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20 07:13: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范文

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1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希阿荣博堪布写的一本问答集,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佛学的教义。这本书相对简单直接,在解答疑问的同时,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佛法的见解、修行次第和方法。

佛法不仅意味着一种精神依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宽广而有深度的视角,让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而这份了解将最终带来平静和喜乐。

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众身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而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佛法的要义可以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诸恶莫作”可以说是小乘一切戒律的基础,其精髓在于不伤害;“众善奉行”是大乘所有修行的核心,关键是饶益众生;“自净其意”指拥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和证悟。

从佛法中能得到什么,大家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总不出以下三类:希望生活安稳快乐、事业发达、家庭幸福等等;希望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痛苦,实现心灵的自由解脱;希望获得圆满的智慧,以更好地帮助众生。第一类人中想福寿如意需要诚心正意、断恶行善,佛教中的人天乘便是教人们如何做一个善良、正直、有德行的人,在世俗社会中如何利己;第二类专注于对治自身的烦恼,寻求个人的解脱的人们,能够从佛教的声缘乘中获得指导和帮助;第三类希望众生都没有痛苦,常在安乐中,这种智慧和善巧在佛教的菩萨乘中有广泛的教导。能得到什么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发心(也就是根本的动机),然后就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佛法落实到自己身上了。

作者书中告诫我们所谓的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拥有不是放下的前提,同样是拥有的不多,有人能安贫乐道,有人连一根针也放不下;放下也不是拥有的必然结果,一些人有了能放下,一些人有了更放不下。佛陀的示现告诉我们,即使拥有世人追求的一切,也并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得到”要靠福报,“放下”需要智慧。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没安全感,内心惶恐。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是源于我们对无常的抗拒和对自我的执着。无常会发生,苦是没法逃脱的,我们认清了苦的本质,反倒苦就变的正常,反过来你拒绝它,它会在你身上显示出更大的威力。接受无常一定存在,直面它,反倒人生会变得积极很多。如果没有对无常和无我的认识,生活越富足,拥有得越多,想留住、怕失去的也就越多,因此就越没有安全感。认识到无常,做到“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就好。

拜佛的目的一是表达对佛的感激,因为它给了你很多智慧;其二为了消除自己的骄傲,因为我们只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个普通人而已。如果因为自己愿意未实现觉得自己被亏待了,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求而不得是常态。佛法的可贵是因为它能帮助你实现愿望,更是因为当你愿望落空时,它能引导你放下失望、恐惧和执着,教你透过不圆满、不稳定不稳定的流转的现象,感受到喜悦清净。愿望的达成,就像所有的现象的生起,需要因缘具足。如果你能放下傲慢和猜疑,放下跟佛菩萨做交易的心态,以及这样那样的小算盘、小心思,真正心悦诚服的祈祷三宝,这份诚敬信心的福德一定有助于你心愿的达成。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现在生活中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例证,人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更快乐,更有安全感、满足感,实际上却只是增加了痛苦和伤害,在不安全、不满足的循环中越陷越深。佛法的修行,简言之就是学习以正确的方法,创造正确的条件去实现自由安乐。佛法修行的基础是要有贤善的人格,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会存心去伤害,面对困境不会轻易失掉心中的善意。不伤害使我们逐渐远离恶业,而心中常怀善意使我们从容、坚韧,不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发现、分享美好和快乐。所以大家平时可以检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不存害心、常怀善意,如果没有做到就要提醒自己。这是修行的开始,不妨把日常的工作、生活当成训练开放内心的平台,把遇到的每一个人看成是自己培养善良品质、完善人格修养的一个机会。众生是修行人的福田,我们有幸值遇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帮助我们培植福德,收获安乐。借由他们,我们的生命才能更丰盈。

