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智囊·捷智部·总序原文和翻译
智囊·捷智部·总序原文和翻译
智囊(选录)·捷智部·总序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总序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文言文翻译:
冯梦龙说:“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时的成败,却恰好是千秋成败的开始。尤其是在事物激变的时候,就会像大火漫天一样瞬间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愚昧的人往往过不了当前的考验,如果这样,哪里还有千秋大事的成败可言呢?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远离灾患,并将那漫天大火消弭。因此,这样的激变,刚好提供给了智者显示自己才智的机会。以一里的短距离跑步为例,先到后到虽然相差的时间往往很短;但是十里百里的长路累积下来,所差的时间就会很大。更何况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的迟速差别,本来就要远远大于人跑步速度的差异。”兵法中说:“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没有什么巧妙的迟缓。”迅捷而不巧妙的,时间长了肯定更笨拙。就像把一壶美酒摆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畅饮大醉,其次到的'人也还能喝到几杯,至于最后到的人就只能是口干舌燥地败兴而返了。用人力来摘树叶,一天一棵树也摘不完,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夜之间树叶就会全部陨落了,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这样的。人们如果能够掌握天地造化的意境,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才可能做到吧!唉,激变的事物是不会停滞下来等人想办法去应对它的,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因此,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无智慧这回事呢?
第2篇:智囊(选录)·捷智部·王羲之原文和翻译
智囊(选录)·捷智部·王羲之原文和翻译
捷智部·王羲之
作者:冯梦龙
【原文】
王右军幼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逆节事,都忘右军在帐中。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半,方悟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王羲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由是得全。
文言文翻译:
晋朝人王羲之幼年时,甚得大将军王敦的.宠爱,常要羲之陪着睡。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久钱凤进来,王敦命奴仆全数退下,两人商议谋反大计,一时忘了王羲之还睡在床上。王羲之醒来,听见王、钱二人谈话的内容,知道难逃一死,为求活命,只好在脸上、被上沾满口水,假装一副熟睡的样子。王、钱二人话谈到一半,王敦突然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大惊道:“事到如今,只好杀掉这个小鬼了。”等掀开蚊帐,看到王羲之满脸口水,以为他睡熟了,什么也没听到,王羲之因而保住一命。
第3篇:《智囊(选录)·察智部·总序》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察智部·总序》原文及翻译
察智部·总序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子思云:“文理密察,必属于至圣。”而孔子亦云:“察其所安。”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福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佞贤奸,有不灼然乎?分其目曰“得情”,曰“诘奸”,即以此为照人之镜而已。
文言文翻译:
冯梦龙说:“智慧需要明察,才能显示出其效用,而明察若不以智慧为基础,则难以真正洞悉事物的精微关键之处。”子思说:“条理清晰,细致明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也说:“观察他做事情安与不安。”从而知道明察的作用,是非常神圣和广泛的。善于相面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世之中,也能清楚判
第4篇: 智囊(选录)·捷智部·刘备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捷智部·刘备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刘备
作者:冯梦龙
【原文】
曹公素忌先主。公尝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适雷震,因谓公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刘备
〔评〕相传曹公以酒后畏雷,闲时灌圃轻先主,卒免于难。然则先主好结牦,焉知非灌圃故智?
文言文翻译:
曹操对刘备一直心存怀疑,曾对刘备说:“放眼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至于袁绍之类,根本不足为惧。”刘备刚要吃饭,手中的筷子吓得掉了下来。刚好天上响起雷声,刘备担心曹操起疑心,就对曹操说:“圣人说,有巨雷暴风,必是天地有巨变的征兆。这话实在有道理,难怪刚才一打雷,我吓得筷子都掉了。”
评译
相传曹操曾以酒后害怕雷声而掉下筷子,闲的时候养花莳草,而认为
第5篇:智囊·语智部·总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语智部·总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语智部·总序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异焉。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辩者先售。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从事,口舌之权顾不重与?“谈言微中,足以解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智泽于内,言溢于外。《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此之谓也。
文言文翻译:
冯梦龙说:智慧不等于言语本身,言语上的聪明机巧不等于一个人有智慧,喋喋不休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能言的人能够成功,因此智慧的人,又何需机巧的语言能力呢?然而也有另一
第6篇:智囊·语智部·总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语智部·总序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异焉。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辩者先售。子房以之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从事,口舌之权顾不重与?“谈言微中,足以解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智泽于内,言溢于外。《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此之谓也。
文言文翻译:
冯梦龙说:智慧不等于言语本身,言语上的聪明机巧不等于一个人有智慧,喋喋不休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能言的人能够成功,因此智慧的人,又何需机巧的语言能力呢?然而也有另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两方不同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