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3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

关于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

1.设计本体与行为心理学

设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能与许多学科相结合。行为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状态,尤其是对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行为心理学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最根本的想法、需求。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受到社会、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学会了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想法。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用户研究,目的是为了从用户那里获取信息、发现缺点和不足,发掘潜在用户需求,并找出解决办法,对现有产品或系统进行改进。因此我们选取用户研究中常用的人种学访谈法为例,来讨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行为心理学更好地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2.设计过程与行为心理学

2.1 人种学访谈主要内容

人种学访谈(EthnographicInterview)是与用户对话、讨论其日常生活和环境,类似于传统人种学的调查方法。它深入体验和了解用户世界,并获得亲身经历的想法和见解,主要记录访问者与用户对话、讨论日常生活和环境。

2.2 人种学访谈中行为心理学的解读

访谈最首先要制定访谈内容以及访谈所用到的器材如录音笔、摄像机等。抵达现场之后,迅速与当地人群拉近距离,多提互动性问题,如〃你能给我演示一下吗?“。同时向其重复所听到的内容,借此确认观察结果是否有效。

其中,调查员和受访者互动的根据是受访者身体语言的映射。这种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身体语言研究,能够便于调查员更全面地了解受访者的潜在需求。

(1)受访者面部变化。受访者用身体另一侧抚触耳朵,则表示某种视觉阻断行为,想要通过身体扭曲来造成一个壁垒,表明他想要摆脱当前话题,利用这个间隙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而耳朵的轻微刺痒感却是有助于加强受访者正面信息的,用身体同侧手去抚触耳朵,表明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愉悦性。受访者如果把手放在下巴处,甚至移向下颚处时表明他的状态是心绪不宁、神情紧张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安慰行为。如果放在下巴处的手腕弯曲或转向他人,通常表示受访者心情不错,而手腕僵直则表示受访者内心的紧张。

(2)受访者躯千变化。受访者做出倾斜躯千的动作反映了边缘大脑对距离和避让的需求,人们不仅会将躯千转离令自己不舒适的人,还会渐渐转离那些没有吸引力或令人厌恶的事物。由此更有利于判定受访者对于调研产品的真正态度。

(3)受访者脚和腿部变化。受访者把脚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椅子后面)而且会在一段非常时期保持这样的姿势,表明他的不舒适性,或者正在承受某种压力。这时需要调查员注意且转变问题方式。行为心理学表明在整个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腿和脚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因此,它们是身体中最诚实的部位,能向观察者传递最精确、最无保留的信息。快乐脚,是指高兴时双腿和双脚一起摆动或颤动,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信号,表示参与者的愉悦心情以及这是他想要的结果或事物。访谈过程中当受访者将脚背向一侧,脚踝相对时,表示他可能对正在讨论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不想再配合下去,也可能是表示对正在谈论的事情不认同。将脚部动作从左右轻摇转向上下踢动时,说明他一定看到或听到些消极或不高兴的事情。这时就需要调查员调整访谈方向以及对受访者进行询问,以确保收到的用户信息有效。

(4)受访者舒适与不适线索。当受访者感到舒适时会敞开自己的身体,向别人展示更多的部位。此时行为就会产生同步性。而非同步行为是一道壁垒,更是影响面谈或讨论结果的一种障碍,其中心口不一的表现,如被访者说〃我喜欢这个颜色〃却在同时轻轻摇头,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非同步行为。身体也会通过非语言形式来表现不舒适感。受访者会将身体移开,以起到阻隔或保持距离的作用,还会重新调整自己,如轻轻摆动双脚、坐立不安、扭动臀部或者用手指敲打某物,以及搓擦额头、挤压脸颊、摩擦颈部或者用手击打后脑勺等。当被问到他们不愿及触及的话题时会出现视觉阻断行为,如眼皮跳动、眨眼频繁等。

2.3 人种学访谈中行为心理学应用要点

(1)访谈过程及问答技巧要点。在访谈过程中,与受访者访谈时要找一个清楚的视角,不要在双方之间设置任何障碍,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观察受访者的动作以及便于摄像机记录。

在访谈的最开始让受访者放松下来,才能更快速地进入交谈话题。在提问时,先深入浅出问一个问题,然后停下来,利用这一段时间观察对方的各种反应,给受访者一些时间去思考和反应。一连串的询问常常导致受访者不经思考而随意回答,不仅使受访者感受到压力,也使得非语言线索变得模糊。当受访者的回答并不能让调查员满意的时候,只需要继续看着受访者,他就会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补充解释。

