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胡雪岩故居五年级作文500字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4 07:13: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走访胡雪岩故居五年级作文500字

走访胡雪岩故居五年级作文500字

胡雪岩,男,19世纪著名的红顶商人,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生于1823年,逝于1885年,享年62岁。

今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访了这位伟大经济家的故居。

刚进入正门,步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阔气的'大堂,里面播放着古朴典雅的京剧音乐,虽然今天是个艳阳天,外面骄阳似火,但是这似乎与乐曲化为一体的大堂却让我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继续往里走,几盆植物和水缸,落落大方,植物虽然不知其名,但也顶着烈日傲然开放,缕缕幽香扑鼻而来,兽头造型的水缸把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推开那扇雕刻着回字纹的长方门,我本以为里面应是一座高大宽敞的房间,但是,我错了。里面居然是一个雅致的花园,没有屋顶,也没有围墙,只有等待着我们的满簇满簇的鲜花,平静如镜的一池碧水,还有怪石嶙峋的假山。瞧!池里还有鱼呢!我们把鱼饲料一股脑儿的倒了下去,水面翻腾起来,远看这些鱼有如朵朵开在浪花里的琵琶,近看又好似鸿鹄群游,挨挨挤挤。

正当我准备推开下一扇门时,却被回廊和门上那鬼斧神工之作所震撼,鸟兽鱼虫惟妙惟肖。

进了房间先是两顶轿子,我惊呆了,远看有如皇家御用亭,近看却又是一大一小,真让人琢磨不透。目光向上是八盏大红灯笼高挂在屋顶,中间是一块大匾,上面横书四个大字“清气朗天”。

我们还走访了溶洞,虽然灯有些幽暗,让我们有些毛骨悚然,但还是不能阻挡我的兴趣,向前走还有一口井,绕过它,又看到了光明,我们又回到了出口。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居,杭州古建筑,真是镶嵌在西湖上的一颗颗明珠。

第2篇: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

朱镕基罕见的长篇题词现身胡雪岩故居

2013-09-14 15:33:39| 分类: 历史类|举报|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行者老孙《一篇非常罕见的朱镕基长篇题词》

胡雪岩,名光墉,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

胡雪岩13岁入杭州同泰钱庄学徒,38岁创办阜康钱庄。胡雪岩在鼎盛时,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创办胡庆余堂等。后因协助左宗棠平定新疆有功,被举荐“既有军功,又有善举”,被光绪帝“累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成为清末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老孙在80年代上学时就看了台湾作家高阳写的《红顶商人》、《萧瑟洋场》和《灯火楼台》胡雪岩三部曲。一方面感叹小说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以及作家对波澜起伏的历史风云和人情世态细致入微的描写;另一方面也为胡雪岩那游刃官场、操纵商场、征战洋场、周旋情场、混迹江湖,精明而又中庸、传奇而又悲情的一生所吸引。

后来,无论是巍子版的还是陈道明版的电视剧,我觉得拍的似乎很匆忙,也较粗糙,都没有表现出老孙心目中的胡雪岩。

到杭州拜览胡雪岩故居一直是老孙的一个心愿。

忽一日,有机会去杭州公干,可惜匆忙无暇。直到离杭最后一天的下午才抽出空闲,打车直奔位于鼓楼边河坊街东边的元宝街。下车后,远远地隔着车流看见立交桥下一片与众不同的灰白色建筑。

早年的胡雪岩故居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早已面目皆非。1999年,杭州市府投资五千多万元,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按原样、原结构、原营造工艺、原使用材料、修旧如旧的要求,在原址恢复修建了胡氏故居,基本再现了120多年前胡氏豪宅的历史风采。

按照老孙的臆想,胡雪岩宅居所在的元宝街应该是宽道阔路,气派的很。出乎意料,眼前这元宝街竟是一条两头低中间高,呈元宝状窄窄的小巷。大概是当初胡雪岩图吉利,才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街巷两头儿的石板路,各有一块刻有元宝图样的石板。老孙问了一位路过的老人,她说这块元宝石板一直就有,不知真假。

来到胡雪岩豪宅的正门,只见近十米高的高墙上,仅开了这么一座2米多高、一米多宽,很普通的石库门,远没有权贵巨富之家的那种宽阔和气派。据说,那是因为胡雪岩明白“深情不寿,强极则辱”的道理,故而有“藏而不露”的用意。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是胡氏故居一进门轿厅里的一副楹联,倒也说出了胡雪岩当初为人与经商之道。奸诈弄假,永远不会成事,唯有勉善,方可成荣。

