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23 07:12: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

一、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各种机械设备规定定期检修、保养,提高设备作业率和完好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2、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停机处理。

3、设备防护装置要完善:

⑴机械设备中的转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砂轮及接近地面的联节轴、转轴,皮带轮、滑轮等,必须装有牢固的防护罩;经常开启的防护罩应与机械设备起动的电器开关构成联锁,即开启防护罩时,设备不能开动。

⑵机械设备的制动器、离合器、限位器及互锁装置等,应灵敏可靠。

⑶每台机床应有单独的电气开关,以便随时切断电源。

⑷机床工作灯和钳工台照明灯的电压不得高于36伏。

⑸干磨和削铸等产生粉尘的工作应有吸尘装置;用油冷却和电火花机床应有吸雾装置。

4、有裂纹,裂痕或强度不够的砂轮,禁止使用,安装或更换砂轮时,不能用锤敲,以免砂轮发生裂纹,安装时砂轮夹紧法兰盘不能小于直径的1/2或大于1/2,法兰盘与砂轮间要垫一毫米的厚纸皮。

5、起重设备:

⑴起重设备必须建立齐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⑵作业前和作业时,必须做到“四检查”和“二不准”。

“四检查”即:

⑴检查行车、葫芦刹车的可靠性。

⑵检查行车各部件或三脚架是否牢靠。

⑶检查钢丝绳有否损坏,钢绳卡具是否紧固。

⑷检查起重物件绑挂是否牢靠。

作业“二不准”即:

⑴起重物不准跨越人和设备上空。

⑵起重物不准超过葫芦和行车的设备吨位。

二、电机设备安全管理 1、各种电机设备必须装有完整的防雷、接地设施,并灵敏可靠。

2、电气的防爆性能,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检查、调整。

3、各种电机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行,并要按期检修、保养。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2

当前正值高温季节,为确保大型主机设备安全良性运行,特作如下规定:

1、3#水泥磨机所有设备的中控显示参数(温度、压力、电流、喂料量反馈等)数值必须确保显示准确,其误差必须在额定范围内(实测值的正负2%),现场显示温度必须与中控显示温度相一致,如出现仪表损坏后未及时发现更换或与实测值超出范围的现象,罚当班车间负责人100元每点次,当班值班电工50元每点次,当班班长50元每点次。

2、3#水泥磨必须严格控制出磨水泥温度,不得超过120℃,超过120℃时,中控操作员通知相关人员,如出现超过130℃的`现象(含130℃)。出现大于130℃的现象,罚当班车间负责人50元每点次,当班班长20元每点次。

3、运行中的磨机前后瓦温不能大于65℃,3#磨机在运行中出现瓦温大于65℃而小于67℃时,中控操作员必须通知相关人员采取降温措施,68℃以上(含68℃),达到70℃时,必须立即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并停机处理。出现大于70℃的现象,罚当班车间负责人50元每点次,当班班长30元每点次。

4、主机设备必须确保良好的通风降温及润滑,运行中的主电机轴瓦(或轴承)温度不得大于65℃,主电机绕组温度不得大于100℃,如出现超温现象,罚当班车间负责人50元每点次,当班班长30元每点次.

5、必须确保磨机电器连锁装置完好灵活可靠,不得任意私自拆除联锁保护装置,否则对车间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各罚款200元,当班值班电工罚款100元。

6、现场操作人员必须积极配合中控操作员的相关指令,如出现应付或拒绝执行的现象,中控操作员白天必须立即汇报给化验室、机电科,夜间通知厂值班干部,按以上规定处理并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

7、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xxx

xx年xx月xx日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

机电设备由机动部门统一管理,由经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的运转工操作。

一、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各种机械设备规定定期检修、保养,提高设备作业率和完好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2、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停机处理。

3、设备防护装置要完善:

⑴机械设备中的转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砂轮及接近地面的联节轴、转轴,皮带轮、滑轮等,必须装有牢固的防护罩;经常开启的防护罩应与机械设备起动的电器开关构成联锁,即开启防护罩时,设备不能开动。

⑵机械设备的制动器、离合器、限位器及互锁装置等,应灵敏可靠。

⑶每台机床应有单独的电气开关,以便随时切断电源。

⑷机床工作灯和钳工台照明灯的电压不得高于36伏。

⑸干磨和削铸等产生粉尘的工作应有吸尘装置;用油冷却和电火花机床应有吸雾装置。

4、有裂纹,裂痕或强度不够的砂轮,禁止使用,安装或更换砂轮时,不能用锤敲,以免砂轮发生裂纹,安装时砂轮夹紧法兰盘不能小于直径的1/2或大于1/2,法兰盘与砂轮间要垫一毫米的厚纸皮。

5、起重设备:

⑴起重设备必须建立齐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⑵作业前和作业时,必须做到“四检查”和“二不准”。

“四检查”即:

⑴检查行车、葫芦刹车的可靠性。

⑵检查行车各部件或三脚架是否牢靠。

⑶检查钢丝绳有否损坏,钢绳卡具是否紧固。

⑷检查起重物件绑挂是否牢靠。

作业“二不准”即:

⑴起重物不准跨越人和设备上空。

⑵起重物不准超过葫芦和行车的设备吨位。

二、电机设备安全管理

1、各种电机设备必须装有完整的防雷、接地设施,并灵敏可靠。

2、电气的防爆性能,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检查、调整。

3、各种电机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行,并要按期检修、保养。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4

1、每天巡视各机房一次,查看运转日志,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动作情况,查钢丝绳与吊挂装置的检查情况记录,查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安排处理,查司机持证上岗与坚守工作岗位情况。

2、区、队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查交接班情况,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是否到齐,查夜班是否有人离岗或睡觉。

3、查设备日常维修与安排一般检修执行情况与完成情况。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

为正确使用设备,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结合石窑店煤矿实际情况,制定石窑店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1. 对设备操作者要求

(1) 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操作合格证,持证上岗。

(2) 设备操作者应熟知“三知四会”(知道设备结构、知道设备性能、知道设备安全保护原理,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3) 设备操作者应掌握一些润滑基本常识,所操作的设备注油部位、润滑油脂牌号、润滑油注油量、注油周期等知识,切实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4) 设备操作者应责任心强,做到“五严格”(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要害场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5) 设备操作者在操作和运行中应注意力集中,精心操作,发现异常问题立即停机检查。设备日常运行情况应及时向维修工和队部通报。

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 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现场工作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和设备卫生,创造整洁、通畅的设备运行环境。

(2) 根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配备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确保其灵敏可靠,并按照石窑店煤矿机电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管理办法要求进行试验。

(3) 对大型固定设备配置必要的监测诊断仪器、仪表和提供必要的检修场所,并对监测诊断仪器、仪表定期校验,确保准确可靠。

3. 建立健全必要的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1) 建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应包括的内容:

a. 设备的主要性能和最大允许负荷;

b.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启动、停车顺序、操作注意事项);

c. 设备运行过程应注意事项;

d. 设备的记录填写要求;

e. 设备的清扫、润滑、维护保养、检查方法等基本要求;

f. 操作者和维修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g. 操作者和维修者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规定;

h. 设备与人身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建立交接班制度

对重要的运行设备必须实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在交接班时,应与日常设备检查结合起来进行交接班设备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a. 交班人对接班人能否胜任工作要求进行检查;

b. 接班人对交班人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c. 交接班人员共同对设备卫生、环境卫生进行交接检查;

d. 交接班人员共同对现场存放的工器具、材料、防灭火设施等进行检查交接;

e. 交接班人员共同对设备各运转部位温度、各仪表指示数据、各润滑部位油位、油量进行察看交接;

f. 交接班人员共同对设备各部位振动情况、声响情况、紧固程度进行检查;

g. 交接班人员共同试验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3) 建立设备包机制度

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建立设备包机制度,每台设备、每个小型电器均包机到人,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包机者必须按规程规定操作使用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包设备和工作环境卫生,确保干净整洁。

4. 建立设备经济运行制度

(1) 对大型固定设备,应根据设备的额定负荷确定其运行负荷,不得使设备在长期超载情况下运行。

(2) 对大型固定设备应尽可能在使它们的工况点在高效区运行,通过测试发现设备本身和系统工况点不在高效区运行时,应及时安排检查、检修。确保大型固定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3) 对采掘设备应在规定的额定值下运行,完善电机综合保护装置,确保其灵敏可靠,防止设备损坏事故发生。

(4) 根据负荷情况及时调整设备运行方式,减少空载损耗。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6

1.负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协助队长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2.现场处理施工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负责编制与专业相关的施工措施,并上报处有关部门审批,负责措施的传达、贯彻。

4.协助队长搞好设备管理。

5.定期组织检查、调试机电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靠,做好安全运转。

6.组织机电职工搞好业务技术知识学习,按月提出设备主要备品,配件计划。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

一、在矿机电科及工区领导下,负责全区机电设备的检查维护,使分管机电设备正常运转,安全无事故。

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机电设备完好质量标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积极参加机电业务学习和机电设备检查管理会议,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三、加强工作责任心,每班必须对全区机电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认真处理。

四、必须持证上岗,坚守工作岗位,坚持井下交接班制度。

五、采掘供电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坚持”,确保安全生产。

六、机电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90%以上,设备杜绝失爆。

七、坚持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五小设备的管理使用,必须达到完好标准。

八、严禁“三违”、遵章作业,不得带电搬迁设备,不得带电作业。

九、掌握区域内设备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等,正确使用各种设备,掌握操作技术要领,确保安全生产。

第2篇: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设备管理责任划分

(1)、各单位、各部门行政正职对本单位所属设备及所使用设备的安全负有全面领导责任,主管机电设备的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设备当班操作、值守、巡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各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划分每台设备当班操作、值守、巡视人员的业务范围,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安全责任。