(2)认清访谈中受访者的真实想法。调查员不仅要注意受访者回答中的隐含意思,即潜台词,还要有效结合被访者的身体语言判定受访者的真实想法,要对访问的结果、被访者的观点持必要的怀疑态度。在后续的访谈中,调查员随意从侧面问出前面相关问题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验证受访者的观点,使前后有一个逻辑呼应,也可以证实受访者先前回答问题的真实可靠性。当然,大多数被访者都不是故意编造谎言。所说的和做的可能完全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很多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所以我们要对他说的、做的两个方面都有清楚的认识。在Sony引BoomBox概念的案例中这点便被很好地证明,他们曾召集了一些潜在的购买者,组成焦点小组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黑色或者黄色?经过讨论,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会后Sony对小组成员表示感谢,告诉他们在离开的时候可以免费带走一个作为回报,那里有两堆:黄色和黑色,结果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的。

(3)注意调查员对于受访者的潜在影响。作为调查员要意识到自己对受访者行为的影响,因为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如提问题不要提带有答案的问题例如”你喜欢游泳吗?〃受访者大多数下意识都会说喜欢,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的体现。

要向他们提问“平时喜欢做什么运动”,让受访者自己来回答。

3.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

进行人种学访谈我们最终要得到的是,受访者自身的观点和对产品用户体验的观察结果。这种用户观察和用户访谈的目的是还原用户真实的观点,其中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掘用户潜在需求、理解用户、探索未知,定量研究目的在于验证和细化定性研究的发现。

对于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最终目标是挖掘用户真实情感与需求,根据用户行为重新定义、提炼概念设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行为心理学在设计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行为心理学如何更好地在设计流程中解决用户的真正需求及隐性需求,这也体现出了设计的本质是“谋事”。

整合知识和资料的集成创新,是在合理、健康地解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求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第2篇: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设计心理学研究内容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 它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 有多学科的内容参与 , 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市场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 也涉及到工业设计中产品、商品制造与推销全过程所包容的知识和科学。比如 , 产品功能、材料、结构、工艺、形 态、色彩、表面处理、废料回收、环境保护、装 饰中的视觉传达、C I 设计的有关学科 , 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许多知识 , 诸如材料学、物理 学、数理统计、生理学、美学、市场营销学等等 ,在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各个 领域 , 都有应用心理学与工业设计学科群知识的 交叉和渗透 , 尤其是用 CS 观念和 CSI 预测市场的 最新研究成果中 , 更反映这两门学科的交叉性和渗透性的巨大作用。

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 , 由于工业设计是新兴学科 , 应用心理学的历 史也不长 , 所以 , 这两门新兴学科从诞生之日起 , 就具有不完善性 , 这是不足为怪的。国内设计心 理学也许会有几本书(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正式出 版物), 但笔者相信 , 每本设计心理学的视角和 切人点是不同的 , 他们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但总目标是一致的 , 为工业设计更好地与消费心理匹配而努力。

意义

学习设计心理学 , 主要有八方面的意义。所谓 “ 好的设计 ” 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 ,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出身、修养、爱好等都不相同。但是, 设计师和消费者还应有一个大致的认同标准。经国内著名设计专家柳冠中教授介绍 , 德 国造型咨询委员会顾问宣旺特(SchoemaMt)教授来华讲学 , 他认为 “ 好的设计 ” 有九条标准 : 创造性设计 , 适用性设计 , 美观性设计 , 理 解性设计 , 以人为本的设计 , 永恒性设计 , 精 细化设计 , 简洁化设计 , 生态性设计。

第一 , 创造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创造性设计是最重要的前提。因为人类文明史证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创造结果 , 没 有创新 , 就不会有进步。一个产品没有新意 , 那 就没有设计的依据 , 也就不会被前进着的人类社 会所承认。设计心理学的教学以创设 CSI 问卷为主 线 , 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技能培养目标 , 期望学 生迅速了解、掌握消费心理的方法。创造性的设 计来源于外部世界多变的态势 , 来源于用信息化、数码化手段去客观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动机的内容。而运用 CSI 去采集消费心理数据 , 并根据 CSI 导向 设计是实现 “ 创造性设计 ” 的基本支持系统。

