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鹰》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02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草原上的鹰的教案设计

草原上的鹰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复习: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左右结构的字:朝、如、狂、传、碰。

2.读准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课文中读zhāo,还有一个读音cháo,朝前。

传出示“传来”课文中读chuán,还有一个读音zhuàn,传记。

3.指导书写:

a)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句读,理解“欢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b)朝:由几个部件组成?书写时注意什么?

用“朝”字组词。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c)如、狂:说出偏旁部首的名称,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d)传、碰:书写注意左窄右宽。

4.领读、齐读、接龙读黑板上的6个字,中间穿插提问字的结构、词语的意思。

c)出示投影,检查认读情况。

d)盖住拼音读课文第3自然段,增识汉字。

e)完成课后题:2、3。

f)布置作业:《阅读》

第2篇:《草原上的鹰》教案设计

《草原上的鹰》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a) 复习: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 学习生字。

1. 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左右结构的字:朝、如、狂、传、碰。

2. 读准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课文中读zhāo,还有一个读音cháo,朝前。

传出示“传来”课文中读chuán,还有一个读音zhuàn,传记。

3. 指导书写:

a) 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句读,理解“欢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b) 朝:由几个部件组成?书写时注意什么?

用“朝”字组词。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c) 如、狂:说出偏旁部首的名称,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d) 传、碰:书写注意左窄右宽。

4. 领读、齐读、接龙读黑板上的6个字,中间穿插提问字的结构、词语的意思。

c) 出示投影,检查认读情况。

d) 盖住拼音读课文第3自然段,增识汉字。

e) 完成课后题:2、3。

f) 布置作业:《阅读》

第3篇:草原上的鹰精品教案设计

草原上的鹰精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草原上的鹰的教案设计

关于草原上的鹰的教案设计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天气的变化,能够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去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答课后练习第三题。

教学准备 一幅鹰的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借助拼音,带着思考题独立阅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用图导课。

1.出示挂图。谈话: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们见过它吗?

(贴图)

2.出示课题,看看草原上的鹰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

二、借助拼音阅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再查查字典。

三、说说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弄懂了哪些。

四、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草原上的鹰的教案设计(热门18篇)

教案可以记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师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在这些教案范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和教学资源。

草原上的鹰的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2、创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

2、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3、通过学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师问:老师想问一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吗?

生:……。

师:那你了解蒙古族吗?

2、师导: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居住在草原。那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派什么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生:仔细观看,把看到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讨论、回答。

三、歌曲学习。

2、孩子们,他们的歌声美吗?你们也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草原上的鹰》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原上的鹰》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