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变化的队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变化的队形》含反思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变化的队形》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是现在儿童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之一,所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中,10以内基数的教学时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帮助幼儿形成10以内基数概念,可以为其进一步学习加减运算奠定基础。考虑的不同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借鉴设计了中班数学教育活动《变化的队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正确点数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正确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意义;
2、难点: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方法
幼儿10以内基数的数数方法主要有按物点数、感官计数、比较相邻数、按数取物等。这里,我们主要运用按物点数。
四、教学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图形;
3、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乐意跟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1、一张森林运动会的PPT图片2、大象图片7个、小鱼图片8个、小猪图片9个。
经验准备:正确认识10以内的基数、会口手一致地点数
六、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1)出示PPT图片(森林音乐会),导入情境,“森林最近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忙着排列自己的队形,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个小动物。”
(2)请幼儿说出黑板中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
2、活动过程(20分钟)
(1)请幼儿仔细观看小动物们的'排列队形,提问幼儿“那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少?”
(2)在给幼儿一定时间思考之后,请幼儿发言。
(3)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小鱼)多呢?”
(4)在明确幼儿的真实想法后,引导幼儿排除队伍排列方式的影响,用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动物数量多少。
(5)请幼儿在黑板是给小动物们分别变换队形,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判断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少。“小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
(6)最后,教师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其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第2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变化的队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变化的队形》含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变化的队形》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队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动物积木排出各种队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活动PPT、数字卡片。
学具:动物积木若干,记录卡若干;各组一份大的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数的守恒。
1、教师:森林里将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自己的节目。你们看,它们排的队形多漂亮!(在PPT中演示小动物的队形。)师:大狮子排的是什么队形,我们用磁铁来摆一摆,再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线条和圆形来记录)依次把兔子和小鸭子的队形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排列成三种队形的动物图片。
教师:舞台上有哪些动物?排出了什么样的队形?你觉得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少?为什么?(幼儿讨论)3、用幼儿的方法验证。(请幼儿选择正确的数字匹配。)教师:原来数数能让我们知道数量的多少,能够让我们知道谁最多谁最少,是一个好而且又正确的方法呢!
(二)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1、动物们的队形变换一下,即把紧密的队形拉大、拉开,松散的队形集中,再次引导幼儿进行判断。
教师: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演示PPT)幼儿相互交流、表达。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它的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幼儿操作。
师:今天我们也要给小动物排队,请你根据操作卡的数字,拿出一样数量的小动物,给他们排出你喜欢的队形,然后记录下来。然后贴在相应的数了下。(出示大的记录纸)2、幼儿操作。
(四)活动评价。
展示各组幼儿的`记录纸,引导幼儿观察验证。
师:用了几只小动物,排的是什么样的队形?集体验证。
针对幼儿操作中的问题讲评。
活动延伸:
为小动物为设计更多的队形。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主要是让幼儿能够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本次活动吕老师首先利用情境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舞会,看有哪些小动物来表演,首先登场的是谁?”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出示大小不同排列的两组猫,让幼儿说一说,“这些猫有哪些不同?”“大猫有几只?小猫有几只?”大猫小猫是一样多的,如此来让幼儿了解数量的多少与大小无关。
活动第二部分是出示大小一样的10只燕子,分别请幼儿来说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燕子是怎样排列的?“一字形”、“弧形”“三角形”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一样)从而老师得出结论,“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怎么变,它的数量都不会增多或减少”。
活动的第三部分最难,教师出示了“一字形”排列的大象、“弧形”排列的小羊以及“三角形”排列的蚂蚁(既有大小不同、又有排列不同),让幼儿看一看哪个小动物最多、哪个小动物最少?小朋友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最好?从而教师小结“感知数量的多少,不能受大小、排列的干扰,要用数的方法才能正确得出结论”。
活动的第四部分是操作,教师首先讲解操作要求,然后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重个别指导,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小朋友进行一对一引导,让幼儿掌握今天所学内容。最后教师评讲幼儿操作。此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操作正确率很高,基本可以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数学活动本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教师加入了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还有PPT动画,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整个活动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第3篇: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附反思)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附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队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动物积木排出各种队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3.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活动PPT、数字卡片。
学具:动物积木若干,记录卡若干;各组一份大的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数的守恒。
1.教师:森林里将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自己的节目。你们看,它们排的队形多漂亮!(在PPT中演示小动物的队形。)师:大狮子排的是什么队形,我们用磁铁来摆一摆
第4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宝宝》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宝宝》说课稿含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宝宝》说课稿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感知,对图形有了一个较规律系统的认识。并且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培养了幼儿对图形的感受力和认识力又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班级情况中班幼儿
第5篇: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含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内容
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目标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在组合图形中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以下的准备:
1、教师演示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梯形以及各种形式的梯形各一个。
2、幼儿学具:画有房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