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B.元芳入门不顾 照顾周到 C. 与友期行 期日中 D. 待君久不至 日中不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
8.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6.B
7.(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2)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8.元芳对父亲友人的.惭愧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或:客人已经认错,应该不要过多计较,把客人丢下自己走进家门的做法也是很没有礼貌的。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太丘舍去去:______________(2)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引: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7、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离开,通否、拉 ,约定
14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15B
1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第3篇:文言文练习《陈太丘与友期》
文言文练习《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
17 .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 .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 .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②
错:
20 .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第4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