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走近矿产》教学设计
《走近矿产》教学设计
《走近矿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 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 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 了解矿物
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
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 推测煤的形成
1、阅读资料
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
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 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 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 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
4. 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教材最后安排学生
五、拓展
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2篇:《矿产》教学设计
《矿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铜、铁、铝矿石。教材首先介绍铜、铁、铝等各种金属都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然后要求学生从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观察铜、铁、铝矿石,教材还呈现了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以及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插图。实验室中有矿物岩石标本盒的,可以从中找出以上三种矿石,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以前学过用眼看这种观察方法,但是用小刀刻等方法比较物体的硬度却是学生以前不曾接触过的,因此需要教师指导用小刀刻比较矿石硬度的方法。
第二部分,了解什么是矿产、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教材以三小段文字分别呈现了什么是矿产、什么是能源矿产、什么是金属矿产。实际教学中除了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外,还可以采取教师讲解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等多种方式。
第三部分,学习制作矿物标本的方法。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制作矿物标本的过程与方法。
1、准备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
2、将搜集到的金属矿物和能源矿物及其提炼物分别装入小方盒和小瓶中;
3、制作标签。一般有矿物及其提炼物名称、产地、特点、用途、制作人、制作人等几栏;
4、贴标签。对应所制作的标本,把标签贴在小方盒或者玻璃瓶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制作方法与过程,由学生课外制作。在教材的最后还有一句话,能制作五种以上的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可画五面小红旗。其意图是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制作标本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对于标本的制作,学生还是首次接触,需教师加以引导。
学习目标
1.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
2.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3.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认识其特点。难点:学习制作矿石标本。评价任务
1.通过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认识其特点。2.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小刀、钥匙等。
演示材料:小方盒、玻璃瓶、矿物、有关矿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铁、铝矿石
1.提问:我们生活中的铜、铁、铝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2.学生回答: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3.教师引入到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方法,用眼看、借助放大镜看,能观察到它们的颜色、光泽、结构等,用刻的方法能观察到矿石的硬度,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硬、较硬、较软、软的标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标准,如用小刀和铜钥匙都不能刻划出痕迹,说明矿石硬;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但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说明矿石较硬;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不能用手指甲刻划出痕迹,说明矿石较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说明矿石软。
4.指导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5.实验完后,组织学生按照各个击破的原则逐个矿石的特点进行交流,即把一个矿石的特点交流完后再组织另一个矿石特点的交流。
二、认识矿产的种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
三、制作矿物标本
根据课本上制作矿物标本的过程与方法制作标本。1.准备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
2.将搜集到的金属矿物和能源矿物及其提炼物分别装入小方盒和小瓶中;
2/3
3.制作标签。一般有矿物及其提炼物名称、产地、特点、用途、制作人、制作人等几栏;
4.贴标签。对应所制作的标本,把标签贴在小方盒或者玻璃瓶上。教学反思
1.在讲解矿物的种类和能源矿产以及金属矿产时,教师最好能找到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配合讲解,如果没有,教师要掌握较多的矿产资源的信息,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讲解。
2.关于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与过程,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制作的过程与方法,标签的大小要与小方盒和玻璃瓶相对应,太大会遮住标本,太小会看不清楚。布置课外学生自己制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制作情况,及时表扬那些按要求制作了的学生,按照制作的数量和质量给予红旗等级评价。
3/3
第3篇:《走近陆游》教学设计
《走近陆游》教学设计
一、汇报交流 ,了解陆游
激情导入:同学们,在我国南宋文坛上活跃着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阅读,你对陆游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陆游的信息。
二、走近年轻时的陆游
1.(出示历史背景资料):公元1126年(陆游出生的第2年),北方的金兵入侵中原,攻破北宋的京都汴梁,北宋灭亡。
2.幼小的陆游跟着父亲和很多百姓一起南下,一路颠沛流离,返回到浙江绍兴老家。祖国山河的支离破碎,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再加上父辈的爱国情感熏陶,使陆游从小就立下忧国忧民的志向,年轻的时候,他就在诗中这样表达:
3.出示诗句,领读感悟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太息》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
三、品读诗篇
第4篇: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 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二、认识李清照
1学生谈自己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积累
2幻灯总结: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 易安 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
第5篇:《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近法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
第6篇:《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 “阴阳怪气学博士”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近父母》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能否达到辅导目标取决于:课前,辅导教师是否把握了学生的身心问题。课中,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活动是否能渗透于生活。若要实现目标,就要遵循“发现―改善―提高”三步走的步骤。
(一)抓准问题――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针对性
在课前,我们心教组的老师从实际出发,抓准问题,确定具有针对性的辅导目标,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到的目前中高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在沟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辅导的重点和突破口,才能在此基础上设定一个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较强的辅导目标。
(二)设计精巧――提高心理辅导活动
第7篇:《走近安徒生》教学设计
《走近安徒生》教学设计
《走近安徒生》教学设计
篇一:走近安徒生
徐水区高林村镇南庄头小学:王海霞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渗透读书方法,能够完成读书卡,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安徒生及其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喜爱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阅读童话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故事《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童话》书 、 读书卡 教学过程:
一、看故事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看故事《皇帝的新装》。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爱看书了,老师也爱看书,但我最喜欢看童话故事,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多媒体出示故事《皇帝的新装》,学生看故事。)
2、揭示主题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大家有所不知,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