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赠宇文中丞》-(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介绍
《赠宇文中丞》-(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介绍
《赠宇文中丞》 作品介绍
《赠宇文中丞》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87首。
《赠宇文中丞》 原文
赠宇文中丞
作者:唐·李商隐
欲构中天正急材,自缘烟水恋平台。
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赠宇文中丞》 注释
①宇文中丞:指宇文鼎。《旧唐书·文宗纪》:太和三年十二月,以吏部郎中宇文鼎为御史中丞。六年七月,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为户部侍郎判度支。诗作于商隐居令狐楚天平幕时,约大和五年。
②中天:中天之台,周穆王时所筑,高千仞,见《列子·周穆王》。
③《汉书·文三王传》:梁孝王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史载梁孝王与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文士极游于平台之上。故平台可作为幕府游宴生活之借称。此喻指令狐楚幕。
④《晋书·稽绍传》: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康死,其友人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晋书·山涛传》:“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赠宇文中丞》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赠宇文中丞》 繁体对照
卷539_187 贈宇文中丞 李商隱
欲構中天正急材,自緣煙水戀平台。
人間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啓事來。
第2篇: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赠荷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7首。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原文】
赠荷花
作者: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释】
①不相伦:不相比并,指重花轻叶。
②菡萏(hàn dàn):荷花花蕾。
【翻译】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赏析】
前二句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诗人是说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后面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则是说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最后两句“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杀人。”
意思是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同时,也实际表达了诗人自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3篇: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共11篇)由网友 “小可爱的小可爱”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赠荷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7首。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原文】
赠荷花
作者: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第4篇:《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
《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
《赠李颀》 作品介绍
《赠李颀》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3首。这首诗对于世人受口腹之欲的盲目驱使,不惜杀生害命,迭相吞食的不幸事实表示了深切的悲悯。
《赠李颀》 原文
赠李颀
作者:唐·王维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赠李颀》 注释
①李顽: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②饵:食。丹砂:指丹药。
③生羽翼:谓成仙。曹丕《折杨柳行》:“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
④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居于昆仑山
第5篇:《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
“微笑细胞自动”为你分享15篇“ 《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
《赠李颀》 作品介绍
《赠李颀》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3首。这首诗对于世人受口腹之欲的盲目驱使,不惜杀生害命,迭相吞食的不幸事实表示了深切的悲悯。
《赠李颀》 原文
赠李颀
作者:唐·王维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赠李颀》 注释
①李顽: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第6篇:《夕阳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夕阳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夕阳楼》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27首。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
【原文】
夕阳楼( 又名《登郑州夕阳楼》 )
作者: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注释】
①据《旧唐书·文宗纪》,大和七年三月,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九年七月,贬刑部侍郎萧澣为遂州刺史。夕阳楼为萧澣任郑州刺史时所建。这首诗当大和九年秋作。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据宋、明、清历代诗人所写之诗,嘉靖《郑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