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诗《赠钱学森》鉴赏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5 07:13: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郭沫若的诗《赠钱学森》鉴赏

郭沫若的诗《赠钱学森》鉴赏

作为近现代诗坛的泰斗,郭沫若先生的诗作却一直备受争议。提到他的现代诗,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何看上去那么“幼稚”,但他却仍被称为新诗奠基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的诗《赠钱学森》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钱学森

郭沫若

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

大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落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献。

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留学美国,著名科学家,为我国航夭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誉之为航天之父。

诗歌赞扬了钱学森的爱国主义,并寄予深切的希望。比兴开头。以营惑星喻钱学森,可谓新鲜,其好处有二:第一,说明钱学森无心留在海外,极为贴切,第二,说明钱学森的职业是研究航天火箭。二句,用东汉末年王架避乱荆州,尝登当阳城楼作《登楼斌》抒怀的故事写钱的思乡。王莱《登楼赋》日。“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优……人情同于怀上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俊河清之末极。”这就进一步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思乡之情。

“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太平洋上”,指美国,“风涛险”,喻政治。“西子湖”,指钱学森的故乡、杭州西湖,也指中国,“景色幽”,喻政治清平。作者以整齐的对仗,将两种社会制度作了鲜明的对比,说明美国政治时局之险恶,而祖国却美丽安静,适宜做科学研究、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郭沫若的看法,也是钱学森的体会。

“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献。”具体地写钱学森的爱国行动。“藩篱”,以竹木编织的'篱笆,后也引申为守卫、阻挠之意。“宏酞”,谋划,指规划。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回国前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举喷气研究中心”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即要求回国,却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的种种阻挠,经过五年的反复斗争,于1955年9月终于回到祖国,且立即参加了1956年上半年国家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

“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这两句写规划,谈理想,说从此以后十二年,我们一定会乘上自己制造的火箭作星际旅行。这是希望,是理想,也是自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不但发射了火箭,而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全诗以星体比喻开头,又以星际游玩作结,颇有浪漫主义色彩,充分展示了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力。

拓展:简介

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第2篇:郭沫若的诗《赫尔辛基》鉴赏

郭沫若的诗《赫尔辛基》鉴赏

赫尔辛基

郭沫若

信是千湖国,港湾分外多。

森林疑岭立,岛屿似星罗。

中夏途佳节,和平发浩歌。

斯城良不夜,舞影看婆婆。

赫尔辛基,芬兰首都,也是芬兰最大的海港。在芬兰掩北岸的一个半岛上,被许多岛屿所环绕。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决议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并设立总部。总部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1955年6月15日,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身分,与茅盾率领我国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启程,取道莫斯科,21日抵达赫尔辛基,7月2日离开,5日回到北京。此诗作于7月1日。

这首取材于国际生活的五律,描绘了芬兰的自然风光和北欧诸国的习俗,表现了保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前两联着重描绘自然风光。千湖国,实写,据统计,芬兰境内有大小湖泊六万个以上,西南濒波罗的海,海岸曲抓多港烤。

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之七十。森林密的象屹立的山岭,岛屿多的象天空的'星星。作者抓住湖、港、森林、岛屿儿大特点,一下子就勾画出了芬兰独特的美好的自然风光。

后两联着力写人物。“佳节”,指约翰节,每年从6月24日到7月1日,为了纪念约翰,群众都要举行盛大的舞会,经常是通臂达旦。这次会议于6月22日开幕,7月1日结束,恰好逢上约翰节。会议通过了宣言以及裁减军备和原子武器等多项建议,发出了保卫世界和平的正义的歌声。这是人民所欢迎的,可以说给节日增添了光彩,加浓了气氛!赫尔辛基成为一座不夜城,人们通宵都在狂欢舞蹈里也可以说是对世界和平大会的胜利的庆祝。

全诗把异国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与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溶为一护,从而构成了一幅具有时代精神的风景画、风俗画,给人以知识,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3篇:郭沫若的诗《箱根即景》鉴赏

郭沫若的诗《箱根即景》鉴赏

箱根即景

郭沫若

红叶经霜久,依然恋故枝。

开窗闻晓乌,俯首拾新诗。

箱根,日本本州南部城镇,在湘模湾西北、芦湖南岸。附近的箱根火山区,风景优美,多温泉,为游览胜地。1955年12月,作者率代表团访问日本。1日抵东京,3日下午被招待至此,留宿一夜。这首五绝写的就是留宿时的情景。

诗见物起兴,一开头就离情于景。秋天的树叶,到了深秋,仍然没有落下,原因是留恋故枝。这样写,表面看是景,实际上倾注了作者的无限深情。作者青壮年时期,先后在日本渡过了二十个春秋,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曾引发过他的诗思,写成了《女神》、《星空》等划时代的诗集,展撼了中国文坛,也是这里,曾引发过他研究历史的`兴味,写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划时代的史论.震撼了中国史坛……所以,作者总是把日本视为“第二故乡”。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郭沫若的诗《赠钱学森》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郭沫若的诗《赠钱学森》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