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自读程序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一般有四种: 1书序,如《〈物种起源〉导言》《〈宽容〉序言》; 2诗序,如《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滕王阁序》
3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4赠序,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
本文属于诗序。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永州是柳宗元被贬谪、流放的地方。柳宗元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十年。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两水汇合处,东接郴州,西南毗邻“两广”,永州在当时虽然是一个荒僻的地区,但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它的南面,盘绕在它北面的是衡山余脉,绵亘在西南的有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奔腾的湘江和潇水都横越州境并在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纵横,衬托着一块块田野,风景非常雄奇美丽。
出永州市大西门,过黄叶渡到柳子街,街后有条小溪,水流淙淙,汇入潇水,原名冉溪。因
冉姓人家住在这里而得名;又说,从前溪水浑浊如黑染料,不能饮用,因而又名染溪。唐元 和五年间(公元810年),柳宗元迁居溪旁改名愚溪。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曾留下游踪。传说,自从柳宗元定居愚溪后,与当地人民一道筑堤治水。从愚溪的三处发源地----戴花 山、太古源、小桃源起,在数十里的水路中,受尽了千辛万苦,筑成了72座水堤。这一行动 感动了苍天。从此,两岸柳绿竹翠,溪水澄清,游鱼可数,溪底及两岸的石头,都变成了白 色,群众高兴地叫愚溪为“玉石港”。柳宗元写有《冉溪》、《愚溪诗对》、《愚溪诗序》等诗文,他在《愚溪诗序》说“于是作 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诗刻何处,已无迹可考。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由于时代的变迁,也多不可复识,但愚溪风光,仍为游人向往。特别是深冬季节,雪 花纷飞,水天一色,西岸石木参差,寒鸭数点,宛然一幅绝妙画图,因有“愚溪眺雪”之 称,是“永州八景”之一(朝阳旭日,萍洲春涨,迥龙夕照,香零烟雨,恩院风荷,愚溪眺 雪,山寺晚钟,碧海蕉天)。
思考:柳宗元为何称溪流为“愚溪”呢?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数一数有多少个“愚”字?
明确:共有27个“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决非偶然。作者以一“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已被埋没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愤之情。文章以“愚”作为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2、我们再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明确: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第4段的“愚者”,第5段的“愚辞”“愚诗”。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我们来阅读课文。
五、阅读分析课文
1、齐诵:要求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2、交流阅读:读懂全文,理清思路。[要求]:
(1)分成学习小组(也可同位同学合作),读文读注,一同学读原文,一同学口译,不懂的地方共同研讨,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步骤]: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6-8分钟)。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师生互动,概括文章的内容。[归纳]: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⑴作者为什么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从本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⑵“愚公谷”(练习四)
——《说苑·政理》中的愚公其实并不愚,他之所以自称为愚,实际上另有所指。(对 黑暗政治到的抗议)“予以愚触罪”的意思是我因愚昧糊涂触犯了刑律犯了罪。作者又果真 是“以愚触罪”吗?不是。(见“永贞变革”)那么,这是一句牢骚话,更是对黑暗政治的 讽刺与抗议。言外之意,聪明人是不会去干那种所谓犯罪的傻事的。柳宗元因参加“永贞变 革”而“触罪”,不仅要连累妻子儿女,而且连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连类,这是一种多 大的不公平!
(二)叙写“愚溪八景”。
⑴这些丘、泉、沟、池、堂、亭、岛“愚”吗?
——愚溪周围的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有池、有岛,有“嘉木异石 错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观,所谓丘壑幽深,河流 蜿蜒,亭堂点缀于其间,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为什么说“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呢?
——点明了这里的山水本来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如 果说文章第1段只是客观叙述,这一段作者把“愚溪”的命名与自己的联系起来:“予家是 溪”,而又“以愚触罪”。因此“愚溪”“以予故”而受“辱”。
(三)点明命名原因:“无以利世”。
怎么理解“无以利世”?溪之“无以利世”,在这一段里作者言之凿凿,而作者又为什
么自己是“无以利世”呢?那是柳宗元说自己不能为社会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为世人造 福。但这句话中还有话:柳宗元何尝不想“无以利世”?只是遭排挤、被贬谪,不能实现 “利世”的理想罢了。于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愤与不满。
(四)对照古人言“愚”。(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反映作者的“愚”)
⑴这一段用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典故。这两个人是“真愚”吗?为什么?
——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愚”。宁武子是聪明而装愚,颜回是明白而装 傻,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愚”。
⑵那么,柳宗元自己呢?
