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19 07:12: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加,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成了必然趋势,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首先分析了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以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特点,从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了面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校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招生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饱和,使得该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再加上目前整个地质行业正处于低谷,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研究生就业压力将得不到减弱,从而使得许多研究生需要寻求专业之外的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树立创新创业的新思路,寻求相对灵活的就业方式,将创新和创业统一起来,以创新创业推动研究生就业工作[1],使得研究生即使在专业之外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空间。由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使得在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仅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达到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质量标准,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具备自主创业精神,以满足地质勘探行业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作为核工业系统地球物理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培养从事工程勘察、资源勘查等方面工作的综合性人才[2],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更需要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3]。

1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在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发展,该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为:①传统的教学理念造成研究生主动性不足,依赖教师、依赖权威的心理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创新思维不够发散,创业意识不够健全。②研究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主要课程的学习,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多数导师要求研究生学习范围有限,无法猎取多学科知识,所撰写的论文大多数是理论数值模拟,不能较好地解决应用生产问题,阻碍了研究生自主创业的开展。③相对于目前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生创新创业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发展,而是照搬本科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方式。④地球物理学专业创业成功案例较少,创业成功率低,从而没有树立好浓厚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气氛。

2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结构相对不合理,几乎都为理论教学,实践性课程较少,甚至缺失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有效引导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导致研究工作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其论文也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难以形成自己的商业产品,更谈不上后续的创业工作。(2)研究生导师在创新创业培育中所担任的角色不够完善,由于导师的职责始终集中在知识的传导、学术的提高等方面,很少涉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内容,况且多数年轻导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工作学校,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经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很难顾及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况且创新创业的周期较长,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本专业导师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也不高。(3)由于地球物理学研究生创业成功率低,使得整体创新创业气氛不浓,兴趣较差,对各种专业竞赛、讲座以及会议交流重视不足,对创办创业园、创业项目更是望而止步,再加上平时以实验室或课题组为主,研究生活动少,人际交往相对单一,缺乏与外界的有效交流,更是无法营造一种较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4)考核制度不完善,现阶段地球物理学专业是以发表论文来衡量研究生的水平,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导致多数研究生无暇考虑创新创业,更愿意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发论文,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效果。

3地球物理学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学校地球物理学专业能够在地质行业长远立足,更好地解决自身就业问题,针对目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的不足,应构建起一个更为完善的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通过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提出新的建设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各单位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4-6]。

3.1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创新创业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首先需要拓宽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本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部分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培训,使研究生对创业各阶段的政策法规有一定的认识,并把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指标。同时完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应注重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的融合,介绍一些学科前沿动向和生产应用,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使研究生在后续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有较强的针对性,主动寻找社会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盲目为完成毕业论文而写毕业论文,这样更能够扩展研究生发散思维,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2拓宽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实验共享平台

根据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增加部分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科目,实现各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和贯通,共同提高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整合各种实验资源,建立创新实验共享平台,使得研究生能够根据自我兴趣和创新想法选择相应的开放式实验,独立自主完成实验项目,挖掘和开发研究生创新潜能,在此基础上,逐步激发研究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

3.3搭建研究生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交流平台

研究生已经经历了本科的各种创新实践培养环节,已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度高,有着强烈求知欲,因此,需要提供各种实践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以研究生创新创业各种赛事为引领,使研究生得到模拟实践的锻炼,不断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也可以让外界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更好地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和提升研究生的整体创新创业水平。重视研究生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建立研究生科研产业化机制和成果孵化平台,引入多方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宣传,邀请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公司企业及校友回校为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促进研究生之间以及研究生与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引进“互联网+地球物理”,让互联网与地球物理创新创业进行深度融合,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就业理念,大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4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度,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提高导师的整体水平,重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创新创业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改变校内单一导师制度,引入企业型指导教师,与学校导师搭班建立“双导师”教学队伍。研究生在校内接受理论学习以及导师在学术科研方面的指导,独立自主完成导师交给的科研任务,参加各种会议活动,增强沟通交流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在校外实践基地中,结合平时遇到的问题,主动向企业型导师学习知识,获得新的思想,完成应用生产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校内—校外双向交流沟通平台,使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真实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将自身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或与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研究,实现共赢,并将成果融入到商业化的运作中,不断建立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实现途径。同时双导师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的理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自主创新创业,逐步完善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3.5完善研究生实践评价体系

