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王安石 桂枝香 课件
王安石 桂枝香 课件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幻灯片(自制)
2.录音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等等。而其中又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有名。我为大家朗诵一遍。(放音乐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幻灯片)
师问:“这首词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答:“雄壮、豪放、有气势!”师说:“的确,这是苏轼官贬黄州时,面对滔滔江水,联系自己的仕途遭遇,所产生的人生体验。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怀古之作,它是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板书标题)
2.互动交流(上片)
师说:“请大家翻到文学作品选读的68页。”
师说:“我们先一起把整首词读一遍,注意语速不要太快!”
师讲:“通过预习提示的介绍,我们知道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确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上片。
师问:“词的上片主要写什么?”
生答:“写景。”
师问:“写作者在哪看到的景色?”
生答:“是作者登高远眺所看到的景色。”
师问:“那作者登高远眺的时间和环境怎样?词中有告诉吗?”生答:“晚秋(深秋)、天气萧索。”
师问:“作者登高远眺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板书)
生答:“长江(橙江似练)、翠峰、船只(征帆去悼)、残阳、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长江)、白鹭。”(板书)
师说:“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我们一块将上片的美景再重温一遍。不要看书,请试着根据黑板上的图示背诵。”
师问:“在如此的美景中,你们有其他的感觉吗?”
生答:“似乎有冷清的感觉”
师讲:“没错,在这一幅秀丽的图画中,隐隐有着冷落、萧条的感觉。‘晚秋、残阳、西风’自古中国文人都有悲秋的习惯。如“秋风萧瑟天气凉”、“倚窗愁对秋空”、“萧索清秋珠泪坠”等诗句都是悲秋之作。在这首词中‘晚秋、残阳、西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场景。而我们的作者王安石真的是断肠之人吗?让我们接着看词的下片。
3.互动交流(下片)
师问:“下片以念往昔总起,首先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个典故:是当敌国大将已攻到宫门之外,陈后主还在醉生梦死,与宠妃们寻欢作乐。陈后主不过是一个典型例子,因荒淫而亡国者又何止陈后主一人!这种”悲恨相继“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是贪恋女色、不理国事”师问:“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作者已于词中告诉我们了,是那一句?”
生答:“繁华竞逐”
师说:“对了,正是这种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作法才造成了国破家残,败亡相续的后果!”
师问:“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解释‘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这一句?”
生答:“后世之人登上高处,只会空叹什么荣耀与耻辱!”
师问:“那后世之人有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呢?”
生答:“没有?”
师问:“何以见得呢?作者有告诉吗?”
生答:“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师问:“这是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但在此作者为什么还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生答:“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宋初如此长的一段时间,但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至今’和‘时时’就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师说:“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空空的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见解!”
师说:“好的,大家对下片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一起来根据黑板的是的图示把下片试着背诵一下。”
4.互动交流(拓展、提高)
师问:“学完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我们再回头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联系起来。这两首都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景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人有没有差别?大家可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自由讨论,再起来回答。”
师总结说:“两首词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却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居高位则忧其民,退居江湖则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我们说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两大主流,对中国文人,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老师而言,老师认同道家那种对人个体发展的关照。但同时,老师更倾向于儒家那种积极进取、探索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的精神。而在今天,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而言,那就要求大家不要只作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投更多目光去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
师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讨论暂时就到这儿。在座的同学还话要说的,请将自己的看法形成文章,以随笔的形式交到老师这儿。让我们的思想继续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
师说:“最后,我们一块将整首词背诵一次,注意词中感情的把握!”
师说:“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六.板书设计桂枝香 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作者生平
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江南东路(在今江浙一带)刑狱。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
第2篇:桂枝香 王安石
桂枝香 王安石
桂枝香
作者: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13)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14) 商女:歌女。
(15)《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析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第3篇:王安石——《桂枝香》
“刚布番薯”为你分享10篇“ 王安石——《桂枝香》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王安石 桂枝香
王安石 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相关试题:
⑴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⑵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
第4篇:王安石桂枝香
王安石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
第5篇:王安石 桂枝香
王安石 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相关试题:
⑴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⑵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2分)
4、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2分)
5、作者在诗的末两句写到“至今商女,
第6篇:桂枝香王安石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