其他要素看成完全相等的地位的观点,这样工作起来没有秩序,没有章法,并驾齐驱,哪方面出了问题解决哪方面。

第四种观点是一种夸大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甚至凌驾于生产本身之上的观点。

生产与安全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在讨论这个已经被讨论出结果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大家可查阅相关书籍和内容。

至于安全在生产中的正确地位,还得从“安全第一”说起,“安全第一”-“safetyfirst”,这个词翻译成中文有点不准,“first”表示顺序上的先后,而“第一”在汉语中多表示地位的高下,实际上国内更多人就是把它理解成为了“safetyprimacy”,安全占核心地位。

安全在生产中的地位实际上应用“安全优先”来描述,安全是一个门槛,他是一项要求,好比拳击运动员比赛时必须要戴拳击手套。“安全优先”要求各项工作要首先考虑安全问题,确保安全达到期望水平,在一定的安全基础上去做事。安全优先,就是要将安全在要素中置于前提地位。

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安全生产的目的之一,是因为安全与生产都不是衡量工作得失的全部标准,只有发才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得失的标准。安全生产仅仅是发展的一部分,不能用安全生产取代发展的地位。安全生产仅仅可以指导的工作的一个部分,而发展指导的任何工作的全体。

当然,既然安全是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不能说他不重要,他不可剥离,脱离了安全,生产的价值便不得以存在。

安全生产不能在发展中作为主导地位,这还得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安全生产做为生产力他相当机械系统的“润滑剂”,相当于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他创造价值体现在提高效率的层面上,他的价值体现在使发展具有完整性。由于他涉及的问题与人类自身生存密切相关,因此,他必须置于前提地位,但是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他就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主力。

安全生产作为要素的不足,恰恰是对提高生产率的贡献不足,除非你把“安全生产”放大成“科学技术”等概念,但这已经不切实际地扩大了安全生产的范畴。

因此,工作中必须以发展为目的来指导安全生产,所以政治家们“夙夜忧患”应该是“发展问题”,那种为保乌纱帽,把安全提高到不切实际的位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就是以“发展”来衡量“安全生产”的得失,同时做到三个必须:首先不能打着发展的幌子只搞生产不顾安全,“发展不得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其次,不能做“事后诸葛亮”、“救火队长”,“发展不得将安全与生产剥离”;另外,“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安全前提”,安全在生产中的优先地位一定要确保。只有这样才是安全与生产关系的正确认识。

第3篇: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这个概念,自古就有,有人说,安全是不存在能够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危险的状态;也有人讲,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且尽善尽美。我觉得照这么讲,安全就是一种无实现化的安全,是一种绝对化的安全。其实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人们从事的某项活动或某系统,即某一客观事物,也就是广义的生产。安全就是伴随着生产的一种状态。

今年年初两起工亡事故,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严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安全工作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抓紧抓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危险,不管存在的危险程度是大是小,还得不断地进行生产,我们总不能因为存在危险而停止生产。要生产必须要确保安全,如何处理好安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各项理化性质、微生物及物质元素的检测,熟练检测的操作步骤,并为以后更深远的工作及研究打下实践与技术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检测员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种仪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层析仪根据各种各样的化工互作用力来分离混合物。这种互作用力通常是分析物及分析管柱之间的一种非共价性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在不同的时间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的关系

班级安工082学号050851201姓名晏姗姗(Email: 1041553671@qq.comTel:***)

摘要:作业疲劳可以引发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明确了解其与安全的关系,采取正当的措施,消除疲劳,安全生产。

关键词:生产;疲劳;安全

1.疲劳的概述

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由单一的、明确的因素构成,目前对疲劳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

2.疲劳的产生

疲劳是劳动过程中人体器官或机体发生的自然衰退状态,是人体能量消耗与恢复互相交替,中枢神经产生自卫性抑制的正常生理过程。

疲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生理上来讲,在肌肉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安全经济学原理》课程论文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

【摘要】安全生产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是一致的 [ 1]。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劳动力水平和素质普遍不高,部分管理者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还不很健全,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导致我国居高不下工矿事故。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协调安全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经济发展

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内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对于维护国家安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八个是”和“三个关系”:

八个是:

1.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安全除了需要国防抗御“外患”外,在“冷战时期”,更需要重视“内忧”——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

2.安

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是人民最基本的利益;先进生产力需要较高的生产安全水平来体现.3.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人民需要“安居乐业”,人民需要“平安吉祥”,员工要求“劳动保护”,企业需要“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需要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

4.安全生产是宪法及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也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