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
一、“课例研究”的有关内容
1、明确“课例研究”的内涵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手段。
2、理解与“三课”的区别
第一,专业性活动与事务性活动的区别。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因此,“研究”是其要务。在常规教研中,备、听、评课被异化为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对教师而言,备、听、评课的目的并非出于解决教学难题,而是为了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听课任务。
第二,规范性行为与随意性行为的区别。课例研究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本次就三个主题),是一项规范的专业行为。相比之下,常规教研中的备、听、评课就有些随意了。听课教师往往事先不做任何准备,不知道要听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听完课后,往往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有时研讨也没有人做记录,授课教师事后也不根据评课意见,形成课例研究报告。
第三,常规性开展与临时性开展的区别。课例研究期望教师群体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形成和谐互动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因此它要求学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其常规开展提供时间、经费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但传统教研中的备、听、评课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和强有利的保障,常常会因学校其他事务的影响而被迫中断或敷衍了事,有的学校甚至利用较长的时间来设计或实施一次备、听、评课活动,其他时间则无所作为。
3、把握“课例研究”的特点
一是教学性。课堂的本质是教学,而不是展示。教学重过程,展示重结果。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索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如果说教学要展示的话,展示的也应是这个过程本身。
二是研究性。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更是进行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每一间教室都是独特的,都是教师把教学方案加以落实、试验、验证和修正的地方,因此,每一间教室都是教师教学理论和方案的实验室。研究性意味着课堂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
三是实践性。课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课例研究是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持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课例研究是没有终点的。
二、研究的三个主题
1、善于激活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兴奋剂”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而学习最好的动力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产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深讲生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是人们进行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主要表现为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就是“我要学”、“我能行”。如果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被唤起,思维被激活后,就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创新。然而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作用下进行的,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直接动力。例如.学习“口算乘法”时,由于计算课比较抽象,再加上本节课知识点单一,就是讲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一道例题,而一位数乘整百数、整千数等口算方法放在“试一试”里完成。为了达到有效设计,以“儿童乐园”为背景;以小精灵导游为主线;以坐旋转木马、碰碰车,参加口算比赛,帮助叔叔、阿姨解决问题,师生找朋友等为内容,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依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名言,首先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儿童乐园,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为学生学习抽象的“口算乘法”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2、勤于挖掘探索潜能——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之间不能画等号,两者并不是同步的。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是渐进的、明显的,能力的发展是潜在的,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填鸭式的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它对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起着抑制的作用。所以有效教学能凋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不断地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探索和掌握新知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促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交流渠道要畅通,应该体现多层次、多方向,以此增大信息量,挖掘学生的探索潜能。例如:在让学生尝试探索2×10=?时,教师首先从已学过的“表内乘法”知识出发——2×9=?,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10=?的口算方法形成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探索的空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再次尝试探索20×3=?的口算方法,这时学生对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已形成了表象,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以小精灵导游看到“儿童乐园”的小朋友在做口算比赛,邀请学生参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4= 20×4= 200×4= 200×4=,学生在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展到一位数乘整百数、整千数,并要求学生在口算的同时归纳概括口算方法,以此挖掘学生尝试探索的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证实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教法改革家尝试教学法的创立者邱学华教授的名言:“在人类住居的这蓝色的星球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问题在于你是否敢于去尝试!”
