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14 07:13: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范文

《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上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认真、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能提高正确率。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4×243×226×325×2

130×5100×3210×4160×3

2、在()里填数。学校买来12个篮球,每个26元。

3、5×6+44×7+66×9+7

3×8+54×9+78×7+8

4、板演:148×7409×5

二、新授。

1、引言。前面已学的'两位数乘法都比较简单,数字小,今天我们来继续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乘法,要算得迅速、正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计算,特别要注意乘法中的进位、被乘数中间带0的乘法。

2、教学例3。48×72

(1)审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怎么办?

(2)教师重点指导进位时怎样计算。

如用十位上的“7”去乘4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轻轻地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时,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板书:想:百位为什么写3?

3、教学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做完题。

(2)讲评时,让做错的和做对的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强调指出: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数时,得到的两位数,它的末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例4中用乘数十位上的“5”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20。20的末位是0,这个“0”不能去掉。

板书: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11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做练习三的第1-4题。

第2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教材中只给了两名同学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了竖式,又强调了竖式中没一步的算理。

二、说学情: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方法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学生通过预习例题,家长提前辅导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诀顺利地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视算理,本节课我设计时重点在于重算理,明算法。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节课我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不断探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主要利用点子图这一研究工具,为学生创设了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努力使数学计算课堂换发新的生命力.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如何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直观感悟计算的道理。开始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师给学生提供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学生操作过程中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不会算的学生他们无意识的在14×12的点子图中进行划分,计算出各个部分的结果之后进行累加,算出结果。

3、试做竖式,探究算理

而对于会计算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划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只要计算出一部分的结果通过乘份数方式就可以达到计算出结果的目的,预设方法同学们没想到比如3个4套的分法。或4个3套的分法,学生们都是分的两部分。有横着分两份的,有竖着分两份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有意识地在14×12的点子图中结合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划分——就是2个14与10个14。这样的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基础上能够自主探索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我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探究时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让他们说出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由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先放后收方式进行。在学生自主操作后,再进行引导反思,教师让学生试着竖式计算,找计算正确学生板演,说说是怎样算的,应用4句口诀。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师再重复强调竖式书写方法。这里也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在应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时4还容易写在个位。重点讲解。然后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结合看哪种方案与竖式计算过程相吻合。此时所有学生从无意识思考到有意识思考,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与竖式匹配的方案。再让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又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了。最后引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口诀算式进行完善,学生又进一步思考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四)课堂小结,思想升华。

第3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3、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来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未位要和乘数对齐,学生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3、关键: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口算训练,养成验算习惯。计算法则只是解决乘的次序和各个部分积书写的位置,以及把几个积加起来等几个计算的步骤问题。要使计算正确,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口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案(优质20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应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能够有序地进行。范文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可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

笔算43×2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引导学生回答,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二、学

1、出示例题

14×12=

(1)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思考演算,看看谁的办法多。(2)同桌讨论、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3)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三、教

教学例题一14×12=

1、小组展示,彰显风采

(1)拆分法,转化成口算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