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22 07:13: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肖邦炽热的爱国热情。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预设:自学合作15分钟 展示15分钟 课堂练习8分钟

复习巩固: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 (国籍)音乐家________弥留之际的请求。“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肖邦的了解。

导学思考:

1、给下列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比较两个句子,结合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既然肖邦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找出文中送别的场景,读一读,说说哪儿特感动你,为什么?

4、在国外什么消息让肖邦悲愤欲绝,他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5、肖邦弥留之际在想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情地读一读课文。

达标测试:

1、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课文第二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口答:肖邦又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他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 、《 》; 像他这样的音乐家,我国有_________ 、_______ 等;像他一样的爱国名人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表达爱国情怀的的诗篇有《__________》《 》。 由肖邦忘我的工作我会想到这些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爱国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几句有关“爱国”方面的古诗或名言。

第2篇: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

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第3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我对语文书里的每篇课文都印象深刻,可我对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情有独钟。

课文讲的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为了自己的国家在外长年奔波,最后不幸去世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其中,有十分之九的土地落到了可恨的沙皇俄国手里。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20岁的肖邦告别了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可在不远的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和同学前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老师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乐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还送给了肖邦一个意义重大的礼物——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对肖邦叮嘱道:“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这个银杯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文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