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雨中花-岭南作》古诗鉴赏
《雨中花-岭南作》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雨中花·岭南作①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②。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流离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应璩兄弟与刘桢。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9.“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1)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巾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2分)
(2)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2分)
9.结尾三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反衬手法。(2分)先实写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虚拟出一个心魂人梦重返故园的结局,以梦境的欢愉来反衬现实的悲惋,把去国离乡的悲情推向极致。(2分)
第2篇:惜 花古诗鉴赏
惜 花古诗鉴赏
惜 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
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
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
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
明日池塘是绿阴。
韩偓诗鉴赏
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高手。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且能透过物象外貌,把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叹 ,将咏物 、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题惜花 ,是对于春去花落的 一曲挽歌 。 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 :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 离情十分悲伤;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知到未来的`命运,在静寂中愁态转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 。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 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契合各自特点,状物而得其神。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伤的心情。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 、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看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打,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 ,都是实景,但添上了眼 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 。随,有 追踪的意思 。不说眼看,而说眼随 ,更进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 。至于恨满的满,既可以指诗人惆怅满 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透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再进一层,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 ;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染,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 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悲悼,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郁郁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瘦。结尾一句不言花尽,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笔法,正显示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诉说的内心矛盾。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落花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难舍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仅仅是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吗 ? 当然不限于此。近人吴生认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 ,虽不能指 实,但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实在交织着诗人对自己的身世怀抱的感喟。
第3篇:《雨中花慢·代州南楼》词作鉴赏
《雨中花慢·代州南楼》词作鉴赏
雨中花慢·代州南楼
赵可
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栏。
唯是年年飞雁,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闲。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
赵可词作鉴赏
赵可,原为北宋词人,后金灭宋后入仕金朝。但赵可作为一个汉族词人,入仕异族,目睹故国灰飞烟灭,山河沦丧,百感交集。登临代州故景不禁词情顿发,故国之思,民族之情借古迹倾泻在文中,使全词充满一种悲凉苍桑,哀愁怨恨之情调。
上片登临古迹,描写了词人对历史名藩的怀旧,凭吊,笔端流露对远古时代英雄业绩的`缅怀之情。“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云,云中郡;朔,朔方郡,皆汉代北方边郡。“代州”,即宋之雁门郡,金
第4篇:古诗鉴赏赠花卿
古诗鉴赏赠花卿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诗鉴赏
花卿名敬定,原为西川牙将,曾平定梓州段子璋之乱,其部下乘势大掠东川,本人亦恃功踞傲。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可见此诗用以讽喻花卿居功自傲之举。
锦城丝管日纷纷 意思是花卿在成都无日不宴饮歌舞。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别名。虽写锦城,根据末句人间能得几回闻,可指丝管日纷纷并非泛指,而是仅就花卿幕下而言。纷纷
二字给人以急管繁弦之感。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风荡漾于锦江上空,隐约可以听见,而更多的飘入云空,难以追摄。这句不但写出那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美妙,而且表现出了它的缥缈。半入云三字又引出下文对乐声的赞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将乐曲比为天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