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聆听大自然的音韵_750字
聆听大自然的音韵_750字
我们——仰望天空,遥看日月星河。我们——侧耳倾听,聆听天籁雷鸣。大自然有着它独特的神秘感和韵味,它似乎像童话故事一样扑朔迷离,但只要我们细心的聆听,总会有多多少少的感悟,总能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走在幽静的道路上,你听到风和着树叶沙沙的声响了吗?
这就是大自然的旋律。你听到鸟儿掠过天空发出的鸟鸣吗?这就是生命的呐喊。你听到蚂蚁们搬家时发出的声音吗?这就是齐心协力的节奏。暖春,小溪边,溪水流淌着,日日夜夜的奔驰,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那是快乐的音韵。它们心中有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有着驶向浩瀚无比的世界的渴望。心中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生活便不再枯燥无味。追求是一种快乐,梦想是一种动力,它们支撑着平凡的生活。盛夏,草地上,微风轻轻吹过,细细聆听,有沙沙的声响,那是草儿欢乐的歌唱。歌唱着那首“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生命的赞歌。曾经何时它们有被人细细的欣赏过?
草儿并没有花儿的艳美,也没有花儿的芬芳,但是它们没有哀怨,它们拥有最纯朴的心灵。它们的歌唱就是对最完美生活的美好诠释。凉秋,大树下,听见黄叶在风中飘飘飞舞,如同一只蝴蝶用那清脆的翅膀,缓缓地与大地亲吻。“扑”的一声极细的声音,却震动了大地的心灵,轻轻扬起尘封在心灵的尘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的归根是生活的另一种韵味,无奈的飘零,只因为它对大地真挚的眷恋,执着的爱着自己的枯纹,黄瘦,把浓浓的`爱带给了大地。寒冬,雪地上,雪花从破碎的天空中飘零而下,发出“咝咝”的声响。那是生命的赞颂。雪花落到地上,为大地披上一件银白色的丝衣,那是天空对大地的恩惠。雪花溶进麦田里,为下一年的好丰收灌输营养,正所谓“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牺牲了自己无私地给予大地美好的明天,难道这不是对生命的赞颂吗?难道我不该保护自然,保护这些美好的音韵吗?
我们要保护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声音,保护最美好的声音,保护最纯净的声音、保护最真挚的声音,让大自然中这种感情的流露,生活的经历,生命的感动永远不会消失。
第2篇:聆听古诗词的民族音韵
聆听古诗词的民族音韵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聆听古诗词的民族音韵,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有许多作品是以中国五声调式为主的歌曲,这些歌曲和欣赏曲都是音乐中民族性的代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引导、解说,带领学生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欣赏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韵;赏析;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xx)14—075—1
【教材简析】
这是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节教唱歌曲课,歌曲内容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这是一首民族调式的歌曲。歌词是诗人白居易晚年时代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句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本身就像是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其配上旋律,从音乐的角度与诗人一起感受江南的风景美和对江南的向往忆念之情。曲作者在尾音处用五声中的徵音作为结束音,徵音在五声中的位置类似于金木水火土中的火,意指表示欣欣向荣的景色,这个尾音正与诗中描述的江南风景一致。在上课之前,我搜集了白居易《忆江南》的三首诗词,以及用苏州评弹演唱的《忆江南》,自己还特意学习用苏州白话方言演唱《忆江南》。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地方方言的韵律上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从而感受诗人对江南的恋恋不舍的情感。
【课堂实录】
师:好的音乐需要静心欣赏,在上课之前季老师想和同学们先来听一首优美的歌曲,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象到了什么景象?找一位同学来模仿古代诗人诵读这首《忆江南》。
生齐读
师:著名作曲家戴于吾用旋律演绎了这首诗,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季老师将这首歌曲唱一遍,请同学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出示《忆江南》歌谱)
师:让我们一起把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读一读,注意二四拍的强弱。
师:多美的诗啊!你们知道“谙”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熟悉
师:在这里作曲家用了四拍来表示“谙”这个字,同学们可以慢慢唱,帮助诗人打开记忆之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连线的地方用连贯的声音。
课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我告诉学生们这首歌曲是由DO,RE,MI,SOL,LA五个音构成时,一位女同学高高地举起手来,很神气地对我说:“老师,你错了,应该是宫商角徵羽。”
说的真好,这正是我要说的本课中音乐旋律结构的重点,民族调式的五个音。同时他还告诉其他同学本歌曲是哪个音落尾,从音上感受作曲家想要表达的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留恋之情。于是我立即表扬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说得真棒!这首歌曲是由五声组成的,它们的唱名分别是DO,RE,MI,SOL,LA。它们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宫商角徵羽。”
师:在中华民族音乐中,我们不仅仅要知道五声调式,其实地方语言更是把握我国民族音乐的关键。我们新学的这首曲子,是诗人回忆江南风光时所作的,那么在江南当地的`艺术家就把这首曲子用方言进行传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苏州评弹所表演的《忆江南》。
师:在课前季老师也学习了用苏州白话演唱了《忆江南》,在苏州当地的评弹艺术家都是用白话演唱的,你们想听一听白话版本的《忆江南》吗?
