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两天再看周志建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很好看,一天就看了大半。作者的真实很感染人,就如同他做叙事,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去陪伴。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真实。这份真实不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完美”,而是坦然揭开自己,完整呈现的那种真实,真实是一个呈现的过程,不只是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想真实,但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袒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表现希望好的,遮盖不好的,这就不是真实。一个人能完全展开,他一定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接受那些不完美,接受那些不着调,接受自己的不同常理,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和世间的一切安排。这个需要修炼。只要能坦然面对接受,缺点就不是缺点,而是个性。
讲自己的故事具有疗愈作用我也深有体会,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故事,并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跳脱出去了,通过回溯过往,看到自己“卡”住的某一部分,把他们认领回来。认领这个词真是太棒了,让人浮想联翩。不再追求完美的那个我,而去努力做好完整的人。
只看过这一本叙事的书,我现在有个大大的疑惑:往往我们感觉差的时候,都带有太多负面情绪。我们被这些乌云困住,好像在脑袋上扣上塑料袋,我们只顾解决眼前的窒息,根本没有能力摆脱内心的恐惧。更进一步的想,大多数人只知当下的烦恼,是没有能力辨识内心潜藏的恐惧和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的故事,好像更多是发泄,真的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写上面这一句我忽然犹豫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评价、不建议、完全包容接受你的人呢?如果是一个可以吃进你所有情绪的人,那当然是一种疗愈。我们没被疗愈,有时候被激怒,是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听进去。他耳朵听,可脑子一直在做判断,一直想给你什么建议,他没有体会到你的委屈,你的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一个听者,只能是二次受伤。
我真不是一个好的听者。听别人说自己的事情,我常常是边听边在判断,他遇到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该给他什么建议。其实,说话的人最想要的不是建议,是陪伴,是你能听懂他的难过,了解他的情绪,然后和他在一起面对。
那么我为什么那么想给人建议呢?是想借着建议表达我自己聪明和独特吗?好像是有点。我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听别人讲负面的情绪事情呢?我好害怕那些会传染到我,我好害怕那种伤心无助的感觉。那会让我立刻有一种同感心,想到自己很多难过无助的时刻。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自己,所以在她有苗头的时候,我就立刻躲开。通过给别人建议,让自己有把控事情的安全感。
“你没有办法给别人你没有的。”诉苦的人想要的安全和温暖,我自己没有,只能靠着建议逃脱。
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这种内心的力量。想要有一种深海般不惊波澜的吸纳,你必须先对自己深海般的发现和接纳。
身体里那些被压抑隐藏的需要和情绪,常年在一个不见光的阴湿的角落,发酵腐烂。你得把他们挖出来,翻到面上,暴晒。这样的土壤更肥沃。你完全有能力把腐烂的水果变成甘甜清洌的美酒。感谢那些生命力那些林林总总的沙子吧,他们是上帝放在你身体里的珍珠。这些“短”最终会成为你最骄傲的“长”。
前一段看了很多自我完善的书,我隐隐约约有个不解,这些智慧让人完善,完善似乎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妈妈是好的,怎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可是,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人都不同,人人都独特。既然那么独特怎么会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框框呢?
这本书解开了我这个困惑。完善就是让你自然舒服的做自己。独特和完善似乎是一个表里关系,内心的完善是相对统一的,就是自由、安全、喜悦,它可以通过你独特的自我去表现。你可能是巧言的,可能是内敛的,可能是热情的,也可能是保守的,但内心都是舒服的。谁也不会说,我独特因为我内心拧巴。美好的特质有很多,你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更突出,那就是你的独特。敢于做自己不是独特,而是内心完善的需要。
第2篇:《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这两天再看周志建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很好看,一天就看了大半。作者的真实很感染人,就如同他做叙事,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去陪伴。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真实。这份真实不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完美”,而是坦然揭开自己,完整呈现的那种真实,真实是一个呈现的过程,不只是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想真实,但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袒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表现希望好的,遮盖不好的,这就不是真实。一个人能完全展开,他一定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接受那些不完美,接受那些不着调,接受自己的不同常理,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和世间的一切安排。这个需要修炼。只要能坦然面对接受,缺点就不是缺点,而是个性。
讲自己的故事具有疗愈作用我也深有体会,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故事,并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跳脱出去了,通过回溯过往,看到自己“卡”住的某一部分,把他们认领回来。认领这个词真是太棒了,让人浮想联翩。不再追求完美的那个我,而去努力做好完整的人。
只看过这一本叙事的书,我现在有个大大的疑惑:往往我们感觉差的时候,都带有太多负面情绪。我们被这些乌云困住,好像在脑袋上扣上塑料袋,我们只顾解决眼前的窒息,根本没有能力摆脱内心的恐惧。更进一步的想,大多数人只知当下的烦恼,是没有能力辨识内心潜藏的恐惧和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的故事,好像更多是发泄,真的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写上面这一句我忽然犹豫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评价、不建议、完全包容接受你的人呢?如果是一个可以吃进你所有情绪的人,那当然是一种疗愈。我们没被疗愈,有时候被激怒,是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听进去。他耳朵听,可脑子一直在做判断,一直想给你什么建议,他没有体会到你的委屈,你的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一个听者,只能是二次受伤。