轿厅,即是胡家当年出入大门停轿、落轿的地方,相当于现在富宅的私家车库吧。

这座大厅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这里的用料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银杏木生长极慢,这些柱子的树龄大约要有几百年了。二是两顶做工考究的红木官轿,轿顶既象一座亭盖,又象一顶官帽,豪华气派。

想一想,光这红木轿子的自重,就够那轿夫哥几个抬一气的了。

胡雪岩故居采用了传统宅第的对称布局。中轴区为待客厅堂,由轿厅、正厅、四面厅组成;右边是居室庭院,供妻妾家人居住;左边是花园,其间有回廊相连,曲池相通。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清雅和谐。

胡宅花厅,原来是胡家吃饭的地方,现在改成了图片陈列室。胡雪岩故居2001年1月对外开放,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来的政界要人却非常的多,光政治局常委级别的就不少。

当然,愿意题字的都会留下墨宝。

解说员特别为我们介绍了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朱镕基罕见长篇题词。

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朱镕基

二00二年五月

偕夫人及爱女于胡雪岩故居。老孙数了数,竟然有96字之多!对于别人,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朱镕基,实属罕见,令人称奇。

朱镕基曾自定“五戒”: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时至今日退休以后,仍严于律己,说到做到,被广为赞誉。

公开报道的朱镕基打破“不题词”的戒条,虽寥寥几次,但都被传为佳话。一次是朱镕基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另一次是朱镕基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题写了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朱镕基无论是在位还是退休,所留存的题词确实是少之又少,而且每幅题词皆惜字如金。联想到朱镕基为胡雪岩故居的长篇题词,可以看到他对贪腐奢华、造假欺骗、违规乱政现象尤其的憎恶。

老孙亲眼见到的朱镕基题词还有两次。一次是在延安市,看到了朱镕基题写的“延安卷烟厂”厂名。还有一次是朱镕基任副总理兼人民银行行长期间,来到老孙所在单位视察,并题字“向XXXXX职工致敬”,仅此而已。

朱镕基曾自谦说自己的字不好看,但事实求是讲,他的字间架工整,笔力雄健,字如其人,个性十足。

胡雪岩,以“红顶商人”谓之,就道白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既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漩涡。虽然老胡家自诩“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但很可惜,“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连朱镕基也感叹: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

留连胡宅,不禁感慨。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思考。

别看胡宅的大门狭小内敛,藏而不露,但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极尽奢华。

全部建筑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耗费二百万两白银,成就了我国江南晚清一处私家豪宅,其精美奢华,简直让那些王府、会所都不好意思示人。

从大处说,整个胡宅的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大量使用的金丝楠木、紫檀、银杏等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

从小处讲,各处建筑细节,如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彩绘,真是工艺高超,无品不精。

在《胡雪岩》中有关于胡府灯饰的描写:“其实也并无别的灯彩,不过就是胡府平时所点的那些洋灯,以及玻璃做的葫芦、蝴蝶、花篮等各式檐灯罢了,哪里有外国水月电气灯的明白如昼一般。”可见胡府的灯既不是土灯,也不是洋灯,而是土洋结合:造型采用民间式样,里面则用了“洋灯芯子”。

这些根据小说描写而仿制的蝴蝶檐灯据说有近2000盏,都是红酸枝木所制。想一想,到了夜晚,千灯万盏,姹紫嫣红,比山西土财主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可显得洋气、富贵多了。

胡府的那些门窗构件,如门臼、窗臼、风钩,包括雨水管等,全部都是国外进口的铜件,有些上面还刻有洋文码子。可惜,像这副原装货已经基本没有了,大都是后来仿制的。据说光仿制这些,就用了十几吨铜。

地处芝园中心的洗秋堂,也称红木厅,整个厅堂建材均以红酸枝为主料。

厅中悬挂的云石挂屏,图案如云卷雾涌,山影朦胧。

这块黄灵璧石,形、质、色、纹俱佳,堪称珍品。

厅堂里的家具陈设用料也以红酸枝为主,看了让人眼馋呀。

进的二门向东侧拐,是胡宅内眷生活区的融冬院和颐夏院,可能是因为姨太太们居住的地方吧,这里小桥流水、假山堆塑,颇具生活情趣。

和乐堂,胡府的最大建筑。两层楼,一层是胡雪岩的书房和会客厅,二层是老胡姨太太们的居室。

胡老爷外边的不算,正式迎娶的一共有12位姨太太,加上正房夫人素绢,一共13位。除了大太太和管家的螺蛳姐单独居住外,其它的姨太太们只能合居“集体宿舍”。想来老胡起名和乐堂,也是希望众爱妃能够“和谐同乐”,不要争风吃醋,别闲的没事儿写个举报信、发个微博啥的,让老胡后院起火。

