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析高中体育教学美育渗透论文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美育渗透论文
摘 要:社会审美观念的整体提高,影响着青少年的审美观念。无论是文学课还是体育课,学生的审美和思想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老式体育教育已经无法使学生投入和欣赏,所以高中体育对美育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育的渗透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适应了学校教学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学生 体育 美育渗透
体育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和精神也要是积极向上的。美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不再对体育课望而却步、不是每天枯燥的跑步,练广播体操。学生积极地参加运动,正好也可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放松时刻绷紧的神经。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体育的锻炼。那么培养学生的情趣就会很重要。有兴趣,同学们才能投入锻炼,才能达到必要的目的。
教学的方法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很多老师长期教学中所总结和摸索出的经验之谈。在体育课上增加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就能够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一、高中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渗透
针对现代的健康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也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体育中美育的渗透正是有机地结合了现代健康的观念。既增强了身体素质,又陶冶了情操。
形体美、姿势美也属于美的一种,体育中的体操、花样滑冰等都体现了美。一项美的体育劳动是一种艺术,欣赏这种艺术和欣赏歌剧、欣赏电影一样,都能使人沉浸其中。通过肢体美的语言,来表达某种精神和深远的意义,正是体育事业追求的目标。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地研究和创造美的体育训练,让体育和美育真正地结合起来。
二、改变旧的传统和提高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体育教学就是广播体操、跑步,有提前规定好的课程,学生们和上文化课一样,按部就班地练习,缺乏激情和兴趣,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逃课现象严重。因此,体育教师就要负很大的责任。虽然在很多学校,体育不作为高考的项目,除了专业体校的学生,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更加不用提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所以要让体育课搬到教学日程上、受到重视,体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首先改变自身的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看到美的一面,积极创新和实践美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和实践,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自身、对学校,甚至对体育教师本身都是有益的。
三、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加强美育的渗透
高中学生的领悟力已经和成人无异,对美的欣赏也有了独到的见解和领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加入美的东西。比如体育节目的欣赏、优美舞蹈的示范等等。就连简单的走队列也能融入美的元素。看国庆节天安门前的方队,就是美的享受。走队列,也要求你的眼神、表情、动作、走姿,摆动的幅度,都要有美的渗透,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 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必须的。教师通过自身优美的姿势和熟练的动作,让学生投入其中,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在锻炼中体会美的意义。通过这样的讲解示范和锻炼,可以舒缓压力,也能够使腼腆型的学生在锻炼中舒展自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和别人交谈。高效的体育锻炼是舒缓压力和性情最有效的办法。
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舞蹈来加强体育的环境氛围。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和关键的。在优美的音乐中,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会美的含义。从而激发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使用现代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增加美育的渗透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学校的教学器材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和设施都应用在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些器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美的存在。教师也可在先进、干净、环保的场地,增加各式花样的比赛,体会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
五、通过知识的教育渗透美育
高中时期的'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自己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中在形体训练的同时,也要和思想的教育结合。体育课也分室内和室外课。要通过思想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要有美的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要有组织、有纪律、有礼貌,也要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美化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方面。
总之,体育和美育是分不开的,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体育欣赏就是美的享受。通过完美的动作和形体姿势展现出来的意义,有的时候比任何话都显得有分量。高中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明智的决策。高中是学生时代最为关键的时刻,也是家长和学生本人最重视的阶段。高考意味着人生的改变,压力自然就是最大的。通过锻炼进行适当的解压,是完全有必要的。缓解紧张的心情,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
美育的渗透既增强了身体的素质、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使学生身心舒展,陶冶情操。因此,体育中美育的渗透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第2篇: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论文
摘要:声乐是一门歌唱的艺术,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有声音与情感并重。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感知;情感与表现
在声乐的领域中是每一位爱好声乐的人们的梦想和追求,就是不断地让自己的歌声更美妙,无论是声乐的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都不能过度地表现,学习歌唱的目是是为了唱好歌曲,既通过歌唱,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果说歌唱是一门艺术,那么歌唱训练就是一门科学艺术,在歌唱训练中,要想真挚地表 现情感,首先要有音乐感知就是所谓的乐感,因为通过正确的音乐感知才能表现出正确的情感,一个人的眼神如没有坦然的目光,那么他的内心就不是平静静,不是 真诚的,相反如果你真诚地表现音乐,欣赏者还能够听和看出来,同时也会怀着真诚来欣赏。
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都是却一不可能性,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更无声,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的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的曲子。
