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静水流深现代散文
静水流深现代散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水流深现代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水流深现代散文 篇1
静水流深,好美的意境。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面宽阔的湖水,湖水清冽,莲荷摇曳,小舟泊岸。是啊,这是静止的世界,这是柔和的世界。红尘滚滚,热闹非凡,于是,世间便太多了喧嚣、纷杂、芜乱,仿佛惊涛骇浪,常常让人心绪不宁,坐卧不安。可是,眼前是静水流深的世界。一个足以让喧嚣归于宁静,让纷杂归于清纯,让芜乱归于清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仿佛禅,仿佛让人听到隐隐的半夜钟声,仿佛让人闻到袅袅扑鼻的缕缕禅香味。这样的世界,容易引发人们的静思,容易引发人们的追思。
静水流深,多么富于哲学的意味。任何人,我想:当心灵安静下来时,就最容易找到真正的自己。眼前忽得出现了一个神态安详、性情沉稳之人,他不骄不躁,不亢不卑,目光柔和,神定气闲,热闹的外部世界仿佛被他拒之千里,他的内心仿佛守着佛一样的世界,安静,执着,淡泊,冷静;他大智若愚,他大医精诚,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仿佛明白了世间的一切。
静水流深,在平静的外表下,于是,多了内心的淡定,多了深刻的领悟,多了对自己更多的认识与要求。
当这个世界安静的异常,当自己的内心安静的异常,也许,便有了更多的思想火花的萌芽与迸发。于是,心灵的追思与外界的意象一旦遇合,就像雷雨前的云层与云层的碰撞,霎时传递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与令人心寒战栗的闪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气包举的意象,高屋建瓴的议论,仿佛一道闪电,穿越大唐的岁月,镌刻在人们的内心,这样的诗句像红宝石一样熠熠发光,成为千年不朽的经典。而美丽宏伟的鹳雀楼,也因为了这首经典的诗句,永恒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静水流深,好美的意境。我仿佛看到大唐诗人王维安静地坐在辋川深深的竹林,任夜风吹拂,任月光如水。而他的内心,一派安详、美好、静谧,在这样的夜晚,独自呆坐,弹琴,长啸,与自然对话,与明月相依,虽如此,然内心如明镜。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活在这个世界为的是什么?也许,更多的思考在静水流深下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静水流深的世界,是禅的世界,是清静的世界。这个世界足以洗濯内心的污泥,足以解除内心的疑惑,足以传递神的意旨。
静水流深,人人都应该珍惜的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仿佛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在这个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了星球外的'火光;在这个世界里,我仿佛突然明白为什么一个苹果就砸出了一个定律;在这个世界里,我仿佛忽然明白了一个狂人的咆哮“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把整个地球撬起”的道理。
请记住:静水流深下,往往才有伟大思想地喷发。一切浮于表面的喧嚣,都会像肥皂泡一样被吹得无影无踪。
静水流深现代散文 篇2
初夏时节,一个人在家乡的小巷里流连,几枝嫣红的蔷薇从一户人家的矮墙上探出头来,微风习习,落花兮兮。白发的婆婆坐在门前的木凳上绣花,有缠枝莲花,兼葭倚玉,牡丹花香。她脚下卧着一只慵懒的白猫,正在酣睡。那一刻,光阴仿佛静止了......
