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山中访友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6 07:12: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课文山中访友课件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课件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方法与设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

二、学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快速默读)

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

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

三、检查预习,抽生朗读,其余人静听准备点评指正。

一生主动读过后,别人主动点评。师提醒注意“玄奥”的“玄”字读音xuān,与弦(xián)和舷(xián)不同。“露”有两个音“lù”和“lò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lù”,“lòu”用于口语,如“露怯”和“露马脚”。

四、师范读,生静听,准备点评并准备回答“二”中的两个问题。

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帮助)

五、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解决问题1)

生说师板书

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

六、讨论问题2(题略,见前面)

生各说看法感受后,小结:

1)设下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

2)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这是课后第一题中第2小题:“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的答案)

3)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回答。

八、概括写作技巧。

九、朗读感受画面美、语言美。

(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就读哪一句哪一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十、有没有诗句与本文相通,可概括本文内容和情感。

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

十一、作业:

(一)拓展延伸。欣赏情感有相同之处的诗词。(见附页)

1、陶渊明的《饮酒》(五)

2、本人的拙作《西江月·育盆景》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自由写作。

结束语: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附《山中访友》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附页:

饮酒(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西江月·育盆景

山高峰险敢上,挖根择栳造型。绿蕉墨竹听雨声,迎来多少欢腾。

继木青松含翠,杜鹃牡丹爱人。悟梅十载誓有神,相伴人生奋进。

(注:唐湾校边有一退休老人,老伴早逝,无以相伴,不爱烟酒牌,独好育盆景,迄今十余载,盆景满阳台,情怀、志趣皆寄于斯,无异于梅妻鹤子之高雅。我有感而作。)

第2篇:《山中访友》的课件

《山中访友》的课件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①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③齐读。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清凉,要我梳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邀我唱喝快乐,幸福

瀑布:雄浑,有气势

悬崖:身躯挺拔

白云:谈风景

教学总结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让学生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通过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数据想象奇特浪漫的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特色。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法: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文分析时,用第三段做例子,重点讲解。其他的段落,学生自己读,先说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然后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最后强调,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来引起共鸣

进行本课,在仿写时处理的比较粗糙。朗读的时候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说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第3篇:山中访友教学课件

山中访友教学课件

导语:山中访友教学课件哪里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法提示: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课文山中访友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课文山中访友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