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5 07:12: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时突厥默啜有女请和亲,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曰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柬之既失权,愿还襄州养疾,乃授襄州刺史。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又恳辞王爵,不许。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授一子官。柬之性刚直,然邃于学,论次书数十篇。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 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先例

C.会汉水涨啮城郭 适逢

D.然邃于学精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 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永昌元年,以贤良召 以功擢天官尚书

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 柬之因垒为堤

D.其人老,惟亟用之 柬之首设其谋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张柬之“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 ②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

③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 ④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

⑤又恳辞王爵,不许 ⑥虽亲旧无所纵贷

A.①②⑥ B.③④⑤C.②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他先后担任清源县丞、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务。

B.张柬之先后得到狄仁杰、姚崇的推荐,逐渐被武后赏识并担任重要官职。

C.张柬之启程前往襄州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命令群臣在定鼎门外为他饯行。

D.张柬之死后,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后 曰 然 仁 杰 曰 荆 州 长 史 张 柬之 虽 老 宰 相 材 也用 之 必 尽 节 于国 即 召 为洛 州 司 马 它 日又 求 人 仁 杰 曰 臣 尝 荐 张 柬 之未 用 也 后 曰 迁 之 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

②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

参考答案

5、A(期:期望、期待。)

6、B(以,介词,凭借。A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C项,动词,担任/动词,筑;D项,人称代词,他 /指示代词,那。)

7、C(①表现的是张柬之过人的'才华,⑤表现的是张柬之的淡泊。)

8、D(“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属于理解错误,“授一子官”意思是“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

9、

(1)后曰/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共12处,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

①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士兵)到驻地往往就死了。(岁,“每年”,1分;辄,“往往”,“就”,1分;句意1分)

②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没有放纵宽免的。(持,“对待“,1分;贷,“宽恕”,“宽免”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柬之传

张柬之,字孟将, 襄州襄阳人。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认为他有奇才,便以帝王的辅臣期待他。中进士后,起初调任清源县丞。永昌元年,凭借贤良科目召试,这时他七十多岁了。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张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监察御史, 后升任凤阁舍人。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皇后想让武延秀娶她。张柬之进言说:“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触犯了武后旨意,被调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旧例,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士兵)到驻地往往就死了。张柬之力陈其弊端,奏议不被采纳。不久调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年间,武后问狄仁杰:“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杰说:“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和他们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后说:“是的。”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用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武后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过了一阵,武后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后说:“提升他了。”狄说:“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其后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后诏令举荐宫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 要赶快任用。”武后当天就召见他, 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

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首先设这个计谋。凭借功劳提升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不到半年, 他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被免除治理政事。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启程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没有放纵宽免的。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睿宗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张柬之性情刚直,但是在学术方面研究精深,有评议篇次的书文数十篇。

第2篇: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父令文,高宗时为东台详正学士。之问伟仪貌,雄于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于时张易之等烝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及败,贬泷州,朝隐崖州,并参军事。之问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州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祖雍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倡饮省中,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至是,亦流岭南,并赐死桂州。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祖雍,江夏王道宗甥,及进士第,有名于时。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问伟仪貌 伟:伟岸

B.沈俭期倾心媚附 媚:讨好

C.天下丑其行 丑:以……为丑

D.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讽:讥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之问品行不端的一组是(3分)

①至为易之奉溺器 ②谄事太平公主

③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 ④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

⑤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 ⑥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之问很有辩才,二十岁时就被武则天征召在习艺馆值班,极尽巴结之能事,后因张易之事败被贬,然本性不移。

B.宋之问逃回洛阳时,得知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来安定王室,于是派人急报,以此赎罪,由此升任鸿胪主簿。

C.景龙年间,宋之问任中书舍人时,交恶太平公主,往日劣行被太平公主揭发,被贬越州,任上对政事较为尽心。

D.诗从建安以后,韵律多有变化,到沈约、庾信时音韵婉转,对仗工整。宋之问、沈佺期对诗律的发展作了不小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5分)

(2)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5分)

参考答案

4、D 讽 朗读 背诵

5、A

6、C 将任中书舍人而非已任 交恶太平公主是在这之前

7、宋之问不久也献上他写的诗,武后读后很赞赏,又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赐给宋之问。

我和你都辜负国家应当死掉,焉什么还迟疑不决啊?”

参考译文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是汾州人。父亲名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仪表伟岸,很有辩才。才二十岁,武后召他和杨炯在习艺馆轮流值班。多次转任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幸洛阳南面的龙门,下诏叫随从臣僚赋诗,左史东方虬的诗最先写成,武后赏赐他锦袍,宋之问不久也献上他写的诗,武后读后很赞赏,又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赐给宋之问。 当时张易之等人与武后非常亲昵,很得宠,宋之问和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献媚依附。张易之所赋的.篇章,全是宋之问、阎朝隐所作,甚至还给张易之捧溺器。到张易之事败,宋之问贬到泷州,阎朝隐贬到崖州,都任参军事。宋之问逃回洛阳,藏在张仲之家里。适值武三思重新掌权,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来安定王室,宋之问得知实情,叫兄长之子宋昙和冉祖雍上报说有紧急事变,借此乞求赎罪,由此升任鸿胪主簿,天下人都认为他行为丑恶。

景龙年间,宋之问迁任考功员外郎,因谄事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到安乐公主权盛,他又与安乐公主往来勾结,所以太平公主特别恨他。中宗将任用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便揭发他知贡举时的赃贿狼藉,因而降任汴州长史,尚未出发,又改任越州长史。他到任后颇尽力于政事。遍游剡中山水,置酒赋诗,诗篇流传到京师,为人们传诵。

睿宗即位,宋之问因狡险而且干的坏事太多,被睿宗下诏流放到钦州。冉祖雍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在省裹畅怀饮酒,被御史弹劾,贬为蕲州刺史。这时,也被流放岭南,在桂州两人都被赐死。宋之问接到诏书震惊流汗,往来徘徊,不肯自杀。冉祖雍向使者请求说:“宋之问有妻有子,请让他和家人诀别。”使者准许了,而宋之问惊悸惶恐不能处理家事。冉祖雍发怒道:“我和你都辜负国家应当死掉,焉什么还迟疑不决啊?”于是饮食沐浴后自尽。

冉祖雍,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外甥,考中进士科,在当时很有名。曹魏建安以后以至江左,诗律屡有变化,到沈约、庾信,以音韵婉转相附,对偶精密。到了宋之问、沈佺期,又更加靡丽,讲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犹如锦绣成文,为学者所崇仰,号称“沈宋”,人常说的说“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苏李”指的是苏武、李陵。

第3篇:《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及译文

《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及译文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

刘长卿〔唐代〕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李中丞之襄州》译文: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译文赏析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译文赏析

《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

唐代: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注释

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

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

师:军队。

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

轻生:不畏死亡。

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

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赏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