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二生物会考高频重点知识总结
初二生物会考高频重点知识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生物会考高频重点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二、健康的生活。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具体实例的识别
皮肤、粘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病,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健康的定义: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4)生活方式还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生物多样性的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2篇: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
2017年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一)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2017年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二)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
2、果实=种子+果皮;双子叶植物种子=种皮+胚;单子叶植物种子=
种皮+胚+胚乳
3、一个子房可发育成一个果实;一个胚珠可发育成一个种子。如果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则果实中可有多个种子。
4、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花的结构(以桃花为例)
1、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面有花粉,花粉萌发能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
3、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和极核。
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2、传粉的方式:
(1)昆虫传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具有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
(2)风传粉:靠风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花粉多而轻盈,柱头常有分叉和粘液。
3、受精: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个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叫双受精。双受精作用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2017年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三)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2017年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四)
1、使用显微镜
1)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3)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4)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作用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作用。
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液泡——细胞液,如西瓜甘甜是因为液泡的细胞液有糖分。
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
(6)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全部染上碘液。(7)先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2017年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五)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书写箭头向右。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017年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六)
1.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传粉的方式:植物传粉的方式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即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自身)花的柱头上)和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其中异花传粉是主要方式。
3.异花传粉根据媒介(外力)的不同,主要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虫媒花具有花大、色艳、有芳香味等特点,易吸引昆虫;风媒花则花小、轻、易吹散,且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适合风力传粉。
4.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以后,受到柱头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有两个精子,花粉管穿过子房,到达胚珠以后,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形成受精卵,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形成受精极核。
5.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胚珠的内部。
6.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阳光和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7.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探究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操作步骤:①取盆栽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使叶中淀粉耗尽)②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照射(进行光的对照)③几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遮光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至叶片变黄白色。(溶解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④用清水漂洗叶片,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⑤清水冲洗碘液,观察、记录、分析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实验中,叶片未用黑纸遮盖的部分产生淀粉,被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3篇:初二生物会考试题
初二生物会考试题(整理11篇)由网友 “元亨利贞”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初二生物会考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初二生物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生物会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细胞通过分化产生组织。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D、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右上方不小心留下了一个气泡,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时,气泡可能会出现在视野的()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
第4篇:初二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初二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共3篇)由网友 “漆匚”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初二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初二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
第5篇:初二生物会考资料
2018年初二生物会考资料【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
第6篇:初二生物会考试题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一个草履虫分裂成两个 B.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C.小麦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D.柳树扦插繁殖
2.请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幼虫②蛹③受精卵④蚕吐丝作茧⑤羽化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③①④②⑤ D.③②①④⑤
3.鸟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一定具有哪几种行为()
A.求偶、交配、产卵B.求偶、产卵、孵卵
C.产卵、育雏、营巢D.求偶、产卵、育雏
4.下列都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长发和黑发④白毛和红眼睛⑤高鼻梁和单眼皮⑥卷舌和不卷舌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①②⑥ D.④⑤⑥
5.自然界中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性状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的特性B.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