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阅读水村闲望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水村闲望回答问题附答案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不仕。 ②翡翠:翠鸟。 ③绷:布幅。8、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9、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
8、俞诗写翡翠和鹭鸶鸟的“闲”居,刻画鸟栖宿的状态,是静景;王诗写月下鸟鸣,着意于写声,是动景。(2分)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或以静衬静);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9、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描摹了一幅静美恬淡的水村图,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分);尾联抒怀(直抒胸臆)(1分),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第2篇:水村闲望阅读答案
水村闲望阅读答案
《水村闲望》是北宋诗人俞紫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小编整理的水村闲望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哦!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 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题目
(1) 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
(2)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答案:
13.(4分)(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
(2)(4分)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第3篇:《水村闲望》阅读答案
《水村闲望》阅读答案
《水村闲望》是北宋诗人俞紫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赏析:
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
第4篇:水村闲望阅读理解答案
水村闲望阅读理解答案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不仕。 ②翡翠:翠鸟。 ③绷:布幅。8、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9、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
8、俞诗写翡翠和鹭鸶鸟的“闲”居,刻画鸟栖宿的'状态,是静景;王诗写月下鸟鸣,着意于写声,是动景。(2分)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或以静衬静);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9、诗歌前三
第5篇: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
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
第6篇:阅读治国安民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治国安民回答问题附答案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得徭役不兴 2.征求无已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朕所目见:
2.夫治国犹如栽树:
三、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四、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五、找出文中与“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