胡雪岩书房里的顶戴花翎标准像。

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光绪帝恩准给了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的荣耀,大概相当于省政协主席的待遇吧。胡老太太教子有方,也被慈禧封赏一品诰命。据说连正二品的浙江巡抚到胡家门外都必须下马落轿,腿儿着进门。

看来这人呐钱多了以后,都要争取个政治头衔之类的,古今同理呀。

账房

会客厅

老胡姨太太绣房里的卧榻。

看那只床头摆的铜质暖脚炉,冬天可以在里面放上炭,脚放上去暖呼呼的。

在老胡的房间里还发现了这么个稀罕物,德国造的德律风——电话。

据说在复原修建故居时,发现和乐堂楼上楼下每个房间,都经过柱子里的暗槽连接有铜管和金属线。想来胡雪岩曾帮助左宗棠筹资在福建创办马尾船厂,这个电话应该是船上用的通信设备。估计是被老胡看上了,偷偷拿回家,白天用来招呼手下人,晚上用来招呼姨太太。这可比山西土财主挂红灯笼隐蔽多了,还是老胡棋高一着啊。

在和乐堂后檐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地下室,全部用青石砌成,石灰嵌缝,坚固防潮,应该是老胡的藏金库。老胡精明,藏宝处不是在正房大堂,而是建在了一处偏僻可信的伙计房间下面,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

清雅堂,紧邻和乐堂,也称新七间,是胡雪岩子女居住的地方,建材家具多为花梨木。

据说,当时朱镕基看见门窗的花格是紫檀木,窗框是花梨木的,而且至今保存完好,曾感慨地说“胡雪岩可真是会花钱啊!”“这个门窗质量非常好,已被糟贱了一百多年,还保存得那么好,真是百年大计呀!”

就像现在的父母们一样,老胡在孩子们身上确实舍得下本儿。

胡雪岩从小学徒、持家,念书不多。发家后,十分重视子孙的教育,请来杨乃武的同年好友任私塾先生。胡家的媳妇们,也多出身于书香门第,子孙们都生活在浓郁的诗书氛围中。

胡雪岩有三子五女,长子胡楚三19岁便早殁,次子胡缄三育有两子,三子胡品三育有四子,人丁最为兴旺。当年,胡雪岩落难,文煜凭势力低价购得胡宅,但并未将胡家人赶出“芝园”。而且为了让胡庆余堂保留“雪记”的名号,还给了18股“招牌股”,分给胡家三房男丁。当时,1股“招牌股”大约值1万银元。借此,胡家后人虽不再大富大贵,倒也衣食无忧,过的强于常人家。只是到了抗日时期和解放后的*时期,胡家后人才真正品到了世态炎凉和生存的艰辛。

据说胡雪岩临终前曾对儿子说: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银两害人。所以,次子胡缄三卖掉了胡庆余堂的“招牌股”,送子孙到了国外读书。据说现在胡雪岩的直系后代有200余人,多在海外,分布在七、八个国家,几乎无人经商,也无人入仕,基本从文从教或从自然科学。这些是后话。

载福堂,全部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建造,又称“楠木厅”。当年朱镕基进入楠木厅,看到大厅中央有一幅郑板桥的字画,当得知是复制品时,他打趣说:“那就是膺品啦,造假浙江温州最多,但我讲的是过去的温州,现在可不是了。”一旁陪同的省市领导都嘿嘿地笑了。

当时的省领导向朱总理说,修复胡雪岩故居,杭州市花了5000万元,言外之意,这些都是纯楠木材料,贵呀。朱总理听后,回过头对杭州市负责同志说:“你们功不可没,5个亿也值。”

楠木厅,可能是胡宅最贵的一栋楼,里面住的是胡雪岩管家理财的二姨太太,螺蛳姐。

胡雪岩原配夫人素绢,有见识没能力,身体又弱。老胡先后纳进了十二房姨太太,俗称“东楼十二钗”。但惟有这个螺蛳姐精明强干,不但是胡在生意场上的得力助手,而且是治家的能人。胡雪岩过世,大太太早逝,姨太太们各奔东西,只有螺蛳姐扶棺送终,令人唏嘘。