(一)技术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技术的延伸
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有优美的声音作基础,通过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和声音强弱处理的技巧来完整的表现出来,如果缺乏情感准确性,流利的表 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对声乐的初学者来说,先以技术为重,兼顾情感。但对于一位专业演唱者来讲,情感和技巧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 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不能打动人的歌曲,只会让欣赏都感到乏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情优教 这十六个字将情感的重要性概括得淋漓尽致。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巧是不够好,还应该用声音表现 出来,表现人物的各种复杂心情,发出音乐作品中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出说过“|乐春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艺术魁力与美感效 果都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二)充分认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情感在歌唱中的地位
某些初学声乐的学生,忽视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片面地追求“技技术”掌握了歌唱技巧有益,但确时常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其表情变的机械木 呐。音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音乐的表演和音乐的情感集于一体的,演唱是以声音来表现感情的,它通过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赏而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人们听到不 同的声音引起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二、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是整体统一的声乐教学内容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声乐的演唱技能。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唱过程中,唱歌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声乐教 学的主题品格也才能得到回归。在这样的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即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陶治了情操,体 现出音乐审美的教育的本质力量。所以音乐审美教育又是情感教育。
(二)情感是歌曲的生命,歌曲和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之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 求,学生个性化特征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经,典作品作为教材,所有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不类深的思想感情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和表现空间,声 乐的奇妙在于它的,通过人的歌谱转化为生动的歌唱,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而且能激起所以的情感回应,形成和中互动心理效应。
传说的声乐教学大多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训练学生,从功有意义上来说,这四项技能主要是解决“声”的问题,在教学 过程中,我们要以情优教,从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词,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 点,在这基础上教师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来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情感基调,并地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要多欣赏和分析,以 保证声乐听情感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声乐教学法》
[2]《周小燕声乐教学全集》
第3篇: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论文
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论文
摘要: 声乐是一门歌唱的艺术,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有声音与情感并重。
关键词: 声乐教学;音乐感知;情感与表现
在声乐的领域中是每一位爱好声乐的人们的梦想和追求,就是不断地让自己的歌声更美妙,无论是声乐的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都不能过度地表现,学习歌唱的目是是为了唱好歌曲,既通过歌唱,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果说歌唱是一门艺术,那么歌唱训练就是一门科学艺术,在歌唱训练中,要想真挚地表 现情感,首先要有音乐感知就是所谓的乐感,因为通过正确的音乐感知才能表现出正确的情感,一个人的眼神如没有坦然的
第4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试图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作一点浅显探索,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一、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有:1.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体育和“国成”,体育和“国民”的关系。2.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
第5篇: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那就是要通过塑造初中生健美的身体这个核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体育追求身心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也是对健康的审美教育。因此,让初中生了解和认识作为基础的身体美,并进而认识更高层次的运动美或技艺美,是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对于审美教育的定义,学术界的说法不一。蔡元培认为审美教育即情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强调以陶冶感情为目的。作者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认为审美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美教育指人们所进行的并在其中受到影响和熏陶的一切审美活动;而狭义的审美教育是指以艺术和其他审美形式为具体教育手段,通过展示、感受审美现象的丰
第6篇:浅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浅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
由感知开始是音乐教学的特征。学生缺少感知阶段,就无法使音乐教学深化,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感知是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基础,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感知阶段。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乐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例如,在教学《数鸭子》时,可通过动作来表现,让学生模仿小鸭走路,边做动作边学“嘎嘎嘎”叫。学生在手舞足蹈中,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例如,在教《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