师:其实在民族音乐中掌握地方语言也是把握音乐风格的关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白话,感受吴侬软语的魅力。
【反思】
1、穿越音乐的时光隧道
在准备这节课时,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了诗歌创作的背景,知道了很多是我之前所不熟悉的知识。起初备课的时候,我更多是从诗人的角度去读歌曲,差一点把这节课上成音乐课中的语文课。后来在一遍又一遍的唱谱中,发现这首曲子是典型的民族调式歌曲,仔细分析歌曲调式尾音落在“徵”音上,就提出了第一个疑问:“为什么落在徵音上,而不是落在五声中的其他四音上?”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将最后的尾音换掉试唱一遍,原来作曲家是想表达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和忆念之情。在小学的课堂上不宜把理论讲得太深,而应重视的是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课中我给学生介绍五声调式,了解民族音乐的结构,并让他们了解掌握民族音乐不仅要学习五声调式还要从地方语言特征来真正地感受民族音乐。这样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移到体验民歌感受地方音乐的魅力上来了,学生学得也轻松。
2、采集民族音乐的奇葩
要备好一节教学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让教学扎实有效,能让学生在快乐和求知的氛围中乐意参与活动,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刚开始备课时,我在网上阅读其他一些老师的教案,很多教案都是模仿视频中评弹的读音去教本歌曲的字词,而忽略了从自身的特点去上好这样的课。于是本人结合自己的声乐特长和课程的需要,从学生的感知能力着手备课,通过授课,取得的实际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课前我特意向苏州的同学请教苏州评弹的知识,明白了正宗的苏州评弹是用苏州方言白话演唱的,自己也学了用白话读唱这首歌曲的词。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也懂得了地方方言是民族歌曲的特点之一。
作为新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少一些深刻乏味的理论知识,多一些感受,体验和对音乐中丰富的感情内涵的表达。教师要善于研究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
第3篇:大自然的音韵作文
大自然的音韵作文
大清早,刚走出门,一股芬芳清香扑鼻而来,叽叽喳喳,一只身披绿色衣裳的翠鸟似乎在与我交谈着:“哎,小女孩,你瞧,太阳哥哥多亮呀!今天天气一定不错!”
公园里,一大群的老人们正在打着太极拳,我情不自禁的`躺在绿草丛中,望着树上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儿,它们好象在开音乐会呢,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十分动听。怪不得那群老人们不需要音乐,原来他们每天早上都伴着鸟儿的演唱在打拳呢!
听着,听着,我不由得陷入了睱想,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鸟儿,扑闪扑闪翅膀,哎,我会飞了呀!从未感受到在天空上飞的我,十分的兴奋。
“呱呱呱”,三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唱着一首首优雅的小曲儿。一瞬间,我似乎听懂了它们的语言:“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身旁,……”。这歌声真不赖,词写得挺有诗意。听着听着,我自己也叽叽喳喳地唱了起来,许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