——“遭有道”,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有道”指天子圣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 元年的“永贞变革”,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革除弊政,打击权奸,作了一些 对人民有利的事情。结果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了下去,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 纯。唐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贬柳宗元于永州并终生不得量移。像唐宪 宗这样的天子难道是圣明的吗?很显然,说这样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因 而,所谓“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他的“愚”不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 “愚”,也不是不学无术、一事无能的“愚”,而是坚持真理、敢于抗争的大勇如愚的 “愚”。在这貌似自责的文句间,淤积着作者心中的多少愤懑不平之情。这便自然而然地引 出了下文——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重点研读文章最后一段: 方法:齐读,研讨,比较。
这一段写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再次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说明他之所以做 《八愚诗》的原因。
⑴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愚溪的,从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段开头的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之 声。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把这样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政治对比一下,哪一个龌龊,哪一个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吗?这样一个世界难道只能是愚 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恋向往,高兴得不愿离去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聪明的人所留 恋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⑵作者在与“愚溪”的类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接下来笔锋一转,便直抒起胸臆来了。“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 从人世中被排挤出来的。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寞、孤单,却有一支能洗涤世间万物、包 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在这无违无碍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中,返璞归真,自得其乐,不胜似生活在那昏暗龌龊的人世吗?清静寂寞,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的,这并不 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⑶《愚溪诗序》通篇就是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 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的士大夫的愤世嫉俗的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 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下面我们比较柳宗元和“愚溪”,理清柳宗元、“愚溪”和“愚”的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阅读分析情况归纳: “愚溪”←←←→→→柳宗元 ↓↓
清莹秀澈←←←→→→情操高尚 ↓[却]↓[却] 无以利世←←←→→→被贬永州 ‖‖
〖无人问津:惋惜〗←←→〖抱负难展:悲愤〗 托物兴辞,夹叙夹议。
八、诵读课文,漫谈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等方面的感受(可以参考《绿色通道》中本文的重点难点剖析)
——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帖,不愧为传世的名篇。
——本文在记叙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 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读者仿佛跟作者自潇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东北行 六十步,见六孔泉水,随泉沿沟向南,见一大池,到池东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 头西望池中秀丽的小岛。除写景外,还叙述了作者如何被贬潇水上,又如何迁家于此,如何 在愚溪安家栖息,也议论了愚溪的定名问题。在这样短的篇幅中,把议论、叙事、写景三者 有机的结合起来,议论清晰,叙事井然。
——《愚溪诗序》侧重于抒情,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与溪水的“愚” 融为一体。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由于“予家是溪”,便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溪水的 头上;明明是“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因为我的缘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 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头上。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的“愚”融为一体。从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受“愚”的称号的屈辱,自然可以联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 奇石异木也成了作者耿直性格的象征。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将所居山水拈出,借题发挥,立意超卓。正如 《古文观止》评点此文时所说:“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 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光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仅就第二段来看,仅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其它各段,也都以“愚”字统贯。这样,文章就具 有朝着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结构也显得集中紧凑。作者写愚溪也是写自己,溪与人打成一 片,真可谓匠心独运,匪夷所思。行文千回百折,跌宕生姿,文句骈散相间,抑扬顿挫,有 一唱三叹之妙,读之能让人既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又得到审美上的愉悦。
——作者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文章不仅富于哲 理,而且情文并茂,妙趣横生。作者在对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绘中,或隐或现地折射出 本人的影子。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赏游,无人涉 足,甚至也无人过问,这不正是同作者一样的遭遇吗?欣赏愚溪的美景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 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思想感 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风景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 判。
第2篇: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 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
二、导入 :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
《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这些不同侧面的诠释,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牲:顽愚,痴狂。贾宝玉不谙封建社会的世故,不听从封建家长的教诲,所以被称为顽愚,痴狂。那么,柳宗元又为何称溪流为愚溪呢?让我们来认真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诵读课文,数一数有多少个愚字?
全文共445字,共有27个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决非偶然。
作者以一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已被埋没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愤之情。文章以愚作为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3.我们还可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 愚岛,第4段的愚者。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
第3篇:《愚溪诗序》的 教案
《愚溪诗序》的 教案
《愚溪诗序》的 教案
【编者按】初中频道编辑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初一语文教案:《愚溪诗序》教案,供大家参考。
《愚溪诗序》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二、导入: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
第4篇:高中语文《愚溪诗序》教案
高中语文《愚溪诗序》教案
高中语文《愚溪诗序》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二、导入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
《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这些不同侧面的诠释,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牲
第5篇:《愚溪诗序》语文教案
《愚溪诗序》语文教案
《愚溪诗序》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二、导入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
《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这些不同侧面的诠释,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牲:“顽愚
第6篇:《愚溪诗序》 教案设计
《愚溪诗序》 教案设计
《愚溪诗序》 教案设计
《愚溪诗序》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
二、导入 :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
《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这些不同侧面的诠
第7篇:愚溪诗序 教案教学设计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愤慨之情。
重难点:
1、领会作者托物兴辞,以“愚”自命的深刻含义。
2、掌握夹叙夹议,情窝其中的写作特点。
3、正话反说及用典。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内容:怎样以“愚”贯穿全篇及作者以“愚”自称的深意。
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四大名著中最早搬上荧屏的是哪一部?点子是从什么地方出来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炼百补天的五色石,称之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从不同侧面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顽愚、痴狂。贾宝玉不谙封世故,不听封家长教诲,故被称为“顽愚、痴狂”。那么柳宗元又为何称溪为“愚溪”呢?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定下《愚诗》?让我们来认真读一读愚溪计的序,相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