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美在哪里作文
美在哪里作文
篇一、美在哪里作文
美,在哪里?是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艺品吗?还是一场值得回味的表演呢?什么叫做美?是用肉眼看见的动态之美?还是发自内心的心灵对话呢?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呢?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的美,散播在每个角落,需要你我一同发现。
走在绿意盎然的公园里,首先看到的是一颗颗高大的榕树,树上一片片好客的绿叶随着阵阵吹来的凉风,跳起了摇摆舞,彷彿在欢迎我这个客人的到来。一朵朵鲜艳夺目的小红花和小黄花,互相争奇斗艳,直嚷着要我当评审,比比看谁比较漂亮。躺在一旁翠绿绿的小山坡上,望着蔚蓝的天空和朵朵的白云,彷彿忘掉一切的烦恼,心里是多么的畅快呀!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公园中央的广场上,那里正上演一场小型的演唱会,首先上场的是一位弹着吉他的歌手,他不疾不徐的唱着一首浪漫情歌,那高吭悦耳的歌声,令人想忘也忘不了。接着上场的是一个四人组的团体,他们身穿鲜艳夺目的亮片服,唱起了热门的'英文舞曲,并且跳起独门的高难度舞步,摇滚舞曲与轻快的舞步遥相应和,坐在舞台前,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可真是一大享受啊!
回到了社区,我在社区走廊墙上发现了一幅少数民族在跳舞的画,画中的少数民族身着传统服装,脸上还有着充满神秘的纹面,兴高采烈的跳起了圈圈舞,少数民族这种热情的表演,真是令人佩服啊!
从优美的一片景致,活力十足的一场表演,再到充满人文特色的一幅画,虽各异其趣,却同样洋溢着无比的美。
美,多到像数字一样数不清,它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有人认为那不是美,不是表面上漂亮就叫美,真正的美,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美在哪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值得我们一同去发现。
篇二、美在哪里作文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打开收音机,耳边便传来了这么一首熟悉的歌曲。
“我好想做一只鸟啊”我想天空大声喊道。
我是一个听话的男孩子,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我是一名听话的学生。可是我不想做这样一个“他”,我想做我一会我自己。
某某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突发奇想,想做一回福尔摩斯,去“偷看”一下老妈的日记,结果发现全部是家庭收支情况,无聊!我又想做一名旅行者,地点就定在——我的房间。
嗯,先从门开始。我低下头,再低下头,弯下腰,在弯下腰,匍匐在地。我的眼睛注视着门底,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底下有了个大洞,不,不是大的,只是靠的的太近的缘故。我依稀可以看到老鼠牙齿的痕迹,甚至洞里还藏着几颗老鼠屎。我作为房间的拥有者,为我的监管不力而感到自责!
视线转移到书桌下。哇,我看到了好多的蜘蛛网。蜘蛛网上大概有七八条长线分别延伸在墙角的两侧,蜘蛛网呈八边形,一格一格的,很有规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数学上的几何。实现向左侧一看,发现蜘蛛再用丝包裹着什么。好恐怖,我还是到别处去吧。
来到我的大床底下,是一箱一箱的书,包括我小学和初中的。我拿起其中一本,那是我唯一几本幼儿园的书,书已经腐朽,因为我曾不小心用“盐水”浇在上面,几年后的今天,变成了这样。书,你哀息吧!我不顾地上的灰尘和污迹,躺在地上,围着书香,闻着腐朽的气味,耳边传来悉悉索索老鼠咬书的声音,我忽然觉得,我好安静!因为作为房间的拥有者,我现在才发现屋子的一切。
亲爱的读者,你不妨也在没人的时候,低下头,弯下腰,看看你所熟悉几十年的屋子。你会发现在熟悉的屋子中,竟有这么多自己所不熟悉的美好!
第2篇:春江花月夜美在哪里
春江花月夜美在哪里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美在哪里,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其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作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清澈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诗人在感受着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的由江天月色,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转而叙写人间游子思归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淡淡的忧伤。这种从优美而来的忧伤,随月光和江水流淌于心上。当全诗以“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收束时,仍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
注释
①“海上”句: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
②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③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甸,郊外之地。
④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⑤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此处形容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⑥汀:水边平地,小洲。
⑦纤尘:微细的灰尘。
⑧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⑨穷已:穷尽。
⑩望:一作“只”。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理、情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没有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江天”两句写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不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落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此诗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完美地体现了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
第3篇:春天美在哪里作文
春天美在哪里作文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让我们在这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吧!
