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案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在上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迸发出父爱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现父爱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世界,用同样的方法,感悟母爱的力量。”通过回顾复习,注重了专题单元间课文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揭示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课题后,问:“你注意到了那个字?你如何理解课题的?”又为更好感悟课文内容作一铺垫。
第二环节: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边读边感知主要内容是必备的能力,是阅读的基础。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试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觉得最有价值、最能帮助分析、理解课文的.问题提出来。目的是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教会学生会提问题。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因为本篇课文时略读课,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本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动笔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注重阅读批注的训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通过对母亲外貌、行动、语言描写语句的朗读,解决了一个中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母亲的深沉?”体会了母情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敬仰。最后分角色朗读全文。目的把学生支离分散的感受整体化一。
这个环节目的问题少而精重点突出,避免挖掘太多太细。“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再读中悟、悟中读。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共鸣
这个环节精心设计了从画面、诗歌、古诗、名言等方面,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
设计意图1、让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共鸣,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2、对学生课外阅读倾力引导。3、激起学生网上学习查找资料的兴趣。
第五环节:升华情感,情感内化
在《烛光里的妈妈》乐曲声中,让学生写出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目的是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进行人文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设计目的使学生与母亲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融
第2篇:《慈母情深》小学语文说课稿
《慈母情深》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阻,给我钱买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自然段。1-4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5-31 自然段,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很是震惊。32-35节,写了 “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拜之情。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抓课文重点句感悟。
三、具体实施
课前谈话
通过对梁晓声的简单了解,学生感受到梁晓声是位着有多篇小说的著名作家,为本节课学习——感受作者的成功与“母亲的支持”分不开,作了铺垫。
一、整体感知课文,本文情节性较强,学生能自己读懂内容。所以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从故事起因开始学习本文,因为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并且是想得“失魂落魄”。抓住词语体会买书欲望的强烈,感受家境的贫穷。因为想到学生可能理解不了一元五角在当时是怎么一个数目,我补充当时经济背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会虽然家境的贫穷但我还是想买书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三、感悟慈母情深(课文的5-31自然段)我分成三个板块学习:
(一)围绕一个问题:我原本是来要钱的,为什么我的想法改变了?展开5-25自然段的教学。
我指导学生通过划句子,找原因。抓住三个重点处: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震耳欲聋,”体会声音的吵,环境的恶劣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从“极其瘦弱”体会母亲的瘦弱、辛劳。“挨得很近、烤着”体会环境的.恶劣。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个本文学习的重点段落之一,由于这3句话的表达方式极有特色,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先说说第一次看到这样句子时有什么发现,指明这三句是倒装句,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疲惫,还有我的震惊。
从三个重点处找到原因——我看到瘦弱的母亲在恶劣的环境中辛劳的工作,不忍心开口要钱。紧接着就对话朗读,从我的话语中体会,我开口要钱是那么难。
然后一个问题引入下一板块的学习,听到我要钱,那母亲又是怎样的反应?
(二)感受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26-29段)。
1、理解“龟裂”体会母亲的辛劳。
2、从“掏、塞”感受母亲给我钱的爽快。
3、两个母亲不同的态度,感悟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
4、四个“立刻”母亲抓紧一切时间工作,多挣钱养家糊口,也从侧面看出对钱如此看重的母亲,给我买书时是那样大方,更能看出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
(三)读中悟写(30-31)。感悟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依托,读完两个自然段,我让写“我”想对母亲说的话。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我”当时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四、课文总结,升华情感。最后四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我”给母亲买水果罐头,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而母亲又“凑”钱让我去买书,更进一步地感受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明白了,这就是慈母情深。
至此,本文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学习完本文后,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梁晓声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最后我希望去阅读梁晓声更多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作为一位年轻老师,我的课还存在许多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努力。
第3篇:慈母情深说课稿
追溯情“源”,以情代言以言抒情-------《慈母情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慈母深情》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课文从各个侧面讲述父母之爱。本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母爱,记述了上世纪60年代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给“我”一元五角钱买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情深。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作家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着重描写了自己第一次亲眼目睹母亲工作的几个特写镜头和几句简单质朴的语言就将一个瘦小疲于奔命,却仍坚守着家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只是文本的时代背景远离现在学生生活时代,远离学生的情感认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
第4篇:《慈母情深》说课稿
18*《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短篇小说《母亲》。
一、内容简介
课文记叙了家境贫寒的‚我‛喜爱读书,为一本《青年近卫军》失魂落魄。当‚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买书的钱时,才发现母亲是在一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辛苦劳作,在我震惊和懊悔之时,母亲却不顾同事的劝阻,慷慨地把买书的一元五毛钱给了‚我‛,‚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用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没想到母亲却数落‚我‛一顿,而后又给我凑够了买书的钱。就这样,‚我‛得到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课文着力要表现的是母亲工作的辛苦,赚钱的艰难、为家庭、为儿女无私忘我地付出。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以对话、抒情为主,短句、短段的描写
第5篇:《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
细沟小学
段晓莉
2017.11.28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忙碌”等词语,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
第6篇: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慈母情深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慈母情深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 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
第7篇:《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慈母情深》(板书),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解说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难点则是如何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目标一: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正确读写 “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