静,是如此美好。
古人云“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那是深夜静时的表现,八水环绕的古城就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有人在水边浣洗,捣衣之声阵阵回荡在水面。万籁寂静的夜,捣衣声更显得夜的沉静与幽深。
静,是如此美好。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自然少不了文人骚客的溢美之词。我想陶瓷之所以经久不衰,如此受人喜爱,自然是喜欢陶瓷的素洁干净,温润如玉。仿佛人生,经过生活这个大熔炉的烧制,凝练,灵魂才得有所依,享受宁静淡然的阳光。不浮夸,不张扬,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所以我想把自己修炼成一尊瓷。
静,是如此美好。
陈嘉庚先生尽其家财兴学助教,使众多孩子都对其十分感激。陈先生去世时的挽联上也这样写道:“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
陈嘉庚故居。在集美,若是不去陈嘉庚故居一看,当真是惘然了。
倒不是故居风景独好,而是,此地乃今日集美之涵养,精美的根基所在。集美雪村很静。老房肃穆,老树繁茂,路亦已苍老。中西风格混合的大小建筑散落四处,林荫密布。先生故居是一座罗马式砖木结构的单角楼。白墙圆柱,绿瓦盖顶,院中有一颗盛大的老榕树,仿佛是先生的精魂所化,儒雅清正,又好亲和。
静,是如此美好。
若是有一日,我亦能得如此机缘,也当一回“知寿”,重新来过。无知少年,孤身离家,来到鼓浪屿寄居。与一鹤发老叟同住;日日与之共饮共食,也与他谈悦忧思与欢喜。平日里,也择几日与他同出同行,去鼓浪屿散步,读书,坐轮渡。
静,是如此美好。
作家王臣说过:“一个人,不用太长时间,不必走太远,甚至不用行李,让所有包袱,统统被安静的自己消化。”不圆滑世故,不随波逐流,不慕虚名,保持一颗沉静的心,才能听见自己心灵的呼吸。
世界停止旋转,安静的你如此美好。
静水流深现代散文 篇3
生命如水,而中华文化正如一汪沉静无言的水,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一角缓缓流淌,直至生命的最深处。时光在树上写史,上古的颜色才读毕,忽然看到当代。旧与新,往昔与现在,并不是敌对状态时,它们在时光行程中互相辨认,以美为最后依归。
你沉静,如同被时光的清泉晕开的一抹月色,在古老的东方土地上悄悄滋长。伴随着金黄的麦穗,喜色的果实,你从劳动人民的手中欣然诞生了。也许,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可你就是在这样的静默中蔓延开来,带着铁力牛耕的丰收喜悦,吟着咿呀学语般的第一首歌谣。是你开启了人类的智慧,是你点燃了百家争鸣的熊熊火焰,沉静已久的大地,从此开始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你温和如水。空气中看不到你的身影,行走间听不见你的言语,你是世间最柔弱的东西,却有着可以摧毁一切桎梏的力量,谈笑间,你幻化成一个个激扬的文字,从士大夫的口中吐出。你使始皇帝统一六国,然而他欲千方百计将你扼杀之时,你却不言不语,依然如水般艰难但执着的流动着,最终,秦朝灭亡,你经历险滩,终于冲破桎梏,以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
你坚韧,如抽刀不断的水流,体现着生命的博大与包容。当异族的洪流滚滚而至,你没有惊慌与不解,有的只是好奇与从容,正如宽广的大海从不会拒绝欢乐的溪流。当外来的铁蹄和炮声践踏你,撕裂你,否定你的时候,你只有眼含热泪,默默地俯身亲吻这一片悲哀的土地,但是,千年的磨练与蕴藉不会因此而销声匿迹,终有一天,你也会从这片土地上觉醒,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如今,你仍是深沉如水,这水,已不是当初的激流险滩,而有着水滴石穿的毅力与豪情。五千年,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你经历了太多太多,你是黄河沙粒,你是电光火石,你是沉寂已久埋藏在心底深处的巨大力量,你是中华民族所奏响的最唯美的篇章。
静水流深,沉默如你,苦难如你,坚强如你,辉煌如你。今天,你不再年轻微弱,也不再佶屈聱牙,一夜的苦茗,怎说的尽半生的沧桑?大浪淘沙,千百年的时光流转沉淀下你的影子,这一汪静水,终会流到炎黄子孙的内心最深处。
第2篇:静水流深经典散文