3、敢于展示学生错误——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有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尴尬。但我认为,流畅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顺利成功,表面的达成并不表明学生的有效发展。即使是公开课也应该是常态课中的经典,经典不回避曲折,曲折才显美丽。在教学中,我们不该放过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错误,而应发挥教学机智,将这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转换成教学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将错误转化成美丽,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超越自我。例如:学生在口算20×3=?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1)、因为3个10的和是30,再加上3个10就是60,所以20×3=60;(2)、因为3个20相加是60,所以20×3=60;(3)、也可以把20×3看成是3个20,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这些动态生成的多种想法,虽然没有突出本节课的口算重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思考,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些动态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前两种方法都是从加法意义的层次思考,是低层次的思考方法,但是对的,应给予肯定;而第三种方法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思考,思考层次较高,但怎样口算简便?需要教师引导、提升。特别是学生口算2×4= 20×4= 200×4= 200×4= 这几道题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方法时,有的学生说,先乘一位数;有的学生说,把乘的结果加上几个0;有的学生说,我根据2×4=8后补0等等,多好的动态资源呀,学生的思考过程已在提升,教师可抓住这有利时机正面引导,激励评价,提升知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种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实现和颇具创意的新知形成,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有意暴露学生的错误,使之成为生成新知的有效资源,诱发了学生针对错误展开争辩、探究、交流,于精彩之处挑起矛盾.困惑之时给学生留足探究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了规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不断张扬学生的鲜活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提出几条建议
1、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2、“课例研究”是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方式。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每次活动要有明显的主题,不能贪大就全,要小专题、多角度、分层次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实现有效教学。
3、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 1.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堕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8.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0.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1.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12.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3. 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14.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15. 绝句 宋 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黎扶我过桥东。沽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6.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 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18.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9. 早梅 宋 道源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20. 明日歌 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人生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堕,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1. 夜宿山寺 唐 李 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2.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3. 塞下曲 唐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24.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25.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26. 庐山瀑布 唐 徐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27. 宿甘露寺僧舍 宋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28. 渔家 清 郑燮
买的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29. 水亭二首其一 宋 陆游
水亭不受俗尘侵,葛帐筠床弄素琴。一片风光谁画得,红蜻蜒点绿荷心。30. 题君山 唐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31. 村晚 唐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2. 山中 唐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33. 寄王琳 北宋 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34. 江村夜泊 唐 项 斯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35. 碛中作 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圈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36.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7.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8. 晓日 唐 韩 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鸟上碧空。39. 重别周尚书 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40.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41. 山雨 元 偰逊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涨,只觉钓船高。42. 山中 唐 王维
荆溪自石出,天寒红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43. 人日思归 隋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44. 夜立阶下 清 袁枚。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45.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46. 桂花 宋 何应龙
一树婆娑月里栽,是谁移种下天来。金英恰似清宵月,一夜圆时一度开。47. 有约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48. 麦田 宋 杨万里
无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49.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50. 条山苍 唐 韩愈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51、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52. 弹琴 唐 刘长卿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色自爱,今人多不弹。
第2篇:二年级必背古诗
二年级必背古诗
七步诗……曹植敕勒歌……北朝民歌咏柳………贺知章别董大………高适望庐山瀑布…李白赠花卿……杜甫江雪………柳宗元游子吟………孟郊 墨梅……王冕 夏日绝句……李清照 乐游原………李商隐 清明………杜牧 蜂……………罗隐 风……………李峤 池上………白居易 秋浦歌………李白 乡村四月……翁卷 村居………高鼎 所见………袁枚 春日………朱熹
二年级:《弟子规》 二年级推荐阅读书目
《木偶奇遇记》………… 科洛迪《你看起来很好吃》…宫西达也 《小蛇散步》…………… 尹东宽 《100万只猫》………… 婉达·盖格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五味太郎 《我是霸王龙》…………宫西达也 《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茵可夫
《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古田足日 《神奇校车》……………柯尔 《笨笨猪》………………杨红樱 《调皮你的日子》………秦文君 《父与子》………… …埃·奥·卜劳恩 《胡萝卜的种子》 ……路斯·克劳斯 《总有一天会长大的》…托摩脱·蒿根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任溶溶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拉格洛芙 《洋葱头历险记》…………罗大星 《小溜溜溜了》……………叶永烈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瑞 《笨狼学校》……………汤素兰 《严文井童话》……………严文井 《少儿百科全书》《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注:以上推荐书目以拼音版本为主。
第3篇:小学二年级上必背古诗
二年级上必背古诗
1.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
第4篇:小学必背古诗
小学各年级优秀古诗文必背篇目
一年级上学期(1篇)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一年级下学期(3篇)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二年级上学期(3篇)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 白
二年级下学期(3篇)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三年级上学期(3篇)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三年级下学期(3篇)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四年级上学期(4篇)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四年级下
第5篇:小学必背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1.小池 唐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8.己亥岁 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9.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