建立相应的人才考核标准和评判机制,树立人才质量指标需根据研究生多种表现来评判的思想,把创新创业工作所取得的系列成果纳入本专业人才培养考核范围,完善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以理论成绩和科研论文作为单纯的考核方式,提出新的研究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把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来。例如创新活动所完成的发明、专利、制作、论文、著作、设计、科技竞赛活动等以及后续的创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成果都以学分的形式纳入考核,作为其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予学分学时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建立创新创业评估体系,对在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做全面评价,跟踪研究生创业团队,并对创业团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评价,以此来构建整个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4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取得的效果

本项目从2015年实施以来,始终围绕本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1)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本专业80%以上研究生每年都参加国内重要会议,如中国地球物理年会,并且在会议上做口头报告,提高了研究生的视野和实践水平。90%以上的研究生都参与了导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共发表或参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6项。研究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及专业竞赛活动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12项。其中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在“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2)双导师教学队伍的建立。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加大了与江西省地震局、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省核工业261大队、核工业290大队、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单位的联系,初步建立了“双导师”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近3年来获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检索论文3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软件注册权11项,为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3)稳定的就业率。尽管整个地质行业正处于低谷时期,但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树立了创新创业的就业新思路,使得研究生可以从事本专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近3年来本专业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证在90%以上,为我国相关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部分研究生走向了自我创业道路,实现了自我价值。

5结论

根据学校地球物理学专业办学特色以及不同岗位人才需求来构建自身培养特色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激发了研究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为研究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载体和奠定基础,从而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发挥出地方院校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谭正航,尹珊珊.论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71-74.

[2]张怀强,李丽,刘玉娟,等.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93-196.

[3]夏京璟.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分析及培育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5(22):136-137.

[4]方根显,李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地质教育,2010(1):40-42.

[5]艾科,林松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247-248.

[6]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第2篇: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科技兴邦战略的重要部署[1]。俗语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

1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

其一,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验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验内容的重叠现象。比如,在生理学实验中有红细胞溶血实验,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也有该项目;生理学实验中有血型鉴定,而动物学实验也有该内容等等。其二,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式,即教师先讲述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步骤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示范进行实验,缺少与学生们的互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三,实习基地建设不理想。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多个,每年该专业的学生都会进行为期4~6个月的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校企合作过于程式化,不够紧密。二是校企合作缺乏监管机制,双方积极性不高。另外,不同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实习效果,学校很难对学生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2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2.1根据生产和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主要采用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删掉一些过时的、纯理论的课程,增设应用型强、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比如,新开设一些跟盐城地区滩涂农业开发和滩涂生物资源开发相关的课程。二是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安排实验课程的内容,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叠。三是新开设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短时实训课程。比如,发酵工程实训、基因工程实训等等。

2.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将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进行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课的讲授时,先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由任课教师帮助其修订和优化,加强师生间的多元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求知欲望。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资源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加大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暑假,我院都会派2~3名教师去企业进行实地锻炼,培养教师们的生产实践经验。二是我院还加大了对专职实验教师的引进力度,这对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各项实验的开出都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三是直接从企业聘请专业教师来校上课。比如,《生物发酵工程》可以直接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课堂讲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适应社会需求,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其一,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科研活动。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实行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科研方向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科研促进教学”的理想局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此,可以申请一部分费用,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们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其二,校企联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校企联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3]。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已经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扬子江药业”、“南京金斯瑞生物技术公司”、“滨海吉尔多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校外基地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和保障。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争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马洁,刘小河,付兴建,管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172-175.

[2]谢恒,曾建红,戴平.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途径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277-280.

[3]李宇,刘美玉.基于预孵化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6):75-79.

第3篇: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 应用型人才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类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阐述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专业实践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培养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的人才[1-3]。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参与相关科研,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培养的合格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中打破学术型或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共18篇)由网友 “午夜玫瑰午夜电锯厨房”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关于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好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实现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通过开展以教育教学为目的、学生亲身体验和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一、大数据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 一)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大数据的冲击下,各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主流,国外以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德国主张“企业主导实践、企业实训为主”; 英国则是“工读交替、实践教学”;美国面向社会职业教育指出校政企应共同协作、知识与技能应同时培养; 加拿大认为应该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同时,国内也在进一步改革完善创新型科技应用人才培养。在大数据环境下,武汉科技大学信管专业立足于“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侧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以教师横纵向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山东理工大学信管专业重新进行了大数据时代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的确定,设计工程实训、软件实习等实践项目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本文在分析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了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以提高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是高校的重点专业,对水利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受传统水利工程造价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高校及时解决。研究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而且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印刷企业调研,基于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印刷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高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不仅要掌握关键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企业在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时候,更注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在实训室利用实训设备,以实践操作为主,采用理实一体化或者实训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到可应用的专业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开发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基于职业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