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一体化《论语》(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5 07:12: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教学案一体化《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法交流探究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链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 自学导航:

1.学生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三、师生探究:

1.朗读课文

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生: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师:正音、正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

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

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四:即时训练:

1.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2. 抄写、识记字词。

第二课时

一、 知识链接:

1. 背诵课文。

2. 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一、 自学导航:

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自主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二、 师生探究:

生:翻译剩余各段

师: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思想修养

师: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 即时训练: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2篇:教学案一体化《理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节奏,停顿恰当,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象,并联系生活体验,领会诗歌主旨及包含的深刻哲理。

3、理解诗歌中作者对“理想”的阐释及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4、深刻理解后,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5、学习比喻、拟人、顶真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诗歌的朗读训练。

2、学习诗歌的意象,精神的构思,精美的语言。

3、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在诗歌中阐述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联想想象法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复习第一课《在山的那边》中的诗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用凝成的海”“在山的那边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山”象征什么?“海”象征什么?

(学生回答):“山”象征困难险阻,“海”象征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自学导航】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练读并自主学习:

1、学生大声朗读:调动情绪,读准字音,把握语气、语调,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

【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字词并让学生正音、解释,正确理解字词的含义。

【自学导航】

教师再放录音,学生听读并思考: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师生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组织不好的语言,教师予以指导。

【自学导航】

1、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师生探究】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对于学生的答案应予以纠正、补充,但不可将答案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三、【即时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蜕变()缀连()倔强()洗濯()

玷污()扒窃()诅咒()鬓发()

2、以“学习”、“爱心”为题仿写第一节诗。

学习是;;学习是;;

学习是;;学习是;。

四、【课后作业】

1、记住生字词,会默写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

熟练朗读,要求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

【自学导航】

学生分组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探究】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对于学生的答案应予以纠正、补充,但不可将答案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自学导航】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让学生学会有阅读体验。

【师生探究】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三、【即时训练】

1、以“诚实”为题仿写第八节诗歌

诚实使;诚实使。因诚实而;诚实的人就是。

2、理想是人生永恒的话题,“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那你觉得我们民族现在的理想是什么?你自己的理想又是什么?两个理想有什么关系?请想一想并写下来。

四、【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

2、搜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第3篇:教学案一体化《童趣》(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案一体化《童趣》(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案一体化《童趣》(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直至背诵,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朗读和背诵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情景链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学案一体化《童趣》(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直至背诵,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朗读和背诵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链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学案一体化理想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范文(18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帮助。教案的质量和效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衡量标准,希望大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教案的设计与编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希望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教案设计的经验和思路,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案一体化理想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篇一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的用法,读懂文章的意思。

3.能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从故事中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能,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或故事?那么它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在狼前面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学案一体化《论语》(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一体化《论语》(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