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朱文公受骗》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朱文公受骗》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朱文公受骗
[南宋]罗大经
朱文公(1)有足疾,尝有道人(2)为施针熨(3)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籍瘦筇(4),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5)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
(1)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2)道人:道士。 (3)熨:热敷。(4)筇:竹名。(5)勃窣:匍匐而行。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施针熨之术( ) (2)径去( )
2.翻译下列句子。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3. 怎样认识文中道人的医术和医道?
4.有人说朱文公“寻逐道人”之举是怕自己名誉受损,你的.看法呢?
(设计/施善康)
参考答案
1.(1)实施 (2)离开
2. 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耽误了别人的治疗。
3.道人给人看病治表不治本,骗钱害人。(意对即可)4.文中有“恐其持此误他人尔”句,可见朱文公是不想让这等庸医继续招摇撞骗,危害他人
第2篇:朱文公受骗阅读答案
朱文公受骗阅读答案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厚 ②径 ③作 ④甚 ⑤亟 ⑥莫 ⑦持
2、翻译:①几载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42.朱文公爱骗
答案: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
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
第3篇:《朱文公受骗》阅读答案
《朱文公受骗》阅读答案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厚 ②径 ③作 ④甚
第4篇:《朱文公受骗》的阅读答案
《朱文公受骗》的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朱文公受骗》的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
第5篇:朱文公受骗的阅读答案
朱文公受骗的阅读答案
朱文公(1)有足疾,尝有道人(2)为施针熨(3)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籍瘦筇(4),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5)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
(1)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2)道人:道士。(3)熨:热敷。(4)筇:竹名。(5)勃窣:匍匐而行。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施针熨之术()(2)径去()
2.翻译下列句子。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3.怎样认识文中道人的'医术和医道?
4.有人说朱文公“寻逐道人”之举是怕自己名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