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欧阳修《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译文] 隐隐轻雷从杨柳那边传过来,池塘上空突然下起了一阵急雨。雨点落在宽大的荷叶上面,发出嘀滴答答的声音。
[出自] 北宋 欧阳修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
注释:
月华:月光、月色之美丽。这里指月亮。
帘旌(jīng):帘幕。
簟(diàn):竹席。
水精:即水晶。
译文1:
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声,旋即玉洒池塘,雨打荷叶发出细碎声响。雨歇后,小楼两角挂着半截彩虹。倚着栏杆的地方,等待明月升起。
燕子飞来似要窥视画栋内的隐秘,而窗帘已经垂下。平展的竹席凝着凉意。两只水晶枕头,旁边挨着一枚金钗。
译文2:
柳树那边雷声轻,雨点落池中。雨打荷叶四溅,噼噼啪啪响声。阵雨停,小楼西角看彩虹。久倚栏杆不忍去, 直待桂魄挂天空。
燕子飞来画阁中,摘下玉钩,放下帘栊。夜已深,竹席凉意生。席纹平,好似不动水波纹。 水精双枕相并,旁有坠落钗凤。
赏析:
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
柳在何处,词人不曾“交待”,然而无论远近,雷则来自柳的那一边,雷为柳隔,音量减小,故曰“轻雷”,隐隐隆隆之致,反异于当头霹雳。雷在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难分彼此。雨来池上,雷已先止,唯闻沙沙飒飒,原来是“雨声滴碎荷声”。奇不在两个“声”字叠用。奇在雨声之外,又有荷声。荷声乃其叶盖之声。又着“碎”字,盖为轻雷疏雨,雨本一阵,而因荷承,声声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楼西角断虹明”。断虹一弯,忽现云际,则晚晴之美,无以复加处又加一重至美。又只下一“明”字,而断虹之美,斜阳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写尽,因为它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光线、色彩、时间,境界深远。
断虹现于小楼西角。由此引出上片闻雷听雨之人。其人独倚画阑,领此极美的境界,久久不曾离去,一直到天边又见了一钩新月,宛宛而现。“月华生”三字,继“断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笔致温丽明妙,匪夷所思。
下阕继月华生而再进一层,写到阑干罢倚,人归帘下,夜深了。凉波比簟纹,已妙极,又下“不动”字,下“平”字,写透静处生凉之境。水晶枕,加倍渲染画栋玉钩,是以精美华丽之物写理想的人间境界。而结以钗横,则写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状。
词的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下阕写室内景象,以精美华丽之物又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间境界,连燕子也飞来窥视而不忍打扰。结尾两句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艳而不俗。
第2篇:临江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临江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出自北宋文人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①·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②,坐中多是豪英③。长沟流月去无声④。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⑤。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⑥。闲登小阁看新睛⑦。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⑧。
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②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③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④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⑤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⑥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这两句说,二十多年好像一场春梦,我亲身经历了亡国的变乱,自己虽然还活着,回想起来总是胆战心惊。
⑦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这三句说,百无聊赖地登上小楼,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让打鱼的人编作歌儿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罢了。
⑧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参考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北宋文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旬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旬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第3篇:临江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出自北宋文人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①·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②,坐中多是豪英③。长沟流月去无声④。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⑤。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⑥。闲登小阁看新睛⑦。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⑧。
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②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③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④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⑤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⑥二十余
第4篇: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①,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⑤。
[注释]
①东坡:地名,在黄州。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④夜阑:夜深。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是一种绉纹的纱。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译文】
夜间在东坡饮酒,醉后睡下,
第5篇:临江仙古诗的全词翻译赏析
临江仙古诗的全词翻译赏析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译文] 月有重圆星有聚,却为何离散的人儿不能在一起。
[出自] 北宋 朱敦儒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
直自:自从。
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