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六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4 07:12: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语文百花园六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赏析经典作品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3、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积累鲁迅名言,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5、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6、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2、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温故知新”相关内容的教学。

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一)理解与运用 1、出示例句●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第二句好。因为这样写把由天空和圆月组成的画面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了。) 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读比比。例如:●沙地上种着西瓜。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5、试着运用在句子中增加表示“什么样的”、“有多少(数量)”、“怎样地”“什么地方”等意思的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山坡上种着果树。 例:高高的山坡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 例:一架飞机缓缓地降落在宽阔而平坦的停机坪上。 小结:学会把一个句子写完整,这对我们写作可是大有益处的啊!

(二)拓展与交流: 1、同桌分角色朗读P154两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分小组交流各自对本组某篇文章某种写法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

(三)阅读平台 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细节描写吧! 2、教师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简况。 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4、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生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ing) 5、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文章表现了严监生怎样的性格?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7、在本课文中,严监生动作描写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8、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9、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小结: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心理对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积少成多 1、还记得《少年闰土》是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吗?(鲁迅) 2、学生自由读,想一想每句话的含义,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背一背或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以“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为话题,开展名著赏析会。

教学准备:摘抄名家笔下的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主题

二、读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活动建议,其他注意倾听。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⑴选择一两个精彩故事情节,准备好发言提纲。

⑵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评析精彩部分,并说说精彩在哪里。

⑶形式:要介绍作品的标题、作者,也可以朗诵精彩片段,可以模拟不同人物说话的声音以及周围的环境。

3.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列出提纲。

⑴介绍所选精彩片段的出处、作者以及该作品的主要内容。

⑵诵读精彩片段。

⑶评析精彩片段,说明精彩的原由,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交流,小组内说一说

四、反馈,指导评价

1.教师:刚才同学们都按照自己的提纲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阅读的收获。我们也听到了小组成员的活动汇报。该怎样评价每个人的活动成果呢?请大家读读活动评价的内容。

2.指名反馈:该怎样评价他人的表达?

⑴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评出精彩之处。

⑵是否能够根据剧情的变化控制好语调和语速。

⑶模拟人的声音是否符合人的年龄、性格、身份等。

3.指名赏析名家精彩情节,其他根据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司学们,谢谢你们的精彩赏析和评价,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再次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

六、布置作业

1.丰富发言提纲,写一篇名家精彩情节赏析。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写法,你们还记得吗?(指名反馈,教师再强调)

一是写内容提要;二是摘抄好的词句、段落;三是写读后感。

2.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读后感。

二、交流,拓展习作题材

1.教师:我们读的文章可多了!有的文章让人感慨万千,有的文章让人浮想联翩,自的文章催人泪下……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印象最深的文章。

2.教师提出交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

⑴说出篇名和作者。

⑵说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说出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感想、体会等。

3.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反馈。

三、讨论,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准备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为什么想写这一篇?

⑴说出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精彩部分。

⑵说出自己的感想。

2.教师小结:很显然,写读后感,不仅要对所写的文章进行简单的介绍,特别是要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还要结合生活实际,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想。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四、指导,掌握写好读后感的技巧

1.首先要重视读,“读”是“感”的基础。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必须熟悉下列情况:

⑴写作时间。这对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查明作者的思想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⑵写的是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要把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囵吞枣。写故事梗概,列提纲,这些都是熟悉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

⑶怎么写的,即写作特点。我们要了解作品从结构到语言诸方面的特点,特别要了解作者的思路。

⑷为什么而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

2.“感”一定要有重点,作品给读者的教育启发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写时,不能面面俱到,要选自己感受教育最深、启发最大的一点或几点写。深入下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反复思考,写出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这样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3.读后感不是记叙文。读后感属于议论文,或者说,它要以议论为主。引用原文中的语句,是为了写感受,千万不能以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受。在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上花大气力,写深写好。

4.范读例文,领悟写法。

老师给学生范读后面的例文,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读后感的写法。老师读后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么写读后感,听了例文后你学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总结一下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⑴概括介绍自己读了什么文章;⑵简单介绍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⑶联系实际重点谈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集体讲评,赏析优秀习作

七、布置作业

将自己所写的读后感抄在作文本上。

第2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六_语文S版文档

1.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2.赏析经典作品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3.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积累“鲁迅名言”,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

5.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 6.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1.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2.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可提前阅读《儒林外史》或其他名家名著。

3课时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那么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二、理解与运用

1.出示例句。 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

(第二句更好。因为这样写把由天空和圆月组成的画面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了。)

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读、比比。例如: 沙地上种着西瓜。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5.试着运用在句子中增加表示“什么样的”、“有多少(数量)”、“怎样的”“什么地方”等意思的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山坡上种着果树。

例:高高的山坡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 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

例:一架飞机缓缓地降落在宽阔而平坦的停机坪上。

小结:学会把一个句子写完整,这对我们写作可是大有益处的啊!