金丝楠木颜色金黄,使用越久越焕发出嵌金线的光泽。楠木极耐潮湿,防腐烂,水不能侵,蚁不得蚀,且夏天格外凉爽。

楠木精雕的狮子耍绣球造型。

正厅,是胡宅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是接待贵宾和胡家举办大事儿的地方。

此楼因用紫檀雕刻了100个狮子装饰在屋檐厅柱上,故称“百狮楼”。一楼是客厅和宴会厅,楼上是胡母、胡雪岩和原配夫人的卧室。

厅中高挂的汉碑隶书“百狮楼”横匾,左右两幅楹联:忠孝为千古昭穆,钟毓得两间之气。

据说,当初这百狮楼上下共用了100个紫檀木雕城的狮子,用黄金做了眼睛,不论日夜,皆光彩四射,华丽无比。惹得当时的刑部尚书文煜,感叹道:就是北京的恭王府搬到这来,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你想想,老胡这是像郭美美呀,在中纪委书记面前炫富呀!

鸳鸯厅,您别望文生义,这和男女无关。在江浙一带,多指建筑特点。

当年朱镕基来到这里,听工作人员说,该厅的梁架檐柱构造与苏州和其他江南园林都不同,全国少有。朱朱镕基笑着说:“胡雪岩是我国最早的官僚资本家,胡雪岩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

胡宅不但房子建的牛,基础设施也不含糊。

廊檐下美人靠扶栏边上的消防水缸,和雨水管相连,以收集雨水。

那雨水铜管是进口的,那铜缸造型和做工,都和故宫的有一拼。

延碧堂西侧的石井,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基座和如意云纹,造型精美。

胡宅家大业大人也多,厨房有2个。这个大厨房是家人的,旁边还有床铺,以便晚上开伙。

标准的七星灶。

这个大铜壶,像个小锅炉,下面可加炭火烧水,上面还可以加热一个小壶,便于随时取用,设计精巧。

厨房外洗菜的石台。

柴火房、舂米架和水井。这口井由于是厨房用,所以没有太多的装饰,但看起来现在还可以用。

胡宅的经典之作,当属胡雪岩为纪念他父亲胡芝田所建的芝园。

园内一湖碧水映衬着影怜院、御风楼的倒影,水天相映、楼台衬景。假山、湖水、曲桥、游廊,无不透露出江南园林的清秀玲珑。

荟锦堂,也叫四照阁,御风楼,芝园的最高建筑,当年号称“杭州城最高楼”,可东望钱塘江。

延碧堂,整座阁楼为红木建造,奢华无比。

据说胡雪岩很喜欢这里的清净优雅,特意在二楼置办了一张比故宫皇帝老儿的龙榻都牛的八宝床,可惜,没有见到。

院子里的水池、拱桥和晴雨亭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极具江南特色。

水木湛华,二层牌牌坊式建筑,内存名家石刻碑。

最后,老孙想讲一下关于胡雪岩豪宅风水的事儿。

先看一下图中胡宅全景模型的左上角,总体上四四方方,规规矩矩的胡宅,在西北方向竟然缺了一角。要知道,中国人建宅子讲究四合的,四四方方,才能风声水起,家富人和,何况老胡呢。

原来那个地方是个世代居住元宝街的剃头铺子,胡雪岩先派人去谈,想用花大价钱购到,没曾想碰到了个“一根筋”加“杠头”的掌柜,抱死了“祖上的产业决不能断在我手上”的信念,偏偏不买胡大老板的帐。手下人见软的不行,就提议找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让几个纹身的黑衣男或者借官府的名义让一帮“城管”去把老家伙“强拆”,办了!按当时胡雪岩黑白黄道儿通吃的地位和权势,想搞定此事易如反掌。但胡雪岩毕竟是“胡大善人”,并没有为难人家,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算了吧,如果真是命,该着吧。

其实,这个剃头匠的背后,是当时杭州知府姜石林和文煜在暗暗地撑着他,以此来掣肘着老胡。

或许这一缺,冥冥中就暗示了胡雪岩命运上的破绽,注定了胡雪岩将在此地由盛转衰的运道。

从外表看,这个缺角处其实不过六、七十平米的样子,它的外墙也明显比胡宅的院墙低许多。现在,这里已改作胡雪岩故居的出口,里面是纪念品销售处。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传奇人物,他一生靠结缘经营、用人行善,煊赫荣显一时。但由于老胡后期不识时务,对外,孤身对抗洋商;对内,得罪左宗棠的政治对手李鸿章,最终在阜康的挤兑风潮中孤立无援,惨遭落败。1885年,胡雪岩在走投无路和潦倒忧惧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年仅63岁。