公公生病已经快四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不间断的打针、输液、吃中药。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侍候。可是,公公的脾气很不好,年轻时候就是这样,他总是习惯对婆婆吼。婆婆年龄大了,有点耳聋,于是公公就越发吼得厉害。我因为在外地上班,很少在老家小居,所以,每次听见公公对婆婆吼,心里都一激灵,很不习惯。再看婆婆呢,就是那样直着眼听公公吼,一次也不反抗,然后默默干活,这着实令我不解。有什么话不可以好好说吗?这么吼多伤感情呀!其实背地里我也曾说过公公:“我婆婆每天在家里忙里忙外的也不容易,特别是大哥死后对她的打击更大,她耳聋,您有话好好说,不然别人看了心里也不舒服。”公公向来脾气不是很好,家教也很严,只有我还敢说一下他,这时,他开始沉默,然后压着声音说:“她聋,不这么大声她听不见,我们已经习惯了。”于是我不再多说,但是对公公的吼还是不习惯。
我曾亲见婆婆对公公的细微照顾。每次年节,女儿儿子全回去,十几口人,婆婆就少不了忙碌,弟妹年纪小,而且厨房活计不是很好,所以做饭菜的重任就都落到了婆婆的身上,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婆婆干活的速度越来越慢,尽管每次动手做饭菜的时间很早,可是到吃饭时,还是已经过正午了。大家都开始用餐后,却不见婆婆的影子,一问才知道,婆婆在给公公做面汤。本来,儿女们拿的东西很多,有八宝粥,有高级蛋糕,……可是,婆婆总说:“他爷爷不喜欢那些现成的东西,太甜,也凉,你们吃,我一会就做好。”我问过弟妹,婆婆经常这么做吗?弟妹点头,说是一年四季,一天三顿,婆婆不厌弃烦,一直这样做。我真是服了婆婆的耐性了。我还问道:“这么多天,公公的牙齿不好,婆婆做的饭是不是很单调。”弟妹告诉我:“嗨,还别说,今天粥,明天面条,后天水饺,婆婆是变着样的做,老伴老伴,多亏了婆婆了,不然公公也许早走了。”
弟妹说的是实话,公公身体一直不好,早些年在煤矿工作,落下了心肺病的病根,一年四季咳嗽不止,严重的时候,连去厕所都很费劲。后来不知是么时候,又得了肝病,今年已经恶化到了肝腹水的程度。所以,公公只能吃些很软的东西度命。几次几次,我看见婆婆那么精心的照顾公公,心里就十分钦佩:多亏了婆婆了,做儿女的别说没时间。就算有时间,有几个有那么多的耐性的。而且日积月累,我发现伺候公公,婆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从没有半句怨言。就算有时公公心里不顺,大声吼婆婆,顶多婆婆也只是瞪着眼看公公一会儿,从不多说一个字。
公公去世的前两天下午,公公看婆婆的眼神忽然变了,我怀疑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下午四点,公公把大家叫到跟前,手哆嗦着拿出两个布包,一个递给小叔,一个递给婆婆,当着大家的面说:“这些钱,都是年节和生日,亲戚孩子们给我的钱,我没舍得花,积攒到现在。老小子瞻仰我不容易,跑里跑外的,这一千元留给你贴补家用吧。这另外一千给你娘。她一辈子就知道默默做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有爱抽烟这个爱好,这些钱,就买些好烟抽吧。有我在,我可以买给她,我不在了,你自己买吧。要买好烟抽,这辈子你跟着我也没享到福。”公公一通嘱咐,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婆婆说什么也不要,还是被公公又吼了一次,被塞进口袋里的。本来当时公公的气色很好,大家都没太往心里去。
要说公公攒的这两千元钱,实属不易。虽然公公和小叔在一起过,可是小叔家的日子一直都不是很好,也就这二年,才渐渐地缓过来。这两千元公公积攒得太难了。因为我想起一件事,两年前,公公的大儿子得了肝癌,花了近六万元钱,一直到家里债台高筑也病入膏肓了,当时我家刚买了楼房,借了十几万的外债。可是有一天,公公还是找到了他的二儿子——我老公,说是哥哥四十几岁的人了,如果死了没有棺材不好看。我一听当时就急了,为了给他治病,我们已经花了很多钱,这还不包括前几年大哥家借我们的。关键是现在我们也山穷水尽。我坚决不给买。可是公公就可怜巴巴的望着我老公,不说一句话。最后,老公心软,还是借钱为哥哥买了棺材。我想那时他一定经过了矛盾的思想斗争,自己手里有钱,但是却不能为大儿子买棺材。求人的滋味是很难受的,不管是求谁。他一定是想到了,自己是没有机会赚钱的,如果花掉了,就没钱给婆婆留下了。给小叔的一千,不过是想挡一下弟妹的嘴。因为,如果只给婆婆,弟妹肯定会生气的,婆婆也不会要,他竟然把事情考虑得如此周全。
因为出现了综合征,公公在两天以后就撒手人寰了。大家都极为悲痛,因为毕竟是生离死别。安葬好公公,大姑小姑开始整理公公的遗物。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吓一跳,竟然在公公的木箱中,找到了一沓缕得整整齐齐的钱,而且全是一百元的,大姑数了一下,竟然有五千元,再看那些钱,年岁久远,有几张还是八几年的老版人民币。大家都很惊讶,这么多钱,公公是如何积攒起来的。因为根据当时家里的生活状况,花一分钱有时都很费劲,何况攒钱呢?我还记得,那年小叔盖房子,钱出现了紧缺,我把自家的工资都拿去了,甚至把卖狗的一百元钱也拿去了。那这些钱公公是如何积攒的呢?他为什么没在走之前告诉大家呢?