春天美在哪里?美在大地,大自然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五颜六色的野花儿竞相开放,小草们也探出了小脑袋,鸟儿们也飞回来了,在大树的枝头上放声歌唱,小河边垂柳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女子,正在梳理长发呢!蜻蜓、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些众多的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美在哪里?美在天空。空中白云像一位魔法师,一会儿变成一匹白马,在天空中飞速奔驰着;一会儿变成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绵羊;一会儿又变成一架飞机,在空中自由飞翔……,小朋友们纷纷来到广场上,将自己手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升上天空,你瞧!天上有一只大“燕子”,它乌黑光亮的“身子”,一对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正在天上“飞翔
第4篇:春天美在哪里作文_小学生作文
春天美在哪里作文_小学生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天美在哪里作文_小学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让我们在这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吧!
春天美在哪里?美在大地,大自然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五颜六色的野花儿竞相开放,小草们也探出了小脑袋,鸟儿们也飞回来了,在大树的枝头上放声歌唱,小河边垂柳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女子,正在梳理长发呢!蜻蜓、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些众多的.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美在哪里?美在天空。空中白云像一位魔法师,一会儿变成一匹白马,在天空中飞速奔驰
第5篇:春天美在哪里作文600字
春天美在哪里作文600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天美在哪里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让我们在这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吧!
春天美在哪里?美在大地,大自然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五颜六色的野花儿竞相开放,小草们也探出了小脑袋,鸟儿们也飞回来了,在大树的枝头上放声歌唱,小河边垂柳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女子,正在梳理长发呢!蜻蜓、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些众多的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美在哪里?美在天空。空中白云像一位魔法师,一会儿变成一匹白马,在天空中飞速奔驰着;一会儿变成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绵羊
第6篇:浅谈诗歌美在哪里
浅谈诗歌美在哪里
①美在准确传神。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巳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②美在言简意丰。
许浑的《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橙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官。石燕拂云晴复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后人认为,若中间两联删去,“则气象雄张,不下太白绝句。”确实,删削以后,全诗呈现出净化以后的透明状态,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③美在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乐美由押韵、节奏感和音调构成。押韵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鲜明的节奏感如能与诗的内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重章叠唱,令人有一唱三叹,
第7篇: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名篇,这首诗是很美的。关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里提出了被人们概括为“三美”的新诗格律理论:音乐美――音节,或称节奏,是指诗歌中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语音现象,它是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核心。他认为,“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绘画美――词藻,是指诗歌色彩与绘画形象。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是指诗歌中诗节布局均匀对称,诗句整齐划一。首先来说说绘画美。
《再别康桥》第二节中出现的“柳”是第一个重要意象,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作为承载留别之情的物象出现,恰与《再别康桥》要表达的对故地的留恋之情相符,作为长读中国古诗的
第8篇:雨巷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雨巷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之美到底美在哪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摘 要:《雨巷》是戴望舒的经典作品,读完让人感觉唇齿留香,余韵无穷。但是雨巷的美不是一目了然的美,它美得含蓄,美得忧伤,甚至饱含着矛盾。本文尝试从意象的角度,来分析雨巷含蓄的,在矛盾的碰撞中绽放的充满中国古典意味的美感。
关键词:意象;理想;现实;凄美
人的一生,要走过极其漫长的道路,路过许许多多迥然不同的风景,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或凄风苦雨,月落乌啼。戴望舒的人生,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终于于苦咸的海水中,诞生了最美丽的珍珠,这颗珍珠,就是《雨巷》
第9篇:美在关爱作文
美在关爱作文
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美,鸟儿们让我懂得了这种美。
——题记
“明天有雷阵雨,请带好伞再出门。”天气预报的声音从电视里传出,我却好像没听见一般,一点也不在意,可是,却因为没有听天气预报的话,第二天差点被淋湿全身……
雷公打着鼓敲着锣,正在演奏着一曲下雨前奏,雷声阵阵,又有如群马叩击岩石,有条不稳,却又严肃端庄。不一会儿,小雨就从空中跳下来,跳在人们身上,玩闹一番,雨,越下越大,来势淅淅沥沥。我,正躲在学校看小雨点组成庞大的清洁军队,来清洁路面。
正看得入神时,只见一团黑影从我身边掠过,带上眼镜仔细观察,原来是一只小鸟,它正逆着风雨行驶。它在风雨中艰难的飞行着,禁受着大雨的洗礼,任他们怎样在那它那柔弱的翅膀上拍打。我看着在雨中“毫无办法”的它,不由地心头一惊。不明白这只鸟儿为何在奋力与大自然抗
第10篇:美在文明作文
美在文明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在文明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在文明作文1
文明是一种美德,友好的行为总能带给他人以美好的享受。社会的安定、和谐,环境的整洁、有序,需要我们每个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必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与责任,为了营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讲文明,争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
文明——它本在生活最最细微处。这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更要集行为文明、思想文明于一体,这样才能做一名真正文明健康的中学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争做文明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语言文明。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确保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