现在城市里的人生活节奏太乱,追求的东西太多,饮食、睡眠没有节制,人心浮躁。大街上专心走路的很少,都是一边打电话或者发信息,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一遍遍地不停刷,这是一种习惯和瘾头,只会把自己脑子弄得乱糟糟的,并不能给心脑带来多少启迪。如果想心里平静一些,应该尽量让生活简单一点儿。要努力把握住生活的平衡,用物质、技术带来的便利去感受、去探求生命的美好和意义,给自己时间去沉淀、提炼,而不是反过来被技术和物质牵着走。聒躁、匆忙、肤浅中年月飞逝,亏的是自己,不得安顿的也是自己。要想获得内心的平静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要肯放弃,也要肯投入,要耐得住过程的缓慢、琐碎和艰难。只要心里的牵挂多,便难以平静。牵挂总不出财、色、名、食、睡,这五样是世人最大的执着所在。判断自己对一样东西的执着程度,简单的办法是看它会令自己有多焦虑不安。你心里越是焦躁,说明你执着的'越多。回归内心的宁静须从淡化内心的执着入手。总之把这些看淡一点,有益无害,同时少吃一点儿,少睡一点儿,精神、身体会更健康。

佛法并不是一种神秘的经验,它只是给了我们对生命理解和生活的一种方法,帮助我们脱离生活的痛苦和愚昧,做自己的主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2

我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人生第一本佛法书,《透过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在这本书中以问答的形式,教我们如何用佛法的视角来看世界。这本书编排是花了心思的,一步步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佛法教我用出世的眼光看待世间的问题,引导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更好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世界,让心静下来。将读书时以及和朋友们探讨时收获的一点一滴心得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

1. 感谢佛法,让我认识到自己过得怎么样源于自己心态的选择,而不是受外界影响。苦并不意味着感到苦,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能去除焦虑和烦恼。重点是将出离心运用到日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放下负面情绪。出离不是要抛弃一切遁入空门,而是在实践中放下自己对一切的执著和烦恼。如何判断自己对一样东西的执著程度?看它会令自己有多焦躁不安,然后试着淡化这种执著。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检视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的心态。出离就在当下每一念中。比如遇到问题时,在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的同时,心中只留下经验教训、放下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在烦恼、害怕和焦虑显现时,将其视为修心的好机会,看看自己的反应,调整心态,让心平静下来,而不再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想、或是被情绪淹没。

2. 佛法教我认识到一切都是无常的,完美、圆满的事少有,了解无常才能放下、活在当下,才能看淡“我”、看淡失去,在未达愿望或遇到挫折时放下失望和执著。而换个角度想,无常也意味着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

3. 佛法让我更加学会包容别人,认识到人的性格迥异就如同纷繁四季打雷下雨一样平常,如果对方是个容易被情绪控制的人,不要让TA控制我的情绪开关,而将其视为自己修心、成长的机缘,未雨绸缪。

4. 佛法的因人而异让我意外,不是只有一种学法。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每个人内心达到平和的状态,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悟,“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而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5. 书中的空性章节作为初学者不太容易懂,感谢从知姐耐心教我了解缘起空性。宗萨仁波切说,在究竟上,一切都是空的,而在相对上,一切都能显现。但很多事情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显现的那样,所以要经常反省,不要执著于显现。

最后以书里看到的一句话作结:“不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发现、分享美好和快乐”,这不正是我的人生愿望么!

第2篇:透过眼睛看世界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常我们去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看一个人的眼睛,其实从一个人的眼睛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也许不需一言一语,却然已知 他的整个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大千的世界。特别是小孩子,因为他们纯真的不掺一丝的杂质,你仔细观察过没有,当孩子他快乐的时候,眼角会不 自觉的上扬;当孩子他悲伤的时候,眼角会蕴藏着丝丝泪光,楚楚可怜!我们可以通过这扇窗去看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内 心的世界,那么请看他的眼神!

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纯净的海洋,当一个孩子他的想什么的时候往往都表露在脸上,通过他的眼睛表达给外界!

