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17 07:13: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论文

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论文

一、红富士苹果品种的普及与更新,缩小了我国苹果与国际发展的差距。红富士苹果因品质优良、耐贮性好,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完全替代了我国栽培将近一个世纪的国光,成为生产的主栽品种,这在我国苹果栽培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品种的替代对我国苹果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缩小了我国苹果栽培品种与国际流行品种的差距,提高了我国苹果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立足我国实际,选择适应我国不同地域气候特点的品种,选优工作在不停的进行着。我国先后选择出了烟富系列、昌红富士、红锦富、礼泉短富、天富1号、寒富等大批优良品种,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苹果品种组成,加快了品种更新,红富士苹果优系的发展正成为生产的主流,这为我国苹果产业效益的提升打好了基础,促使了苹果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单果管理全套袋栽培技术,使得苹果品质大幅度提升。套袋栽培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改善果品外观质量,提高对果实病虫的防控,改善果品食用安全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套袋栽培具有较好的市场销售空间,高额的利润回报,因而推广快而面广,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推广到目前已经普及,套袋栽培占到了我国苹果栽培比例的8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栽培模式。

套袋栽培在改进果实品质的同时,加速了我国苹果生产管理精细化措施的落实农业论文,疏花疏果、单果管理普及率达95%以上。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果实品质,克服了果树大小年结果现象,实现了苹果丰产、优质、稳产,使生产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三、纺锤形整形,有效的解决了幼树期进入结果期迟的生产难题。纺锤形整形,主枝保持单轴延伸,枝条以长放为主,很少应用短截,对树体的刺激作用小,符合树体生长特性,树势易稳定,有利成花结果。纺锤形树形的推广,成功的解决了红富士进入结果期迟的生产难题,促进了红富士苹果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纺锤形整枝时,树体级次少,结构简单,有效结果枝充足,有利产量的提高,因而纺锤形成为苹果栽培的主流树形。

四、以拉枝为主的简化修剪,加快了苹果生产的普及。随着拉枝技术的`普及,使苹果管理不再神秘,生产管理大为简化,以往只有少数人员掌握的技术,随着简单化而普及。拉枝技术,广大果农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得到迅速传播,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中修剪的最基本方法,颠覆了传统的修剪方法。一般对于树体萌生的有空间的枝条,采取长放长放再长放的方法,待枝长度超过1米后实行拉枝处理,通过“一揉二压三拉四固定”,保持基角成90度,枝成水平或下垂,就可有效地缓和枝的长势,促进形成花芽而结果。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下垂枝不但成花容易,而且所结果实果个大、果型端正,促进下垂枝结果成为修剪的主要环节。一般一个枝条从芽抽出后,要经一年长条、两年成花、三年挂果、可持续多年结果,但枝龄过长,则结果能力下降,所结果实品质很难提高,一般枝龄在三至五年内,结果能力最强,因而在修剪时要对枝龄过长的枝实行回缩处理,以保持壮枝结果,提高结果能力,促进产量品质的提高,这是在苹果进入盛果期后应抓的关键环节。以长放、拉枝、回缩等为基本方法的简化修剪已成为树体调节的关键站。

五、覆盖栽培,有效的缓解了干旱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干旱缺水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农业论文,气候反常,降水少,干旱出现的频率高,危害的范围大,促使了覆盖栽培的大面积推广,以地膜、杂草、沙石等为主的覆盖栽培有效的改善了苹果生产中水分供给状态,极大的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促使了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特别是黑色地膜的应用,不但起到了很好的保墒效果,而且对杂草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覆盖黑膜后,果园除草用工量减少,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苹果主产区的主要栽培方式。

六、配方施肥的推广,使施肥的科学化程度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苹果生产中施肥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导致树体虚旺,出现适龄不果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这一现象有很大的改观,氮肥的施用得到有效控制,配方施肥、均衡施肥已成为苹果园肥料管理的主要方向。

七、沼肥的应用,促进了果品的有机生产进程。沼肥是将畜粪和鲜草等送进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充分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果树生产中应用,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能源项目的实施,沼气的普及,使得沼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沼肥的应用加速了我国苹果产业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进程,对于提高我国苹果品质,提高我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都是非常有益的。

八、机械作业的推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微型旋耕机、农用三轮车、机制喷雾器等小型农机的成功研发,由于很适宜我国苹果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生产现状,加之售价相当,大多果农能负担得起,以上农机成为果农的生产必备。小型农机的推广,大大地提高了果园的劳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果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九、食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果实的商品率大幅提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食心虫对苹果生产危害严重,危害较重的果园,虫果率达60―70%,严重制约着苹果生产的发展,自1993年我国实行套袋栽培后,这一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加之近年来地膜覆盖栽培的大面积推广,使得食心虫结茧及出土均受到抑制。全套袋栽培,使得果实得到有效保护农业论文,食心虫的危害已由主要虫害降到次要虫害,对生产的危害已大大减轻,有的已不再有虫果出现,使得果实的商品率大幅提升。

