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7 07:12: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

《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

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最直观的感受是:人的一生呐,读过的书太少,要读的书太多。

以我浅薄的认识所理解的先生认为的好的文学作品应当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能认识到人的“原罪”而又对人间民众的疾苦有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即能写出人间永恒的矛盾与冲突,写出人性。

二是文学必须具备的“优美”。

中国古典文学很多已经足够优美,但诸如李白王维之类更在意的是个人的自由洒脱,大概只有杜甫之作始终心系民众。

而中国现代文学则大多不够优美“人道主义”得又略显刻意,因为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真正的人和人性,而是更多的把文学当作宣传共产主义的工具。

先生认为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共同缺乏的,也是中华民族缺乏的是一种信仰以及对人性的探究,这也是先生认为中国文学比不上西方文学(尤其是三大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但先生也说“假如大多数人的生活幸福,而大艺术家因之难产,我觉得这并没有多少遗憾”,对此我无比赞同。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来自苦难,无论是作者个人的苦难还是整个国家社会的苦难,假使大家都能过得幸福,那创作源泉枯竭也罢。

要读的书太多,时间太少,继续读下去吧。

第2篇:现代小说读后感

现代小说读后感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现代小说读后感,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篇【1】:小说《国医》读后感

前几日看了《国医》这本小说,书中虽有艺术的升华、夸张、神奇,但也让人联想很多。书中人物赵烨是长天大学应届毕业生,在附属医院实习期间,由于机缘巧合,有三位传奇式老师带他:一位是三代御医江海老人、一位是柳氏刀法创始人柳青、一位是知名医生李杰。

李杰医生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患者的责任、对学生赵烨的传帮带无懈可击,他不但帮助赵烨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成长,还鼓励他超越前人。

书中另一位传奇人物柳青,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柳氏刀法。都说大脑是上帝的领域,柳青却闯入了这个神奇的世界,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的开颅手术的研究已领先世界,他的成就是他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写的很好,“表面光鲜荣耀的人在背后总是吃了更多的苦,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很天才的人,其实他们流的汗水比谁都多。”可是他的成就过于超群,他很不幸的遭到了同行的羡慕、嫉妒、仇视,他们指使打手将柳青打成了植物人。柳青在经历这惨剧人寰的遭遇后,并没有愤世嫉俗,而是凭借强大的毅力,借助药物清醒了两天(看似传奇),在有限的两天时光中,他用了一天的时间向赵烨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自己的绝技,使赵烨成为柳氏刀法不二传人。在这个看似传奇的过程中有着不传奇的事实,赵烨从上大学开始,就夜以继日地观看柳青的教学录影带,不断模仿、练习,这位他日后在有限的一天中掌握柳氏刀法,并成功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书中还写了中西医结合问题,中医是中华文明古国的一支奇葩,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如治病依据对五脏六腑变化的了解,四季和节气对人的影响,阴阳的平衡,药材相生相克的调整等。通过望闻问切诊断,一人一方,奇妙而高深。从药方说到药材,中药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由于人口激增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很多药材从源头失去了自然野生条件。有些药材被人为的糟践,疗效也大打折扣。在家乡小药材站里,我也曾亲眼看到晾在土地上的药材被雨水冲洗,药汁混着泥水流淌在土地里,真是让人心疼。

书中还写了医患关系问题、医闹问题、普通百姓看不起病问题、边远地区医疗水平问题、医药代表问题、钱权交易问题、医生资历和专业成长问题、民营医院面临的问题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让人深思。

书中虽然写了很多问题,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医务人员,为了仁心仁术的信条而坚守,为了治病救人而忘我工作。随着科学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很多疑难杂症都被攻克了。由于医疗保险的普及,广大患者受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以缓解,医药分开问题、民营医院职称评定问题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很多问题都在解决和逐步解决中。

写到这里,我要为这本书点个赞,是这本书写出来很多人所共知和人所不知的医药细节,这本书也让我见证了御医、名医的人格魅力,思绪已经打开,一时之间难以停笔了。?

篇【2】:小说《情书》读后感

躺在洁白无垠的雪地上,渡边博子屏气凝神,任由雪花在苍茫的天空中簌簌飘落,试图在忘我中寻获与往生的零星触碰,她站起身,抖落着大衣上的雪花,再一次仰面闭目,好像是在整理思绪,重新感受冥冥之中游荡的气息,为自己无法看到终点的感情,找一个方向。这就是小说《情书》的经典开场。

博子在过失男友藤井树的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井藤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心想着肯定会石沉大海。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而在藤井树的.不断回忆中,竟然发现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井藤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

一对同名同姓的恋人,两个容貌相同的女人,仿佛是宿命和人生的一场游戏。渡边博子的一封信,引起了令人措手不及的情感交织,仔细想来倒是像极了爱情的汹涌回潮——当爱情带给人无尽的浪漫和让人头脑昏涨地感到幸福,同时也带来了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惶恐。