还是大姑揭开了谜团:“有一次,爸爸曾给我说过,他给娘攒了点钱,但是没说多少。他说娘身体不好,有冠心病。如果突然发病了,钱不凑手,大家会做难。还有,爸说娘一生节俭,舍不得花一分钱。这些钱就留着她以后用吧。以后一旦出现什么紧急情况,不至于耽搁了。”
于是婆婆就拿着这钱嘤嘤的哭,这些日子,她已经流了太多的眼泪,人也憔悴了很多。本来哥哥去世后,她整个人身体就每况愈下,现在,再加上公公去世的打击,就更不成样子了,她一边流泪,一边喃喃自语:“哎,你爸爸攒这些钱不易呀,他自己有病,却舍不得花钱。这些钱是他这些年来一点一点攒的,他就怕我老了没人管,才这么做的……”
于是大家都不停地落泪,觉得这些钱无比的沉重。也觉得,其实公公并没有走远,他一直陪伴在婆婆的世界里。
一直到公公去世三天后,小姑给婆婆整理衣服,竟然在婆婆很久不穿的衣服里,发现了一千元钱,这一次,竟然发现了一九七几年的老版人民币。依然是整理的十分整齐,依然是用同样的布包着。婆婆拿在手里,忍不住又是一阵老泪纵横。有时,我很不解,也忍不住问婆婆:“公公总是吼你,现在他走了,你终于可以轻松了吧,因为毕竟你也伺候他这么久了。”
婆婆擦了擦眼泪,慢声说:“你爸爸的吼,我都习惯了。他年轻时身体就不好,家里事又不省心,他心里难受我知道,他不吼我吼谁呀。倒是现在他不吼了,我反而不习惯了,你爸爸他不要我了……”说着又哭起来。
八千元钱,对于有钱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生务农,没有其他收入的婆婆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婆婆捡了一百元钱,人紧张得不得了。那么那沉甸甸的八千元,饱含着公公对她多么深沉的爱啊!那每一张纸币上其实都有一双眼睛,一双担心的不愿瞑目的眼睛。那每一张纸币上都写满了话语,写满了对婆婆的无比担心的话语。公公是在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婆婆一生照顾的艰辛,和作为夫妻的情深似海。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那潭静水,虽然表面是平静的,没有任何声响,但是在水流深处,有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第3篇:静水流深经典散文
静水流深经典散文
公公生病已经快四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不间断的打针、输液、吃中药。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侍候。可是,公公的脾气很不好,年轻时候就是这样,他总是习惯对婆婆吼。婆婆年龄大了,有点耳聋,于是公公就越发吼得厉害。我因为在外地上班,很少在老家小居,所以,每次听见公公对婆婆吼,心里都一激灵,很不习惯。再看婆婆呢,就是那样直着眼听公公吼,一次也不反抗,然后默默干活,这着实令我不解。有什么话不可以好好说吗?这么吼多伤感情呀!其实背地里我也曾说过公公:“我婆婆每天在家里忙里忙外的也不容易,特别是大哥死后对她的打击更大,她耳聋,您有话好好说,不然别人看了心里也不舒服。”公公向来脾气不是很好,家教也很严,只有我还敢说一下他,这时,他开始沉默,然后压着声音说:“她聋,不这么大声她听不见,我们已经习惯了。”
第4篇:静水流深
静水深流 花开无声
铜仁一中高二(24)刘彦君
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像泥浆凝滞不动的流水,奇怪的是一生穿梭于激流之中的船夫也不敢在此贸然放船,他们知道那段流水的河心其实一直在翻江倒海,从未停止过她生命的激情涌动!
黄河的老船夫们没敢丈量过它,因为他们深知静水流深。
静,是生命的完满;水,是生命的本源;流,是生命的体现;深,是生命的集蕴。
没错,大流的深处静若止水,而花开的时刻悄然无声。一小僧整晚守在师傅送予他的那盆含苞待放的鲜花前,仔细观察着花儿绽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直到粉碧亭亭,香幽远清,此小僧也未曾听见花朵盛开时得意的声音。
小僧抬起头,眨巴眨巴着眼睛,没有言语,禅意却领略于心。
世人多爱赞扬,无可不可;若世人万事都为了得到赞扬,则心意有过。水自深沉浑厚,然而却波澜不惊;花自容嗅皆备,然而却从不孤芳
第5篇: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
戈尔说:“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他不知道,他已经给了我整个春天里所有的花朵,给了我天边云彩的所有色彩。
“开起门来四望吧/从你的群花盛开的院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获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
我之理解于“诗”该是“言寺”。那是语言的寺庙。对于诗,可随兴随心,可虔诚敬畏。对于诗,可打坐参悟,可低吟浅唱。诗人的寺庙里供奉出的是魔是道,全看使用了什么心肠去捻那一柱柱语言的香。我是对诗有满腹深爱的门外汉,有时候也会来了兴致,小叹几行,现在看来真不敢斗胆称其为诗,随便安以一个韵脚,七拼八凑几行喟叹生活之不如意,何以成诗?我却也不强求,但诗仍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