十、栽植技术不断完善,新建园成活率高、保存好。苹果栽植后成活率低、保存差、园貌不整齐是以往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常导致树体进入结果期晚,前期产量的提升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北方春旱现象发生普遍,土壤墒情差所致。近年来,随着栽培时间的前移,地面覆盖保墒、枝干套育苗袋等系列措施的完善,大大的提高了新植果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使了幼树健壮生长,为早果丰产打好了基础。

一般在我国北方,秋季降水多,土壤墒情好,栽植果树后成活率高,于是我国苹果产区在没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多改春栽为秋栽,充分利用秋季土壤墒情好的优势,以提高成活率。

地面覆盖后有效的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使天然降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对促进树体成活效果非常好。

枝干套袋后,枝芽生长的微环境得到改善,枝干水分蒸发散失减少,有效的防止了抽干现象的发生,促进了萌芽,提高了成活率。

第2篇:多晶硅生产中节能降耗探讨论文

摘要:研究了不同供料与功率比值对多晶硅还原电耗和一次转化率的影响,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晶硅;还原;供料与功率比值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晶硅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和壮大。面对当前世界性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和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洁净能源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将太阳能发电的原材料高纯多晶硅列为战略性材料。当前,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多晶硅价格一路降低,加上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使得国内各多晶硅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各企业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还原工序,对还原炉供料和硅棒功率等参数进行研究,为还原炉运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多晶硅还原工序简介

多晶硅还原工序是生产多晶硅成品的环节,其核心设备是气相沉积反应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还原炉,它的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多晶硅的产量、成本和质量。还原工序生产过程如下:一定摩尔比的氢气和三氯氢硅混合气在一定压力下通入到还原炉内,在直径8~15mm、长2.2~2.8m的导电硅芯上进行气相沉积反应生成多晶硅,硅棒表面温度控制在1050~1100℃,经过一定时间后长成规定直径的硅棒,反应同时生成四氯化硅、二氯二氢硅及氯化氢等副产物。

2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将混合气流量与硅棒功率的比值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供料与功率比值的炉次进行对比,并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结果及讨论

3.1不同比值对电耗的影响

通过将还原炉供料与硅棒功率进行关联,得出了两者不同比值时的还原电耗情况,如图1所示。从上述趋势线可以看出,在还原炉供料与功率比值从0.5提至0.9的过程中,还原电耗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即先快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又逐步上升,这说明不同的进料比值对还原电耗的影响较大,当比值较小时,还原炉的进料量小,硅棒生长速度较慢导致电耗偏高;而比值较大时,还原炉的进料量增大,硅棒生长速度虽然加快,但同时混合气所带走热量也相应增加,同样也使得还原炉的电耗增加,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供料与功率比值才能保证还原炉的电耗处于最佳水平。

3.2不同比值对一次转化率的影响

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得出了不同供料与功率比值时还原炉的一次转化率情况。从上述曲线可以看出,在还原炉供料与功率比值从0.5提至0.9的过程中,一次转化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比值较小时,还原炉内供料较少,可供反应的物料相对不多,通入到还原炉内物料能够有效的参与反应,因此一次转化率较高;而当比值较大时,还原炉内供料较多,通入到还原炉内的物料有相当一部分还未参与反应就已被带出去,因此一次转化率较低。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多晶硅还原电耗和一次转化率这两个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定矛盾,因此不同的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供料与功率比值,已保证生产能够达到最佳的平衡点。

4结语

在实际的多晶硅还原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还原炉的特点,研究并选取合适的供料与功率比值,对优化还原炉生产,降低还原电耗,提高一次转化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苗军舰等.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热力学[J].无机化学学报,2007,(5):796.

第3篇:多晶硅生产中节能降耗探讨论文

多晶硅生产中节能降耗探讨论文

摘要: 研究了不同供料与功率比值对多晶硅还原电耗和一次转化率的影响,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晶硅;还原;供料与功率比值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晶硅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和壮大。面对当前世界性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和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洁净能源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将太阳能发电的原材料高纯多晶硅列为战略性材料。当前,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多晶硅价格一路降低,加上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使得国内各多晶硅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各企业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还原工序,对还原炉供料和硅棒功率等参数进行研究,为还原炉运行优化提供参考依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