透过眼睛看世界第一招:当孩子双目凝视着一样东西或人的时候,表明他正聚精会神的在想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不要轻易的去打扰哦,那么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美赞臣提示家长们最好就是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所注视的事物也探个究竟,以备孩子发问,并可引导孩子,使他获得更多知识。

透过眼睛看世界第二招:当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的时候,意味着他遇到事情了,但是呢,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拿不定主意,就算是大人,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也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孩子一起探究事情,根据事情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也教会孩 子自主判定事物的能力,培养孩子的主观意识和判断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透过眼睛看世界第三招:爸妈们注意了,当孩子他低着头,眼睛躲躲闪闪的,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的时候,那100%是 宝宝自己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而怕受批评。这个时候,聪明的父母知道先等等,看孩子能否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说,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包容 的表情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然后肯定他承认错误的勇气,引导他改正错误,毕竟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用爱包容他的错误,但是记 得一定要教导他改正错误,同时也别忘了告诉他,你仍然爱他!错误需要包容,爱需要表达,相信每位聪明的家长都懂的。

透过孩子眼睛看世界第四招: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孩子会怒目而视,很生气的看着你或者其他的东西,知道吗,这个时候,他是觉得你们处理事情不公,他很不满 意,有的时候被冤枉了也是这种表情的,心里直说“不是我,我没有,你们怎么可以不相信我”等等,有此等情况的时候,聪明的父母他们不会去压制孩子,而是试 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根本性,反思事情本身的问题,同时给孩子一个自我申辩或澄清的机会,摆事实,讲道理,我们要以理服人,在外面工作如此,在家 育儿亦应如此,我们对待孩子要亦师亦友,引导他,相信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是最重要的!

透 过孩子眼睛看世界第五招:不知道作为父母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孩子眼睛突然发亮,出现异常兴奋的光芒,这说明他们揭开了谜底,找到了最终的答案,这 个时候,无论孩子的答案是否正确,作为家长首先都应该表扬他,表扬他自主找寻答案的智慧,并且给与讲解,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就要引导其寻找正确的答案!关 键是教导他找寻答案的方法与智慧。

资料来源:

第3篇:透过爱心看世界作文

透过爱心看世界作文

去年十一月份的一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要卖的义卖物品不少于三件,而且都是要八成新以上的。上个星期晚上,我就在家里细心地找义卖物品呢。我首先挑选了我最喜欢的小兔子。这只小兔子基本上是全新的,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儿舍不得,即使是我最好的`朋友来了,我也没舍得送给她们。但一想到这东西要是卖了钱,把钱捐给希望工程的,所以我咬咬牙,还是把它选了下来。然后我又选了几样,它们分别是:机器小老鼠、小熊猫、小猪。第二天,我的东西几乎得到所有同学的喜欢,争着要买我的玩具。不到两分钟我的东西就售空了。我仔细一算,十多块钱呢。老师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卖了钱,就可以把钱捐给希望工程,使失学的孩子上学了。

虽然我失去了我喜爱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卖了钱,就可以把钱捐给希望工程,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透过车窗看世界五年级作文

透过车窗看世界五年级作文

冬天的车窗外薄雾朦胧,透过这层薄雾,看到的世界是与众不同的。

薄雾中的景色是朦胧的,在朦胧中有着一番别具一格的美,这种美是冬天的车窗外独有的。

我相信,大家在冬天的晚上乘坐汽车时,一定会看见车窗上有一层薄薄的,淡淡的雾。从雾里看到的世界是与平时不太一样的,就拿路边绿化带里的'大树和小草来说吧!大树仿佛在它原本的绿上有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绿;小草也失去了原来的形状,隐隐约约的像软软的地毯。

冬天的一个晚上,上完兴趣班回家的路上。我无精打采地靠在座椅上,一天的奔波使我骨头都快要散架了。我用马上就要合上的双眼瞟了一眼窗外,我惊讶极了,把一天的劳累都抛到了脑后。虽然窗外所有的景物都是朦胧的,但是我人为其中最美丽的当然要数路灯了。虽然它平常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在薄雾里它是最美丽的。先从灯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过佛法看世界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