第二 , 适用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 适用性 ” 是衡量产品设计的另一条重要标准 , 这是产品存在的依据。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区 别就在于设计师不光设计一个物 , 在设计之前看 到的不仅是材料、技术 , 而且看到了人 , 考虑到人的使用要求和将来的发展。设计心理学提供的 消费者满意度 C S I, 将是适用性设计的依据。

第三 , 美观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 美观 ” 是任何设计师都愿意为自己的设计赋予的形色 , 然而 “ 美 ” 是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度的 , 美的确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感受 , 是存在的 , 却又与人的主观条件 , 如想像力、修养、爱好分不开 , 所 以又是可变的。它离不开生活 , 离不开对象 , 却又 因人、因时代、因地域、因环境而异 , 是不断发展 变化着的。设计心理学提供的消费者心理的微观分 析(人口特征)知识 , 将使学员了解消费者审美价值观的差异 , 导致人们对美的主观判断的不同。

第四 , 理解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理解性设计标准是设计必须被人理解。设计一个产品必须让人理解产品所荷载的信息 , 使用者一目了然这是什么产品 , 作用如何等 等。设计师运用材料、构造、色彩等来表达产 品存在的依据。设计心理学提供的消费者认知 活动规律 , 将使设计师掌握造型识别、图形识 别、广告识别等心理学基础 , 力求满足消费者 一目了然的求便心理。

第五 , 以人为本的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突出人而不是突出物是好的设计第五个标准。如有的灯具设计十分花哨 , 使人眼花缭乱 , 在室内空间夺去了人作为室内中的主体地位。好的设计作品应是含蓄的 , 突出的应是人 , 以 满足人的要求。设计心理学将讨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人是第一位的 , 其余全是背景 , 这不 仅是观念上的准则 , 也是现代设计管理的核心 , CS 策划将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第六 , 永恒性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 永恒性 ” 是第六个标准。不应片面追求流行款式 , 不应片面渲染、夸张其商业性或嚷头。好的设计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设计心理学将讨论支持消费者永恒性偏爱 , 是价值观问题。比如 , 宗教型价值观的消费者 , 对含有麦加指针的地 毯、麦加报时的手表这些设计 , 具有永恒性的偏 爱 , 取得全球 8.5 亿穆斯林的永恒性的满意度。

第七 ,“ 精细化 ” 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 精细化 ” 标准是必须精心处理每一个细部。从构思到设计的完成 , 要使人感到耐人寻味 而又不繁琐 , 从整体到细节都充满哲理与和谐。设计师不应被材料与加工工艺束缚 , 以致控制不 了设计的结果 , 而应既把材料与工艺的特点发挥 得淋漓尽致 ,!l 顶乎自然 , 合乎逻辑 , 又要高于这 些物的因素 , 体现出人的力量 , 给 “ 物 ” 赋予灵 魂 , 成为人的对象。设计心理学提供的 Cs I 市场 调查的研究 , 为精细化设计提供 “ 人性化 ” 参数。

第八 ,“ 简洁化 ” 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 简洁 ” 是好的设计的第八个标准。繁琐是设计所忌讳的 , 它反映了设计师的思维混 乱 , 丝毫不是价值的体现。设计心理学在讨论 广告设计和商标包装设计时 , 将以案例分析的 方法 , 说明简洁化设计必须依据消费者的认知 规律 , 才能达到简洁化的效果。

第九 ,“ 生态性 ” 设计与消费者心理。这个标准要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塑 料制品是终究要被淘汰的 , 除非它被新技术改 头换面 , 否则 , 这种材料会造成永久的环境污 染。在德国 , 已开始重新开发天然材料 , 目前 虽然要大量投资 , 但从长远看是符合人类利益 的。设计心理学认为 , 生态设计不仅是设计师 观念的更新 , 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消费者建立 生态平衡与环保意识的观念 , 广告宣传和教 育培训是全民族环保态度指数提升的关键。只有 “ 产消一体化 ”, 生态设计产品才有生存 空间 , 否则 , 再好的生态设计 , 也无市场支持。

第3篇: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心理学的研究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论文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心理学的研究论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引言: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是死板的进行课本教材内容的讲述,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要恰当的应用其它专业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还需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对象心理活动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重点,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行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科学知识领域徜徉,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趋势

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变革已经从以往单一的言语讲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为心理学研究对于设计的意义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