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适和其唐诗代表作介绍
高适和其唐诗代表作介绍
高适(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祖父高侃是高宗时的名将,封平原郡开国公。父亲尚文,“位终韶州长史”(参周勋初《高适年谱》)。高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旧唐书》本传)。天宝四载(745)曾与李白、杜甫共游汴、宋,登临唱和。他自言“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天宝八载(749)因人举荐,“举有道科中第”,授汴州封丘县尉。哥舒翰镇河西,高适投其幕府作记事参军。安史之乱后,得肃宗重用,累官四川节度使,终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勃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本传说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其诗以自叹遭遇不偶者为多数,但其边塞诗历来备受关注,诗风激昂雄健,风骨遒上,尤以七言歌行见长。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岑参并称“高岑”。但二人的边塞诗风格有异,元陈绎《吟谱》云:“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有《高常侍集》十卷。诗存二百余首。今人整理的注本主要有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燕歌行①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②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③。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④。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⑤。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⑥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⑦,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⑧。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⑨。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⑩。
边庭飘飖哪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⑾?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催刁斗⑿。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⒀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⒁。
①《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②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③“汉家”四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213卷)。汉将:指张守珪将领。“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④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榆关:山海关。逶迤:连绵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⑤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⑥凭陵:逼压。
⑦穷秋:深秋。腓(一作衰):变黄。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⑧“身当”二句: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
⑨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⑩城南:长安城南,当时是百姓居住区;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此泛指东北战场。
⑾边风飘飖:一作边庭飘飘,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宁。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⑿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⒀死节:为节义而死,此指国捐躯。
⒁李将军:指汉将军李广,能征善战,在战场上常身先士卒,又体恤将士,被后世视为好将军的典范。事见《史记·李将军传》。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二十余首,最著名的是这首《燕歌行》。
自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唐幽州节度使赵含章是个贪婪无能之辈,不能抵御。二十年春,信安王李伟率军胜契丹,二十一年春唐五将兵败,六千余唐军战死。同年十二月,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胜契丹,次年受封赏。开元二十六年部下兵败。张隐瞒败绩。高适此诗所写即这场历时多年的战争。
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复杂、深刻: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2、谴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写军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3、同情将士们在艰苦的战争中的思乡之情。诗中有对比,有批评,有怨愤,有讽刺,有歌颂,有同情。涉及受战争牵连的各方面人物:天子、将军、士兵、思妇、敌人。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战争的普遍态度,因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唐诗评选》:“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唐诗快》:“此是歌行本色。
第2篇:高适的唐诗
高适的唐诗
1、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2、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第3篇:高适的唐诗5首
高适的唐诗5首
1、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2、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第4篇:高适的唐诗全集
高适的唐诗全集
1、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2、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
第5篇:《邯郸少年行》高适唐诗鉴赏
《邯郸少年行》高适唐诗鉴赏
【原文】
邯郸少年行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赏析】
邯郸为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少年行》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以上六句渲染“游侠子”豪放的生活,其势如铜丸走板,风驰电掣。“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二句,气势陡转,诗笔转入对“邯郸少年”内心的揭示。他们对于纵性任侠的生活远远感到不满足,而希望凭自己的侠肝义胆为国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不料,这美好的愿望却得不到现实社会的理解,反而遭到排斥和压制。使之不由得神游千古,怀念“倾以待士”,使之能纵横捭阖
第6篇:高适《燕歌行》唐诗鉴赏
高适《燕歌行》唐诗鉴赏
《燕歌行·并序》是开元二十六年由著名词人高适所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战争的普遍态度。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第7篇:高适《燕歌行》唐诗鉴赏
高适《燕歌行》唐诗鉴赏
《燕歌行·并序》是开元二十六年由著名词人高适所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战争的普遍态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适《燕歌行》唐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
第8篇:高适的诗歌介绍
高适的诗歌介绍((整理15篇))由网友 “大麦”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适的诗歌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高适的诗歌介绍
高适的诗歌介绍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作者:高适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
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
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
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
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
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
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
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
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注音:
qì lù tiān zǎo qiū ,biān chéng yè yīng yǒng 。
yáo chuán róng lǚ zuò ,yǐ bào guān shān lěng 。
shàng jiāng dùn pán bǎn ,zhū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