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村校记趣(教师中心稿)
夕风
回忆中的村校是在偌大的废祠堂里用泥墙隔出一间用作教室。顶上是朱红的搂板,边墙彩壁斑驳,地面铺着油亮的方砖。夏天午睡时,便滚倒地上,冰凉透身,绝不亚于吃那三分钱一块的冰棍。
教师是邻家的小子,农中毕业,长得细皮嫩肉,不喜农活,大队便让他作了民办教师。他老是将“镰刀”之“镰”写错,因而全班一律写错,待转到联小,老师费了很大的劲才帮我们改回。
老师会做操,穿着白背心,蓝短裤领我们在晒谷场做操。白背心上印着个大大的空心的“5”字。大家都羡慕不已,回家找来纸板,红印泥,刻字。有一聪明的同学忽然说,我们应该用1号,在球队里1号是队长,最大。所以后来大家都印1号,硬将老师的5号给比下去。因此,老师见到我们仿佛不屑一顾,眼皮子老往上翻。害得班里的女生也得此病,见了我们这些1号,眼皮子也一律往上翻。
但不久,我们也有了嘲笑她们的资本。因为她们正流行用彩色尼龙布条扎头发的臭美。教师里的彩色粉笔便消耗得快。她们将红粉笔、绿粉笔炮在水里,化出颜色来,用它们去染从父母那里要来的扎果树枝用的尼龙布条。染上颜色后,便骄傲地将头发扎成高高的两束。我们叫她们“麻雀上吊”,也将眼皮子往上一翻一翻。
那时读书,基本上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或捡稻穗,或上山搞小秋收。我们最爱拾狗屎。背着畚斗沿着公路走,一直走到县城农机厂,畚斗肯定是空的,但口袋里却装满农机厂捡来的小圆铁片,回来就可以在祠堂的天井里掷着玩。
天井中间有个戏台,上面彩绘着许多古装人物。我们只认得那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常在戏台上学着孙猴子翻跟斗,从戏台 上“咕咚”一声栽下来,跌个头破血流。于是我们便被训斥,几天不能上戏台。
读书时最怕早到和留学。因为祠堂柱子上、梁上画着吓人的怪物,一个人站在其中便觉毛骨悚然。据说也闹鬼,因为里面曾堆放过国民党的几百个伤兵老爷,他们都死在那里。但大家在一块玩便谁也不会想到这些。一个人孤单单时才觉得阴气逼人。这也便是“人气旺,邪气除”的道理。
2004年5月31日《永康日报》
第2篇:幼时记趣(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 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以„„为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2)练习二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复习:(1)注音:童稚项为之强藐小怡然称快鹤唳云端(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和拟作群鹤舞空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8、作业:(1)练习册(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2)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第3篇:幼时记趣(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课文出处
2、读准生字词、学习断句、熟读课文
稚藐强唳凹凸砾邱壑
3、借助字典、注释、弄清有关字词解释
察故私拟强怡然徐唳拔鞭方之其以为或
4、口述文中三件趣事、翻译全文
5、探究作者为何有“物外之趣”
6、口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目标设定:(学生讨论制定)(3分钟)
目标设想:
1、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
3、口述文中三件趣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师活动: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
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