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直言不讳的成语意思
直言不讳的成语意思
【汉字书写】:直言不讳
【汉语注音】:zhí yán bù huì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刘魄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警,直言无讳。”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是一种自谦之词,表示直率地提出不成熟的意见。
【直言不讳的意思】:直:直爽,坦率;讳:隐讳,避忌。有话直说,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直言不讳的近义词】:正言不讳、心直口快、直言骨鳗、直抒己见、单刀直入、直言无隐;
【直言不讳的反义词】:支吾其辞、转弯抹角、旁敲侧击、隐约其辞、隐晦曲折、拐弯抹角;
【直言不讳的故事】
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派苻丕率领十七万军队进攻东晋襄阳,襄阳守将朱序凭险固守,形势危如累卵。急报传到朝廷,孝武帝派赫赫有名的冠军将军刘波率八千人马驰救襄阳。刘波率军赶到离襄阳五十里处安营扎寨,军探报告前秦的.兵力有十七万,他权衡对比认为无法救援,于是不再前进。朝廷认为刘波救援不力免去了他的冠军将军。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将前秦军打得溃不成军。孝武帝命令刘波坐镇北方,这时刘波已经病入膏肓,接到诏书后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他想自己不久于人世,决定上一道奏疏。他在奏疏中开诚布公地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历史,联想起如今的国事,所以不顾自己的肆无忌惮,毫不忌讳地把话说出来。接着,刘波建议孝武帝怎样治理国家、使用人才等。奏疏写好不久,他就去世了。
【直言不讳例句】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日:‘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径,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说着,说着,他越发提起前情,直言不讳,一味自怨自悔。”
梁斌《红旗谱》第五十二回:“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造句】
新调来的领导一说起话来便眉飞色舞,直言不讳,做起事来也是保持不拘一格的独特风格。
他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在一起侃侃而谈的时侯,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说起话来更是直言不讳。
第2篇:直言不讳的成语
直言不讳的成语
【语源】
《晋书·刘波传》
【释义】
直言:坦率地说出;讳:忌讳,避忌。指坦率地讲话,毫不隐讳。
【例句】
他直言不讳地诘问德国在巴尔干的动作是什么意思,把里宾特洛甫逼问得很紧。
【结构】
并列结构
【近义】
直抒己见 知无不言 直截了当
【反义】
隐讳曲折 缄口不言
【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军再次出兵伐晋。谢安命侄子谢玄领迎敌于淝水。结果淝水一战大败秦军百万。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彻底改变了局面,使东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谢玄还乘胜追击,收复了不少北方国土。为此,孝武帝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坐镇淮北,统督淮北各军。
刘波当时身患重病,接到皇帝诏书以后,感到十分为难,考虑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刘波决定把自己的希望和建议,坦坦诚诚地、毫不保留地给皇帝上道奏章以供参考。
他在奏书中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联想在如今 的国事,所以不顾愚妄无知和放肆,今天我直言不讳地把话说出来……”他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使用人才等方面都给孝武帝提出了好的建议和忠告。
疏写好不久,刘波就去世了。
“直言不讳”这个成语就从这个故事中刘波的奏疏中来源的。
第3篇:直言不讳成语造句
直言不讳成语造句
1、我自己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已置身于魔鬼和深渊之间。
2、如果大家都能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很多事情都会简单起来的。
3、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她说错写错什么了,就直言不讳地给她纠正。
4、既然我们在大学时是同学,对于你那套高论,我也就直言不讳了。
5、在这个领导班子任期中,赶于直言不讳的同志也少得可怜。
6、在警察掌握证据,犯人不得不直言不讳的说出事实真相。
7、新班长说话总是含糊其词的,令我特别想念“直言不讳”的老班长。
8、如果有同学做错事,我们应当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不让他再犯。
9、看到自己犯错误,同学们直言不讳,帮助我改正。
10、我想吃饼干时,不会拐弯抹角的跟妈妈说,而是直言不讳的说。
11、酒力似乎敞开了我的心怀,我就直言不讳地承认了那次的盗窃。
12、他能直言不讳,说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