2.设备使用

(1)、设备安全使用的依据是《露天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露天矿机电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制度。

(2)、作业前,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作业环境。(3)、操作设备必须柔和,避免强烈冲击载荷,避免过负荷使用。

(4)、设备不得带障运行,设备存在缺陷或发生故障,需要观察运行的,必须经过维修人员鉴定,并经过本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制定具体措施,方可运行。在运行期间要认真观察,加强巡查,发现异常变化,应该立即停止运行,并做好记录,立即汇报。

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灭火器等必须齐全有效,任何人不得甩掉安全保护装置运行。

设备上各开关、仪表、操纵机构的标识或警告标志必须清楚、齐全,否则不得运行。

设备穿越高压电线、接近在高压供电设施附近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

3.交接班

设备交接班时,应该进行对职交接,因客观原因不能进行对职交接的,必须经过当班工长同意,并做好记录。

设备进行热交接的,必须进行对职交接,在接班人员未到设备之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开设备。

4.检查和巡视

设备操作人员在接班后,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项目逐项进行点检,操作人员的点检工作可以与维修人员的点检工作同时进行,但分工及侧重点不同,维修人员点检时操作人员应该积极配合,保证安全;机电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检查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积极配合,随同检查,并积极汇报设备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要求,没有点检的设备不得出动。

5.值守

(1)、设备待令期间,应该由当班司机负责值守,保证设备防火、防盗、停放安全,防止设备损坏。如果没有当班人员,应该采取防火、防盗、防止设备损坏,保证设备和周围人员安全的措施,并做好记录,相关工长要做好交接工作,上一班工长应向下一班工长详细交代。

(2)、电动设备在待令期间,如果没有安排值守人员,必须切断电源,锁好门窗,并采取其它有效安全措施。

(3)、内燃设备在待令期间,应该熄火,如果是短时间待令,为防寒防冻的需要,可以不熄火,但操作人员不得离开设备,连续怠速运转不得超过15分钟。

6.用电用火

(1)、电动设备需要停送电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确保安全。

(2)、在设备上使用取暖必须有人现场监护,人走必须断电,电热器具必须保持接地良好。

(3)、严禁在设备上吸烟,如果必须使用明火,应该经本单位安全监察人员同意,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格监护,火灭半小时之内现场必须有专人值守,必要时应该延长监护时间。

(4)、在设备上使用电气焊时,必须保持周围清洁,去除油污、杂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电子监视系统等弱电元件免受损坏,对焊点周围管路等不耐高温的部件应该采取降温、隔离措施,焊点和接地必须在同一部件上。焊接、烘烤之后半小时内及保温期间现场必须有专人值守,必要时应该延长监护时间。

7.维修配合和进出厂检验交接(1)、设备在保养、检修时,机长或当班操作人员必须积极配合,不得离开设备,在启动设备或试运转时必须听从主修工的指挥,加强联络,注意各部位人员动态。

设备因保养或故障进厂时,必须经当班工长同意,工长必须做好记录,并向下班交代详细原因和注意事项。

(2)、设备进厂保养时,必须经本单位技术主管办理书面《保养通知单》,在保养通知单中应同时填写需要整修的项目,要求维修单位一并进行整修。

(3)、设备出厂时,当班操作人员或专职验收员必须进行验收,并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认真检查,确认设备没有问题,方可启动,本单位技术主管应参与监督和验收。

(4)、高级别保养或大故障检修后出厂前,机电管理部技术人员和各单位技术主管应参与验收和监督。

(5)、由本单位负责的维修业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和维修技术规程,确保维修作业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8.处罚和奖励

(1)、凡违反本制度,由矿有关部门进行批评、通报、直至经济处罚,罚款金额每次50到100元。

因违反本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按照事故追查和处理。(2)、及时发现重大隐患、采取得当措施,从而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小事故损失的,经安监处和机电管理部调查核实后,给予奖励,奖励金额为100元到500元。

9.其它

(1)、本制度没有涉及的事项,应该遵守《露天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露天矿机电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

第3篇: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一、凡属井下使用的机电设备必须符合煤矿防爆要求。购买时应认真核对其有无“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三者不齐者一律不得购买和使用。

二、所有机电设备应建立购置、使用、维修档案,设备说明书、安全合格证等资料要妥善保存。

三、所有机电设备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保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

四、煤矿用电必须设置过流保护、接地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

五、机电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重点检查绝缘、接地电阻和防爆性能,禁止机电设备疲劳运行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节:管理制度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我矿机电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订鲍店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定。

第二条: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机电设备管理制度1

一、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各种机械设备规定定期检修、保养,提高设备作业率和完好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2、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停机处理。

3、设备防护装置要完善:

⑴机械设备中的转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砂轮及接近地面的联节轴、转轴,皮带轮、滑轮等,必须装有牢固的防护罩;经常开启的防护罩应与机械设备起动的电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