我真不是一个好的听者。听别人说自己的事情,我常常是边听边在判断,他遇到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该给他什么建议。其实,说话的人最想要的不是建议,是陪伴,是你能听懂他的难过,了解他的情绪,然后和他在一起面对。
那么我为什么那么想给人建议呢?是想借着建议表达我自己聪明和独特吗?好像是有点。我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听别人讲负面的情绪事情呢?我好害怕那些会传染到我,我好害怕那种伤心无助的感觉。那会让我立刻有一种同感心,想到自己很多难过无助的时刻。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自己,所以在她有苗头的时候,我就立刻躲开。通过给别人建议,让自己有把控事情的安全感。
“你没有办法给别人你没有的。”诉苦的人想要的安全和温暖,我自己没有,只能靠着建议逃脱。
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这种内心的力量。想要有一种深海般不惊波澜的吸纳,你必须先对自己深海般的发现和接纳。
身体里那些被压抑隐藏的需要和情绪,常年在一个不见光的阴湿的角落,发酵腐烂。你得把他们挖出来,翻到面上,暴晒。这样的土壤更肥沃。你完全有能力把腐烂的水果变成甘甜清洌的美酒。感谢那些生命力那些林林总总的沙子吧,他们是上帝放在你身体里的珍珠。这些“短”最终会成为你最骄傲的“长”。
前一段看了很多自我完善的书,我隐隐约约有个不解,这些智慧让人完善,完善似乎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妈妈是好的,怎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可是,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人都不同,人人都独特。既然那么独特怎么会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框框呢?
这本书解开了我这个困惑。完善就是让你自然舒服的做自己。独特和完善似乎是一个表里关系,内心的完善是相对统一的,就是自由、安全、喜悦,它可以通过你独特的自我去表现。你可能是巧言的,可能是内敛的,可能是热情的,也可能是保守的,但内心都是舒服的。谁也不会说,我独特因为我内心拧巴。美好的特质有很多,你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更突出,那就是你的独特。敢于做自己不是独特,而是内心完善的需要。
第3篇:《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范文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1
周志建老师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写进阶版早就开始,而我却一直没有认真看书,听书……
但我知道,只要师傅选的书肯定是好书,我一定要拿来读……
有时,被孩子打扰不能用心读,昨天到今天早上,一口气读的页数相比较有些多,把第一章读完了,中间产生了几次感受,在此记录下来——
当看见,“知识与自我认同,是从社会互动中建构而来的。”这就话,我产生想和群里伙伴互动的冲动,但头脑出现了一个声音:我比他们都差,没人会认真对待和我的互动,或许没人愿意把精力浪费在我身上……
为什么
第4篇:《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范文示例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范文示例
这两天再看周志建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很好看,一天就看了大半。作者的真实很感染人,就如同他做叙事,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去陪伴。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真实。这份真实不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完美”,而是坦然揭开自己,完整呈现的那种真实,真实是一个呈现的过程,不只是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想真实,但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袒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表现希望好的,遮盖不好的,这就不是真实。一个人能完全展开,他一定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接受那些不完美,接受那些不着调,接受自己的不同常理,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和世间的一切安排。这个需要修炼。只要能坦然面对接受,缺点就不是缺点,而是个性。
讲自己的故事具有疗愈作用我也深有体会,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故事,并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跳脱
第5篇:《失眠疗愈》读后感
“反向机甲”为你分享20篇“ 《失眠疗愈》读后感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 《失眠疗愈》读后感
现代人注重身体健康,重视养生之道。常常挂在嘴边:“吃得香,睡得好,身体棒。”白天吃的香,晚上睡得好,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从而身体健康,是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现实生活中,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在晚上能迅速入睡,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好像越来越难做到。能睡个好觉变成很重要又很难完成的一件事。
失眠就像普通感冒一样,不会致命但不好治愈。白天精神差,晚上睡不好,每天在重复,变成了一个困局。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据喜临门xxxx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50后最快入睡,60后最爱午休,70后最爱睡前看书,80后最爱失眠,9
第6篇:《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原创: 心悦心灵成长
最近读了一本书《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作者清流,是一个在美中两地执业七年的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里写了一些对维持我们心理健康有益的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以下内容是结合书籍重点及我自己的经验融合所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负面情绪不仅消耗心理能量,也实实在在地消耗我们的体力。怎么进行处理呢?
1、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我们的身体感觉与内心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紧张时会心跳加速,脸发红,说话不利索。有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心里不舒服时,肚子会痛一下。悲伤抑郁时,整个人都瘫在那里,动不了,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重点不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试着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声或者写下来,是自己的什么想法导致自己的这种情绪,想通了,情绪以及情绪造成的身体反应才可能会消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