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科版《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1)略 (2)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3)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3)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2篇: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
《挑山工》教学设计
秋竹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
2.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挑”,是一个多音字,谁还知道他的另外一个读音?能组个词吗?试着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课件2)。
2.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叫挑山工,不叫挑货工或者挑工? 3.作者冯翼才到泰山去写生,即没有去描绘泰山的雄伟与壮丽,也没有去描画泰山的“一览众山小”的高旷之势,而是对这些不起眼的挑山工十分的感兴趣。并且画了一幅画,为什么要画这个人呢?让我们进距离地接触一下这些挑山工吧!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担着这些重物,挑山工登山登山有什么特点呢?
(1)动作优美
(2)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3)“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形向上……到了左侧再转回来”(4)挑山工这样登山有什么好处吗?
2、学习第3—6自然段,理解感悟挑山工形象
(1)请同学们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作者与挑山工几次相遇,每次都是怎样的情况?(2)汇报交流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次相遇时情况如何?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3、4、5、6自然段,找出描写挑山工的句子画一画。第一次相遇;
(1)我们看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什么描写?
(2).说说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第二次相遇
(1)第二次是怎样描写的?
(2).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有必要写吗?为什么? 第三次相遇
(1).再次写到外貌,还是那件褂子,还是黑皮肤,有什么变化?
(2).这样的外貌重现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3).除了进行了外貌描写,还进行了什么描写?哪次对话重要?为什么?
(4).下面我们来看看挑山工是怎样说的。
(5).说的是什么理儿?没有说呀?让我们细细地揣摩吧!
(6).这段话哪些句子写的是挑山工,那些话写的是游人,分一分。
(7).你能用一些词来概括吗
(8).说说自己的看法,相机板书
板书:目标专一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9).作者从泰山回来后就画了一幅画,生读文。
(10).作者需要什么?是什么精神?
(11).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用心欣赏这幅画
四、总结升华
1、读出来挑山工的感觉了。那么挑山工的话,挑山工的精神给了你什么启示了吗?
2、你们的理解很深刻。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泰山之行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了吗?
3、是的。其实,挑山工精神不仅可以激励作者,也可以激励我们任何一个人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许会有许多不如意,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向上攀登的精神一定会鼓舞我们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第3篇: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
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组第5课
二、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大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
第4篇:《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