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不跪着教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不跪着教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道理,他们缺少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同情与怜悯之心。(学会欣赏,努力去发现生活之美)
2、有新派教育家发议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的是驯服温顺的“羊”,西方教育培养的是有竞争力的“狼”,我就极其担心邪恶的教育在未来仍旧有市场。(你应该告诉孩子,这世界是充满爱还是到处是黑暗?我想,心中有爱的孩子看世界的眼光会有阳光的)
3、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有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的方向)
4、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以行动影响学生)
5、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习,思考,实践)
6、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得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不管是对学生的个别批评,还是全班性的教育,教师都必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不去伤害到任何一位学生,因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7、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我的教学特色、个性何在?)
8、有些教师上课,自有一种控制全局的威势,简直像布道一样,从精神上对课堂进行控制,当然,这种控制有时候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能做到“收”、“放”自如,那是种高境界)
9、我喜欢学生轻松,学生如果过于认真,我会紧张。我也不喜欢学生沉默,学生缺乏对话意识,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伤害,因为他不可能从中得到提高。(有时,静悄悄的课堂,效率并不一定高。也许,此时学生已开始开小差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限的。当然,表面上的热闹课堂,其效率也有待考证)
10、教师风格不存,个性不存,意味着教学生命的死亡。
11、阅读需要爱,需要敬重。
12、从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出发,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在他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让他们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到最基本的道德理念,让爱和美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13、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
14、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向素质教育前进,学习新课改精神,创造属于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特色)
15、人文教育缺失,必将会有报应。(多点人文关怀)
16、每个健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思想者,因为上苍公平地给了我们大脑,赋予我们感知的器官。然而总是只有很少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思想者,因为大多数人没能从精神上获得解放,不知道自己可以站起来。(你是只苍鹰,从鸡群中飞起吧)
17、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懂得爱,懂得善良,教师自己必须有爱和善良的情感。
18、头脑过于清醒,有自己的思想,爱惜自己的人格,反而不见容于世,这是一个人的悲剧呢,还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要有自己的人格,要有羞耻之心)
19、一个人在青年时代,他的'骨头要是出问题的话,他很可能一生都站不直。真可惜啊!
20、人没有信仰,是很可悲的;人的信仰是假的,则很可怕。
21、把只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22、只要高考的长鞭当空一响,什么人都得打个寒噤。
23、如果没有对人世间的爱,世界在人的眼中也就没有了善良。孩子从小不懂得信任,是最可怕的事。(社会的诟病!信任等于完全相信吗?)
24、一个人,连妻子都不爱,连子女也不爱,连父母都不爱,却说热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这种话,你相信吗?(自爱,而后方能爱人)
25、现今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最不幸的。
第2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西安市新城区八府庄小学徐洁
学校为我们买了很多的课外书,老师们可以借了阅读并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带着一点点抵触情绪,我不太情愿地开始选书了。站在一大堆的书面前,有那么一本书,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首先是它那让人喜欢的江南水墨画的封皮,然后就是这本书的题目,这个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教师的尴尬的题目让我不由自主的选择了它。《不跪着教书》。什么意思?如果说老师是在跪着教书,那也太可怕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阅读。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王栋生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一旦没有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作者所说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失去思想能力和习惯,大
脑麻木、长期沉默,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底气、学生看不起的教师。不跪着教书本来是教师的职业底线,现在却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看到这儿,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师是什么?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但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他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更不仅仅是工程师和蜡烛,人类的灵魂不可能通过一个固定的燃烧自己的流程去塑造。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这两个字背后是一个更真实的字: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着自己的油盐酱醋,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吴老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出色,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作者说的对,那就是要坚持读书,多读书,而且善于思考。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
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读了《不跪着教书》整本书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第3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磁小 李紫薇
人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对于教师更是重要。有了忧患意识,人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清醒才能觉醒,觉醒的人多了,旧的体制才会被打破,新的法则才会应运而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冷静、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书。好在哪里?尽管揭露的丑的东西太多;尽管作者的笔端太严肃和冷峻了;尽管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除了叹气还是叹气,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多叹叹气则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应付,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太应该叹气了!来一次心灵的吐旧纳新吧!
作者无非强调,作为教师是应该有思想的,不应该“跪” 着教书。实际上他所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改“跪” 为“站”,谈何容易啊!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
第4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磁涧小学 张爱菊
读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的这本书,我被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动着。
读了《只要肯读书》一文,我在思考,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文中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教师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低下,不少人枉为一名人民教师,这
第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的这本书,我被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动着。
读了《只要肯读书》一文,我在思考,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吴非老师在文中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
还有一次,吴非老师
第6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
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看似轻松的文笔中渗透着作者鲜明新颖的思想与智慧,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的 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
第7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
第8篇: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高一甲组郑斌
《不跪着教书》是王栋生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
打开书,看了作者的自序,觉得王栋生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魅力的老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让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自序中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里面有个句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