男井藤树的三周年祭作为小说的开场,从一开始就将小说环绕在了死亡的淡淡忧伤之中。这种环绕是淡然的,有些黯然神伤,却并不撕心裂肺。人们哀而不伤,在肃穆的仪式和僧侣的经文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缅怀。死亡会给人们带来伤痛,但它终会在时光的流逝下存储到人生的记忆库中,当我们再次提取那些往事的片段,伤痛早已不是我们的主要话题,更多的是惋惜和不舍,以及对于生的无尽期盼,其间出现的大量冰雪的描写,印证了万事万物纯粹得都像雪花一样,美丽而易化,携带着即将消失的哀伤。生命、死亡和情感,像融化的雪水,汇成了一股涓涓的溪流,悠长着伤感,但又沁人心脾地生长。

故事的最后,女井藤树无意间发现了男井藤树的借书卡,卡的背面是男井藤树画的她中学时的画像。她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凑巧,她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此时,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终究还是没忍住,无声滑下脸庞。故事也戛然而止,给人无尽的遗憾和感伤。

男藤井树对渡边博子的一见钟情是不容置疑的,即使那是因为曾经爱恋的痕迹,但这至少证明了爱的纯粹。博子对男井藤树的一往情深也是不容置疑的,他不曾开口挑明,却把所有人不会接的书统统借一遍,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地在借书卡上写下心爱的名字:临别之前,擅长绘画的他,把书交给她,希望她能够看一看借书卡背后的图画,明了自己的心意。然而这份感情终究是阴差阳错,直到多年才明了这份爱情的真相,可惜此时已时过境迁。

拨开不确定和羞涩的迷雾,显露出沉淀下来的美好。一封意外的来信,解开了多年沉寂在冰雪中的浪漫情感。他们谈不上伟大,他们都有过往,也许,这才是经得起岁月侵蚀的情书。

第3篇:中国现代建筑史

中国现代建筑史

公事管08226汤晓云

摘要: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坎坷的路,有其独有的特征,形成了它与国际现代建筑运动的特定关系。虽然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建筑与现代建筑运动逐流隔绝长达30年之久,但中国建筑追求现代性的努力一直不断,事实上,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天然需要主张简约的现代建筑原则。19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在深入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全面恢复了与国际建筑的关系,在国际建筑多元化的环境里,中国建筑也开始了多元化的进程。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大会在北京召开,是中国现代建筑重新融入多元国际建筑的象征。

关键字:现代建筑,西方建筑,经济,创作

背景:被动输入和主动发展:现代建筑之弱势起步,1920年代末~1940年代

 被动输入,西方建筑全面来华

19世纪和20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国小说史春复习题

1、志人小说: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与杂传小说、志怪小说鼎足三立的逸事小说。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後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3、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篇幅虽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设计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我读了《现代设计史》。

也许接触设计史的时间过短,只是肤浅的择取了设计史的表层。

我认为设计学的发展是必然的.,因为其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工业革命直接诱发了社会变革,当机械生产与普通人的生活关联起来的时候,过去以手工业为主的造物方式改变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流的造物活动自然而然的向着机械方向转移。机械生产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对平等的要求.

设计在过去的变化相当之大,而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很多产品都是经典的翻版。而正是那些前无古人的设计大师成就了今天为之惊叹为之效仿的后来人。虽然时代变迁,经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读现代设计史 读后感

读后感

通过这学期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了没事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感觉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的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老师也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以及个人背景,让我知道国外的一些著名设计师,课 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我们

在课外去了解更多。阅读了《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以及相关设计的书籍深有感触。首先我理顺了中西方美术发展过程,西方美术逐渐发展了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比如雕塑《郑铁饼者》,古罗马在建筑上成就很高,接下来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到十八世纪美术先后出现古典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画派。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期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现代设计史》读后感范文

《现代设计史》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设计史》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过这学期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了没事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感觉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的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老师也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以及个人背景,让我知道国外的一些著名设计师,课 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我们

在课外去了解更多。 阅读了《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以及相关设计的'书籍深有感触。首先我理顺了中西方美术发展过程,西方美术逐渐发展了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感

《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感

《中国文学批评史》于三月开卷,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久坐于中心花园,书捧诗书,掩卷沉思,静嗅花香,一大乐事哉!寥寥收获记于此。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者郭绍虞,所读版本为一九三四年版。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能将一个人的名字与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先生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当属其中之一。《中国文学批评史》,顾名思义,是关于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流变。何为文学批评史?它是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批评史,窥一隅而见全貌,我们可以据此来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流变,此亦是先生作书之本意。文学批评所由形成的主要关系,一者文学的自觉,二者思想的关系。

纵观全书,作者以纯文学为逻辑中轴展开论述,复古与演进的主体皆是纯文学,一言以蔽之,纯文学始终被杂文学意识所笼罩压制,至清朝成复古之完成期。

华夏悠远的历史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