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3 07:13: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 各族儿女手拉手

勒流中心小学 杜笑焕 羊婷

【教学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 积极的措施。情感目标:

树立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美好愿望。能力目标:

为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单元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3.树立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美好愿望。难点:

为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前准备】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一、播放歌曲引入

课件一: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师:同学们,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了解到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各具特色,各族人民不仅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还在友好的往来中互相交融,共同丰富着中华文化,共同组建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了解各族儿女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出示课题《各族儿女手拉手》)

二、了解各族儿女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成果和作出了哪些贡献。

1、读书本84-85页,了解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

2、指名介绍。(生答师边板书边播放课件二)

小麦:原本生长在西亚,是西部的少数民族把它带到各个地方。大豆:原来生长在东北,由东北的少数民族把它传播到祖国各地。水稻:七千多年前已有水稻,水稻原来生长在南方。箫:是由羌族乐器演变而来的。旗袍:是由满族妇女的服饰演变来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满族人。

3、给以上介绍到的成果分类。吃:小麦、大豆、水稻 穿:旗袍 音乐:箫

文学作品:《红楼梦》

小结:在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着物质文明,并为建设民族精神文明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共同建设、保卫祖国

师: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各族儿女更是团结一心,共同保卫祖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族儿女积极投身建设之中,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1.让我们一起读读书86页的故事,去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谈感受。

A.幸好有这支回民支队与我们汉族人民一起作战,我们才能打败帝国主义。B.祖国大西北的开发,有赖各民族人民团结合作,才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C.青藏铁路的建设,有赖各族民工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四.小结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只有一个祖国妈妈。在祖国危难的时候,在祖国建设的最前沿,无数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活动二:寻找“民族之星”

一. 导入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中有英雄豪杰、科学家、音乐家、画家等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民族之星”吧。

二、寻找“民族之星”。

1、小组交流查找到的民族之星。

2、师生共同整理资料,给资料分类。(生答师板书)

英雄豪杰:宋朝抗金英雄岳飞、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现代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科学家:东汉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钱学森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重大贡献。、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 音乐家: 聂耳创作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苗族的宋祖英、画家:苗族画家石翔、当代画家张大千、徐悲鸿、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其它: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人、运动员刘翔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唯吾尔族)

三、小结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族人民在祖国各地开遍了花。

活动三:民族团结手足情

一、导入

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始终致力于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共同维护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民族团结、友好往来的动人故事,我们就一起开一个故事会,讲一讲民族团结的故事吧!

(播放课件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二、故事会。

1、你还知道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王昭君出塞:为了平息汉朝和匈奴的战争,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出使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汉族医生吴登云:扎根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救死扶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抗日战争。

青藏铁铁线上的汉藏人民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各族人民抵受着高原气候,不怕严寒,不怕艰辛,克服了种种困难,与藏族人民一起修建青藏铁路。

3、谈感受。

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生交流)

三、瞭望台:尊重与关爱

1、师:为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与汉族享有同样的参政议政权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2、读书本90-91页,了解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措施。课件四:

(1)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些政策、法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2)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3、指名答。(生答师随机播放课件)课件五:(90-91页的图文内容)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和体会吧!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说,也可以把你了解到的告诉给你的家人和朋友,相信有了大家的一起努力,各个民族定会更加团结友爱,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我们的祖国。使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第2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直面灾害 1.天有不测风云(第一课时)元江第四小学 王记芸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成因,认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感受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力。

3、尊重客观规律,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教学难点

感受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力,加强环保教育。教具 课件、小黑板、相关资料

学具 课前搜集近30年来中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每当我们看到大自然那潺潺的流水、闻到那芬芳的花香、欣赏到那温暖的阳光、感受到那和煦的轻风-------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大自然是多么温柔,多么美丽啊!但是,大自然也并不总是这么温和、这么可亲,有时也会发怒,请看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放“心系汶川”视频)

2、师:同学们,像短片中那样,当大自然的变化危害人类的生产、生活时,就成了自然灾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自然灾害。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此起彼伏,连续不断。人类遭遇到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至今,日益强大的人类,仍旧未能走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阴影。

二、出示课题:天有不测风云

三、民主导学 1.师: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内,依次派生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环境生态灾害四大类。我们刚才了解了汶川,深切感受到了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其他灾害的情况又如何呢?我们先走进课本,去了解那些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力。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知多少。(抢答题)

【通过几个典型自然灾害的图片、数据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直面灾害,了解其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认识自然灾害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

2、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自然灾害的种类,现在我们来开一个“自然灾害知多少”的新闻发布会。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自然灾害的名称和所属类别。师随机板书名称,并点击出示图片等资料。

【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由此展示灾害的种类,感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残酷性。】

3、老师也就四大类灾害分别搜集了资料,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播放“灾害种类”)

学生填写教科书第54页“小调查”中的第1题。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我国近30年来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先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述,相同的事例其他小组的成员可做出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学生完成教科书第54页“小调查”的第2题。

四、拓展延伸:

师:当前,全球的自然灾害每年使大约25万人丧生,造成的物质损失不计其数。灾害的发生有些是自然界的肆虐,如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旱涝往往由气候异常造成,这些都是灾害的自然属性。但有些灾害是因为人类违反客观自然规律造成的,有其社会属性。

搜集收集近几年元江的自然灾害,全班讨论该次灾害的概况。其中哪些属于“天灾”,哪些属于“人祸”。

【 讨论造成的因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人类对加剧某些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有着难辞其咎的结论,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价值观教育。】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种类,并且知道了了灾害发生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就是天灾和人祸两个因素,作为小学生,我们就应该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保护环境,避免和减轻灾害的发生,板 书 设 计

1、天有不测风云

地 质 灾 害

气 象 灾 害 尊重客观规律

海 洋 灾 害 保护环境

环境生态灾害

第3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当矛盾发生时》案例

五年级 刘春胜

一、活动主题 当矛盾发生时

二、教材分析

《当矛盾发生时》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三课。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本课由“爱的碰撞曲”、“学会沟通”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爱”,要正确对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学会沟通,从而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10.衣食的来源

林丰乡中心校:肖 维

一、教学目标:

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感悟农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准备:

教的准备:课件 了解学情

学的准备:食品和服装的商标、搜集袁隆平院士的资料、课前调查农贸市场(或超市)有哪些农产品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媒体设计及使用设想 课件(1):录像“繁忙的农贸市场”

使用设想:在教学第一部分“生活离不开它们”时,让学生观看录像,看一看市场中有丰富多彩的农产品,有熙熙攘攘选购产品的人们,从而产生直观的感受:农产品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课件(2): 幻灯片“牵线搭桥小游戏”

使用设想:在教学第二部分“连一连”时,先出示一些食品和服装的商标,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陈立宁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简单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教学过程

●活动一 热点访谈:我们眼中的“中国制造”

邀请外籍教师或归国人士,请他们谈谈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如何,在国外受欢迎的情况怎样。同时搜集相关的新闻报道,了解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活动二 中国制造数据库

1、收集年产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商品情况,了解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填写课文P56页表格。

2、小组交流,建立中国制造数据库,在班上展出。

3、讨论:这些在世界市场中名列前茅的中国商品有什么特点? ●活动三 中国制造名镇“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