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应用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4 07:13: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应用论文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应用论文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分析

1.1发展第二阶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发展第二阶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此阶段已经到了空间技术时期,此时的控制工程性能更加优化,并且在数字计算机融合下,使分析设计得到有效实现,而且还使多输出、多输入以及非线性等复杂系统得到有效完善。另外,还能够得出更加优化的控制模式,从而使现代控制理论更具完善性及科学性。

1.2发展第三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如今,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日趋成熟,无论是系统的结构方案还是整体设计,均显得十分成熟。并且,能够完成分解方法以及协调处理的相关基础性理论研究。对于智能控制理论来说,是基于控制理论更为深入的一种扩展模式,能够完成控制信息的传递,使人类实现进行智能化活动。总之,现如今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控制工程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具体应用探究

基于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应用当中,其核心内容是最优控制。在对最优控制进行研究的情况下,需充分满足相对应的约束条件,进一步将最优控制方案得出,进一步在获取性能指标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基础上,使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效果。基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过程中,还会涉及两类极具典型性的研究策略:其一为PDI控制器;其二为Ka1man滤波器。在诸多实际系统当中,这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使投入应用的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实现,通常需要利用线性模型加以证实。从具体层面分析,上述两类方法还能够应用在非线性系统证明上,研究者对以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反馈机制加以利用,进一步进行定量研究便是结合了上述两类方法。从现实生活层面分析,对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来说,在水槽内水位的控制利用较为广泛,同时在对电加热器温度的控制中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自动控制主要是对自动化的高度及温度测试仪进行了充分利用,进一步使测控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结合相关学者作出的研究,可以发现对控制理论进行应用,不但需要做好结构及性质层面的分析,还需要对系统运行状态加以调控。并且,反馈概念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通过反馈主要使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工程智能化,工程智能化将进一步使工程相关系统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对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来说,在应用方面是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在充分融合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够为企业生产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依据,进一步使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实现。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现如今,控制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并且在融入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控制工程在各大企业中具备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企业相关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强化。显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大领域值得深入研究,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势必能够为社会经济的稳健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第2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1101)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队伍 研究方向一:过程检测、诊断与控制技术(含风能)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以洁净能源补充或替代矿物燃料,是我国能源建设与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耗国,常规能源危机及其造成的污染后果已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储量丰富风能资源既可缓解当地电力资源的缺乏,又可促进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仅新疆九大风区的风能资源年蕴含量即达到8093亿千瓦时,可装风机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2449亿千瓦时,是新疆目前全部发电量的20倍,可见风力发电前景广阔,开发利用风能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议程。新疆目前具有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和最大的风力机制造公司。风能的利用,关键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风力机制造技术,而风力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制造及风力机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风力机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以风能领域内的检测和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测量技术等来研究系统的检测、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风力机制造及风力机有效运行中,由于检测及被控对象的严重非线性、数学模型不确定、系统的工作点变化剧烈等因素,使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要求。传统检测和控制往往只考虑控制系统和受控对象所组成的“独立”体系,而忽略了环境所施加的影响,而现代大型风力机复杂的检测、控制和决策问题,必然把外界环境和对象以及检测、控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设计。另外对于控制任务或控制目标,传统控制只着眼于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实际上风力机的检测与控制任务或目标有多重性和时变性,而且还包括任务所含信息的处理过程,即任务的集合处理。面对复杂的对象、环境和任务,用传统的检测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为使我国的风能利用及风力机制造技术朝着大型化、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就必须研究和使用新的检测和控制手段。

研究方向二: 智能控制与系统开发

1.神经网络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是由模拟人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机制、以现代微分方程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图像识别、生物信息处理、复杂经济与社会系统模拟等信息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工业过程模型化、控制及优化。新疆是国家石油、化工、钢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本研究方向应用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工业过程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重点研究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不仅研究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问题,而且注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运行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技术。针对新疆特色果蔬深加工生产过程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等的建模、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探索各类新型控制策略与优化方法,并将最新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过程实际,直接为新疆经济建设服务。这方面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新疆屯河有限公司番茄酱生产线过程的建模及优化,生产工艺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厂信息网中央调度室和全厂DCS及过程控制系统联网等等。

3.非贡献分布式网格环境性能预测和任务调度的研究。主要研究分布、异构、非贡献、大规模的网格环境下,性能评价与预测的模型、算法与分析方法,以及该环境下任务调度的模型、机制与策略。对本地任务优先权高于远程任务的非贡献网格计算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的性能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提出

--0--

一个应用于网格计算的执行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和执行一个包括性能测量组件、预测组件和调度组件的性能预测和任务调度系统,对系统性能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并在执行时进行适当的监控和调整,并在一个统一监控调度框架下协助制定工作负载和数据管理的调度策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

研究方向三: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网络

计算机控制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自动化信息的重要实现方式,是支撑现代多种学科产业化的高新技术基础,是改造传统产业、赋予传统产业新的技术内涵和生命力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和手段。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新疆经济建设需要,重点在神经元与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基于嵌入式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的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进行研究。