三、拓展与交流

1.与同桌分角色朗读P156两位学习小伙伴的话,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分小组交流各自对本组某篇文章的某种写法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 在汇报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四、阅读平台

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细节描写吧!

2.教师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简况。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和心灵刻画,成为了“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4.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生 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ɡ)

5.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文章表现了严监生怎样的性格?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7在本课文中,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具体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8.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9.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小结: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心理对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五、积少成多

1.还记得《少年闰土》是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吗?(鲁迅)

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积累几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共同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吧!

3.学生自由读,想一想每句话的含义,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背一背或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一、话题导入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品主人公的勤劳、智慧、欢乐、苦恼、困惑„„以及作家笔下生动而曲折的情节。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名家名篇,有很多情节使你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以“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为话题,继续开一次名著赏析会。

二、活动建议

1.从你读过的名家作品(含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中,选择一两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准备好发言提纲。

2.分小组在全班召开名著赏析会,向同学介绍所选名著的主要内容,评析哪些是它的精彩情节,为什么精彩(如它的内容是否有趣或扣人心弦,语言是否优美,是否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

3.介绍时,要介绍作品的标题、作者,也可以朗诵精彩片段。4.听完同学的发言以后,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质疑。

三、活动过程

1.自己先准备。 2.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4.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四、活动评价

1.介绍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点评除了情节的精彩之处。2.能否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采用适当的语调和语速。

3.模拟人物说话的声音,是否符合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心情等。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什么题目?是谁写的?文章主要内容讲什么?你为什么对该文兴趣浓厚呢?读了文章后,你当时心中有哪些想法?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二、学习范文,进一步明确读后感格式

1.学习《做事要有主心骨——读有感》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读到的内容(画上圆括号),哪些地方是写读后的感想(画上方括号)。注意:在这两部分中,哪部分是小作者重点写的?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地表达出了小作者读《爷爷吃鸡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画上波浪线)

2.指名朗读课本,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归纳读后感的写作内容:

开头:交代篇名或书名,概括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

主干:结合原文,利用联想或议论,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结尾:简洁明快,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点拨,提醒注意事项

1.用第一人称来写。

2.联系自己的实际时,一定要是真实的心得、体会,千万不要无病呻吟。

3.要略写原文内容,重点放在“感”上。3 4.结合事例谈感受时不能变成记叙一件事情的习作。

5.除了写读后受到的启示、教育,也可写灵光一闪时的感悟、联想,也可点评原文中的好词佳句,总之形式多样。

6.标题要合适,可直接拟成《读后感》、《读有感》,也可采用正、副标题结合的形式。

四、学习文后的“指南针”

1.默读“指南针”的提示:《学写读后感》,并注意文字后的图画中三个孩子说的话。

2.判断下列读后感的写法哪种正确,在括号里画“√”。(1)有“读”无“感”()(2)有“感”无“读”()(3)“读”多“感”少()(4)“感”重于“读”()五、四人在小组内说说读了喜欢的文章后的体会

六、指名2~3人在讲台前说,大家边倾听边思考,随时指出口述的优缺点,教师给予点评

七、学生当堂习作,自己修改,教师巡视,酌情个别指导

八、同桌互改草稿,交由老师查阅

九、誊抄

在学习“温故知新”部分时,我注重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体会和对这些经典作品写作艺术的赏析,以便学生日后可以在写作上进行借鉴,同时也可以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口语交际”部分着重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对名著的赏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深入体会名著的魅力。

虽然学习了这么多的精彩名著片段,但我们还不能满足于课堂,名著的魅力还有待继续去感受和挖掘。对看过的文章写读后感,一方面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是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想。

第3篇: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成语,读准字音,把字写好,熟练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底蕴。

2、通过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格言,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时代天才的原因,并学习他从小树立坚定决心的好品质。

4、通过“有趣的发现”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掌握“珍惜时间的格言”;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板书课文中的成语。

2、认真读课文中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百花园六》教学设计(S版一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的意识,通过语文实践形成技能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重点:看图说话表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教给学生记字的方法,如:像“花、苗”等都是与草有关,

所以都是“草字头”;而“宝、安”都是有“宝盖头”的字,可以想像因为在一个物体的遮

挡下,宝贝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等让他们自己总结并利用这种方法举一反三地说一说其他

生字。

2、读一读,说一说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成语的特点,使他们发现这些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放的,

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启发他们找到更多带数字的词语,进行记忆。

3、看图填词语,读句子:先让学生弄清楚被选的三个词语的意思,再分别根

据句子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通过重点 字词体会本单元心理描写的句子。

2.了解学习名著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唤起对名家笔下的人物的敬仰,钦佩之情。

重点难点:

1.赏析名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魅力。

2.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形象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教学用具:名家作品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心理描写:

1.学生自读例句,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作者是在怎样的 故事发展情境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汇报交流。

1)投影分别出示三 段心理描写的句子,采用多种形式读通,读出感情。

2)找出加点的词语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拓展与交流:

1.请学生读一读 这段话,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小组交流。

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语文百花园五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语文百花园二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百花园六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百花园六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