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目标
1、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2、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3、理解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将军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作者司马迁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二、唐人咏李广
1、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3、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5、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滕王阁序》
三、课前热身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2)吏当广所失亡多()
(3)辄分其麾下()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再试找文中其他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12)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四、课堂进行时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
(2)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
(4)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
2、主人公形象(用三个八字句概括李广优点,并举例证明之)。
3、课堂讨论
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4、深入理解
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了什么感情?作为一个史官,是否应该在写史过程中倾注情感;从本文可以看出司马迁什么修史精神?结合本文,联系《太史公自序》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史记》的认识。
第2篇: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课时设置:3课时
第1课时
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导入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二、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陇西
故槐里
上山陈
赎为庶人
中石没镞
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
愠怒
持糒醪遗广
食其悛悛如鄙人
下自成蹊
睨其旁
讷口少言
以为李广老,数奇
自刭
广从弟李蔡
广详死
秩八百石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
(2)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
(4)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1)广家世世受射(传授)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斗)(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往)(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更何况是)(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埋入)(7)专以射为戏,竟死(最后)(8)广数自请行(多次)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渡过)(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迷失方向,找不到路)(14)遂引刀自刭(于是)
(15)其李将军之谓也(语气副词“大概”)(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比喻)
(17)广从弟李蔡(唐弟)
三、朗读并翻译
1、朗读第1段,作翻译准备
2、指名翻译第1段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 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 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 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 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 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 用说呢!”)
3、朗读第2段,作翻译准备
4、指名翻译第2段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 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 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 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 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 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 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 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 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 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 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 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5、朗读第3段,作翻译准备
6、指名翻译第3段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 谷里,而由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统领。这时单于发觉了这个策略,就 撤走,汉军都没有立功。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 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 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 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 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 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 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7、朗读第4、5、6段,作翻译准备
8、指名翻译第4、5、6段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 居住了几年,李广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有一天夜间他带 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 李广通行。李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 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 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 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 于把虎射死。)
9、朗读第7、8、9段,作翻译准备
10、指名翻译第7、8、9段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 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 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 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 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因此,他带 兵出击多次被围困受辱,射猛虎也被虎扑伤。
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自己请求出征,天子以为李广年老,不允许;过了好久又答应了他,派他做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知 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 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势必不能集结 赶路。因此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竟调开我走东路,再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直接对敌,我愿居 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而这时公孙敖新失掉侯 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所以调 开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大将军表示坚决拒绝调动。大将 军不听,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急速带领部队按照文书中的指示去 办。”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他十分恼怒地到军部,带领士卒与右将军赵 食其合军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 时间。大将军和单于接战,单于逃跑,没能得到战功而回。大军南归横渡沙漠,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见过大将军,回到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 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李广说:“众位校尉 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现在我自己去接受讯问。”)
11、朗读第10、11段,作翻译准备
12、指名翻译第10、11段
(回到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 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 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 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 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右将军赵食其独自被送交执法官审处,判处死罪,出钱赎罪成为平民。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 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 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 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四、作业:继续朗读课文
第2教时
要点:总结探讨、作业 过程:
一、分析探讨
思考以下问题,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本文在材料选择上,有怎样的取向标准?重点叙述了哪几件事?
(第一问: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第二问:第一件事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写作角度重在“智慧”上;第二件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写作角度重在“英勇”上;第三件事是跟从卫青在围剿单于的战斗中失道而被指责,李广承担全部责任,不愿接受审讯而引刀自刭,写作角度重在“刚烈”上。)
2、李广具有怎样的个性特点,又有哪些个性缺点?(除了“智慧”、“英勇”、“刚烈”的个性特点外,还有:擅长射箭,爱好单调,口呐少言,廉洁奉公,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宽缓不苛。文中有件事就专门写了他的缺点,杀霸陵尉的事情也表现出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容不得一点欺侮的报复心。)
3、分析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及作用。(第一个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第二个是:“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作用:
(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
(二)暗中为以后发生的事做交代:第一个细节表现出李广力大勇猛,危急情况时的超常潜力,为后文写李广年老犹请兵作战提拱了可能;李广射虎,即表现出他有恃勇无畏的英勇豪气,又表现出他为乡邻除害的英雄侠义,为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埋下伏笔。第二个细节的描写,还暗中补充李广的部下爱戴他的原因,以及可以让读者想像的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的悲壮场面。)
4、在司马迁看来,李广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文中卫青的私心,武帝的阴诫以及功劳由自己包揽,失败找他人顶替的卫将军的心态,直接揭示了原因。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其中口呐少言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关键的时刻,李光不会讲道理,到后来以至承担全部责任而选择自刎。)
5、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文章,举例说说《史记》的“实录”精神。(《高祖本纪》中的刘邦“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的欺诈,本文中李广的报复,卫青的用私,武帝的阴诫都不是什么光彩事,司马迁不凭自己的情感舍弃,而是照实而录,这表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二、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下列各句中有关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接应)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
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
C.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 D.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
2、下列各句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①是必射雕者也
②是时会暮
B.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D.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
④今如此以百骑走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D)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5、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B)A.石之铿然有声者
B.磔磔云霄间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古之人不余欺也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那三个人属于匈奴的侦察兵,因为出来射雕而与汉军巧遇了,但他们的身份还是被李广识别了。
C.李广看到少量的匈奴骑兵应当要想到可能有大量的骑兵离得不远,但他还是不多考虑,以至后来差点出事,这也反映他侍勇轻敌的个性。
D.汉军常常设伏兵攻击匈奴,因而这次他们也误解汉军用诱骑迷惑他们上钩,又想趁夜偷袭他们,所以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这几个人一定是匈奴中善于射雕的人。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李广率领的一百多人骑兵都非常害怕,要纵马回逃。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敌人多而且靠近,如果情况紧急,怎么办?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那些敌人认为我们要逃跑,现在解下马鞍,来显示我们不逃,以此来让他们坚定自己的错误判断。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 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敝撤: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委:交给,送给)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D 乃:均为于是
A前一个见:表示对自己怎样,后一个见:看见,B前一个已:停止,后一个已:已经 C前一个之:到,后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A 这里不是转折关系)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C ④描写的是景公。⑤不能表现晏子怎样)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不能说景公从谏如流)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第3篇: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 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 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二、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三、教
第4篇:《李将军列传》课文翻译
《李将军列传》课文翻译
引导语:《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写的,那么有关《李将军列传》的课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第5篇:课文李将军列传原文
课文李将军列传原文((集锦10篇))由网友 “咕咕鸡”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课文李将军列传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课文李将军列传原文
课文李将军列传原文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 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 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