梁岚珍教授等人,将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网络技术与管理学紧密结合,研究生产系统中的集成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厂企业的综合自动化问题。研究使用神经网络在系统建模、信号处理、在线控制方面的应用;特别在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遗传算法等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先后承担了新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教育厅高新技术重点等项目。尤其在校企联合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近年来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1)在新疆水文水资源管理、农田节水灌溉方面有:旋浆式流速仪计算机检定系统、智能流速仪信号检测系统、远程计算机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兵团棉花田地节水喷灌自动控制系统等;(2)石油油田方面有:克拉玛依炼油厂成品油装车控制系统监控软件、吐鲁番-坎大哈油田专用通讯网微机检测系统、油田注水系统中开放式网络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柯克亚油矿至普石油化工厂的输油输气管线中油阀室安全检测系统、新疆百口泉联合站原油和天然气处理微机监控系统、;(3)在火工自动化方面有:国内首条雷管装填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厢式乳化炸药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分布式膨化硝铵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特别是起爆药自动加药机械手能够完成从药库到生产线的危险起爆药传递过程,是我国在火工设备上成功应用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首创。

二、培养目标

1.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动向和前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外语熟练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的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与管理和产品与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1--

2.(1)导师和硕士点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制定出个人培养实施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提交。

(2)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方式应以自学为主,导师讲授和检查为辅。充分发挥导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3)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关键和核心。硕士学位论文要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导师的作用在于指导研究方向,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正确分析与判断,充分发挥硕士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论文研究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到有关生产或科研单位进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不仅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5)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负责和硕士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研究生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教研室等组织学术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等活动。指导教师要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负责,进一步关心研究生的成长,以身作则,注意引导,严格要求,做到教书育人。

3.在职人员为三至

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8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

专业外语 基础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须修 3门; 8学分 须修 1门; 1学分 须修 4门; 9 学分 须修 3门; 6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须参加12次;2学分 教学实践或社会调查(学术活动)2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须修 1门; 2学分 须修 4门; 8学分

四 —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2

--

四 — 2硕士研究生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1.(1)硕士点组织的以在读研究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会。(2)聘请国内外名校专家和教授举行的学术讲座。2.硕士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还必须参加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会,完成前沿讲座(含讨论班)环节2学分。要求硕士生应参加12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交心得体会,至少做一学术报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次,要求硕士生应在2年内完成选题报告,并按规定填写选题报告表。

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3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或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实用价

值。应能体现作者在本学科领域打下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掌握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已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1.硕士研究生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理论研究型及应用研究型。或者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或实验;或者要求在科研中解决一定的理论或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设计或开发中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或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能体现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学风。

3.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2学期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力争在第3学期末,最迟在第4学期应正式做选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所在硕士点应组织开题答辩并对选题进行审查和把关,硕士论文基本完成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4.在最后一学期结束前两个月,研究生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交导师审阅后进行修改、补充、打印成册连同中英文摘要(500~1000字)和详细提要(8000字左右)一起交研究生部。

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包括:

--4

--

(1)综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内容要点,关键技术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

(2)课题研究部分应有方案设计,理论建模或实验建模,分析和计算,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试验数据记录,或者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结果,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或程序调试结果分析。

(3)对所得结果要有概括和总结,列出有规律性的且在学术上或技术上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指出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4)比较长的计算机程序和量大的试验数据应以附录的形式附于论文的正文之后。(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和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加以说明。

(6)论文要求有500汉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内容对应的英文摘要,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有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论文应按我校规定的格式用计算机打印并装订成册。学位论文数字一般不少三万字,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5.在校期间要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建议优先考虑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以下主要刊物以及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刊物上发表: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信息与控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仪器仪表学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自动化仪表、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系统仿真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等。

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硕士学位论文,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以此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能力。

2.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及工程设计的能力。学位论文在该领域具有创新性,达到该领域的先进水平。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应有文献调研的系统综述、实验过程叙述和数据处理、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3.在学习期间以新疆大学名义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完成一定的实践工作。其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可集中也可分散,但必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实践工作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科大学生,可以是讲课、助课、批改作业、指导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应在指定的教师指导下完成。由导师负责科研培训并安排工作计划。第4学期末提交实践及科研培训报告。

--5--

第3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简历的内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简历的内容

目前所在: 广州 年 龄: 33

户口所在: 广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8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83 kg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师,电子/电器/半导体/仪器仪表:硬件工程师,大学教授:讲师

工作年限: 6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中山,

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起止年月:2005-07 ~ 2009-06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讲师

工作描述: 教书

离职原因: 在职

广州科立通用电气公司 起止年月:2002-03 ~ 2002-12

公司性质: 股份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基本资料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学历: 硕士

毕业院校: 浙江理工大学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外语水平: 英语 (CET-6)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家电业

期望职位: 单片机/DLC/DSP/底层软件开发、电子工程师、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7.9-2010.4浙江理工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

2003.9-2007.7 浙江理工大学 自动化专业(本科)

 专业技能

1、基于ATmega16的智能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负责)

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PT100为温度传感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