1903年胡家无奈将价值50万两白银的豪宅以10万两抵债给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他是“鬼子六”恭亲王的儿女亲家,而他的另一个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熟,叫李鸿章。

第3篇:游胡雪岩故居500字作文

游胡雪岩故居500字作文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和妈妈走进了距杭州吴山脚下不远处,目前杭州市区唯一保存的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窄小的弄堂—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没有走进这座建筑,就有了参观它的欲望。这种欲望,源于胡雪岩的传奇一生,源于“神州文化瑰宝,中国第一豪宅”称誉。我深深地为这位放牛娃出身的巨商富贾所震撼!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在短短十几年中驰骋商界,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后,出人意料,一跃却又显赫政坛,慈禧太后赐皇马褂,允许其紫禁城骑马,一时间成为大清朝最富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走进从外表看来并不豪华的石库门,映入眼帘的是用石板铺设的小天井,以这个天井为起点,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参观。

走出故居,脑海就像一台编辑机,将听到的、见到的,重新在头脑中回放,一座建筑,像是一座碑,刻勒着一个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胡雪岩故居作文

胡雪岩故居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去胡雪岩故居参观,虽然故居就在鼓楼附近,但我还从来没去过。听说胡雪岩是一位红顶商人,他出身于1823年,是杭州人,由于他一生都在为事业奋斗,所以他家中很有钱。他的房子而且非常美。

我们走进一条小巷,路是石板路,更奇怪的是路口放着一个金元宝,后来我知道这条街就叫元宝街。沿着元宝街很快到了故居门口,我们直接就想进去参观,但被门口阿姨拦住,说要买票。这时候听爸爸嘀咕道:“这里还要买票啊?”

走进胡雪岩故居的大门,就看到了一处处风景,“我们该去哪呢?”我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爸爸笑着说:“我们就跟着旅行团的导游走,还能听听典故呢!”“好!”我点着头说。刚进入正门,步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阔气的大堂,里面播放着京剧音乐,大堂让我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接着我们来到了百狮楼,百狮楼门口有一只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小编收集了胡雪岩故居导游词,欢迎阅读。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一】

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我们的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有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

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开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的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胡雪岩故居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我们走进一条小巷,路是石板路,更奇怪的是路口放着一个金元宝,后来我知道这条街就叫元宝街。沿着元宝街很快到了故居门口,我们直接就想进去参观,但被门口阿姨拦住,说要买票。这时候听爸爸嘀咕道:“这里还要买票啊?”

走进胡雪岩故居的大门,就看到了一处处风景,“我们该去哪呢?”我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爸爸笑着说:“我们就跟着旅行团的导游走,还能听听典故呢!”“好!”我点着头说。刚进入正门,步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阔气的大堂,里面播放着京剧音乐,大堂让我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接着我们来到了百狮楼,百狮楼门口有一只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范文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值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下面给大家分享胡雪岩故居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1

嗨,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胡雪岩故居,我是担任本次讲解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胡老先生是杭州人,在1878年创建了胡庆余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之后,他就建造了这间院子。胡雪岩故居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造价据说耗费50万白银以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西边的轿厅,这里门扩五开间,高大空敞,华贵气派。你瞧,轿厅门楣还悬挂着那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匾:经商有道。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胡老先生会客的地方吧。来到碧延堂,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木雕、石雕、砖雕、堆雕、彩画……无奇不有,无品不精。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精选8篇)由网友 “破晓”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胡雪岩故居导游词,欢迎阅读分享。

篇1: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生平的通俗版本介绍:记得在一本有关历史的书籍中提到,说在晚清的历史上,有两位传奇式的人物:一个是政界运移乾坤的曾国藩;一个是在商界长袖善舞的胡雪岩。所以有名言,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经典的谚语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与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的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可撼摇的崇高地位。那么,今天就让我来介绍这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刚刚进来那条石板路,是杭州现存唯一的用青石板铺就的路,叫元宝街,名字很好听,胡雪岩当时在买这块地的时候,这也是原因之一。这个地方据说是元朝的时候存放官银的地方。这幢屋子的围墙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确实它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小编收集了胡雪岩故居导游词,欢迎阅读。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一】

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我们的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有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

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开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的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雪岩故居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篇1

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我们的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有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

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走访胡雪岩故居五年级作文5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访胡雪岩故居五年级作文5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