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
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相貌丑陋却才华横溢的人的故事。
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
这个人没有名字,但是由于他居住在歌剧院中,时常以鬼魂的名义出现,决定剧院的大事小事,因此人们叫他“歌剧魅影”。他生下来就相貌丑陋无比,令人恐惧,于是他的第一件贴身衣物就是—面具。由于他的相貌,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强迫他离开家。多年之后,他在巴黎歌剧院定居,并且建造了自己的家。之后他爱上了美丽单纯的女主角——克丽丝丁,并且每天教她唱歌,是她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女歌手。但是,克里斯丁并不喜欢魅影,她真正喜欢的是劳尔——她的青梅竹马。当魅影得知克丽丝丁答应嫁给劳尔时,他的心碎了……
魅影很生气以至于他绑架了克丽丝丁到他的住所,劳尔试图去救克丽丝丁,但是,他被魅影绑在栅栏上。克丽丝丁摘下了魅影的面具,然而,面具下的另一半脸是如此丑陋!克丽丝丁轻轻地吻了魅影一下。
这一个吻,改变了魅影的想法。这时,警察冲了进来,他放走了克丽丝丁和劳尔。并且敲碎了镜子,最后,魅影消失了,只留下一个面具。
魅影是可怜的,他倾注了所有的爱给克丽丝丁,却没有得到回报。他从小被世人所伤害,最后还悄然离去。他因为他的相貌遭到世人的歧视,人们因为他的丑陋而忽略了他的才华。他是一个天才,他精通于作曲,歌唱,建筑,他还是一个剧作家,他犹如一块有瑕疵的玉石,人们却只关注于相貌,现在,人们不也仍然以貌取人吗?人们重视外表美,而不重视内心美,以貌取人是一种陋习,我们应该重视内心美。希望我们多培养内心美,而不是想尽办法去改变外观!
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
电影从1919年拍卖歌剧院内的古董起镜,当拍卖到修缮好的歌剧院的大吊灯时,大吊灯被冉冉升起,画面就由黑白变为彩色,时光也被拉回到18xx年,此时的歌剧院内,大家正在排练歌剧。在全剧中,导演多次用这种线索物件颜色从黑白到彩色或者从彩色到黑白的变化的手法让故事往返于回忆和现实之间,表达效果流畅而自然。不同于以往的回忆使用黑白,现实使用彩色,这里恰恰是相反的,从而突出电影的主旋律还是在过往。歌剧院内总是接连地出现怪事,正在排练的女主唱被突然从空中降下来的挂帘砸到,一气之下决定罢唱,于是有人推荐克里斯丁·戴做主唱,开始大家很怀疑她的`能力,等她一开嗓的时候,大家都被她的歌声打动了。她演出成功后回到了自己的准备 室,“魅影”出现了,那个教她歌唱,给她启示的导师。“魅影”带着面具,他和着歌的语言直抵人心,女主角不由自主地被他牵引着走过长长的隧道,又乘小船划过一条小河,到达了他平时栖居的宫殿。他孔雀型的大床很吸引我,仿佛就是为女主角准备的。他们在他的宫殿里和着歌的交流是那么让人倾慕。此时,女主角青梅竹马的爱人正在她准备室的外面等着她,可是,她却不见了。天亮的时候“魅影”把女主角又送了回去,并且给歌剧院的老板写信要求以后都让克里斯丁演女主唱,但是老板没有同意,于是魅影又开始在歌剧院作怪。故事到高潮的时候是女主角和她青梅竹马的爱人在天台是互诉钟情,被“魅影”听到了,然后两个男人决斗,青梅竹马占了上风,但是他并没有杀了“魅影”,从而留下了后患。于是“魅影”继续捣乱,那个一开始标志性的大吊灯从棚顶掉了下来,“魅影”把克里斯丁引到他的宫殿,克里斯丁的爱人为了寻她也去了宫殿,这次他被“魅影”打败了,让克里斯丁抉择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她的爱人,但是她吻了“魅影”,并把自己的钻石戒指放在了他的手里,于是“魅影”放过了他们。
看到最后,我对克里斯丁的心意有些迷惑,她到底爱着谁呢?或者说她到底更爱谁呢?
我个人觉得,她是喜欢她的青梅竹马劳尔的,她可以为了救他去死或者怎样,除了喜欢也许还有一点点爱吧,否则她也不会有勇气为他死;而对于“魅影”,克里斯丁一定是爱的,因为“魅影”是她灵魂的伴侣,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有的观影者提出疑问,那克里斯丁为什么选择劳尔而并非“魅影”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因为克里斯丁是一个世俗的女子,“魅影”长得实在是吓人。
第二,是因为克里斯丁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她觉得,相儒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电影到最后的镜头是在克里斯丁的墓前放在一支玫瑰,玫瑰上绑着丝带,丝带的结处是克里斯丁当年最后送给“魅影”的戒指。我觉得从这一幕出发,导演要表达的是第二点可能,即她和“魅影”要留下最好的印象给彼此,不要因为在一起而破坏了这种美丽的距离。若是两个人日复一日地过着琐碎的生活,也许就成了张爱玲说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了,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她在追求这种隔阂的美,这种触不到的伤。
而此时的我,更愿意相信是第一种,克里斯丁是个世俗的女子。否则,为何她多次在众人面前摘掉“魅影”为了掩饰自己丑陋的半边脸的面具呢?难道是为了让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那样的年代里,他这么做是会被当做怪物抓走关起来的。克里斯丁这么做分明就是想让他出丑,想摆脱他对她心灵上的控制。而且,她的未婚夫是一个子爵,是在上流社会里的人物,有权有钱有势有地位,跟着他的未婚夫是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夫人的,而跟“魅影”在一起却要过着不见天日躲躲藏藏的生活,即使自己的歌声再美,再打动人,那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就是个卖唱的罢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她心里确实是有劳尔的,即使劳尔不是她最爱的人,因此这个结局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就此搁笔吧,想到了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在我落笔之前,我还坚信着故事要表达的是第二个原因,可是,我动摇了自己……
第2篇:歌剧魅影音乐剧观后感
歌剧魅影音乐剧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歌剧魅影音乐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歌剧魅影音乐剧观后感1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一部既惊悚又浪漫的电影,那就是—“歌剧魅影”。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我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介绍的。电影里讲述一位拥有无与伦比才华的男主角,因为脸上的缺陷,被无情的父亲狠心抛弃,隐身生活在一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里,男主角会现身教女主角唱歌,男女主角对唱的片段非常悦耳动听,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除了浪漫的双人对唱,也有不少恐怖的情节,只要有人做事不顺他的意,那位隐身在歌剧院地下室的“魅影”就会把跟他唱反调的人杀掉。除了性格扭曲的魅影,还有另一位有钱的子爵,他们都深深地为克莉丝汀着迷,为了得到克莉丝汀,两人甚至不惜性命,拿着长剑对决,虽然魅影获得了胜利,但他的善妒,让一连串血腥的悲剧不断发生,让他始终都得不到最爱的克莉丝汀的心。
这部电影,情节紧凑精彩,也令我获益良多,克莉丝汀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虽然你的脸扭曲了,但我不觉得你丑,不过你的心让你从里到外都扭曲了。改掉吧!它能让你从里到外散发出真正的美。”最后,魅影放走了克莉丝汀,成全她与她爱的子爵。长相虽然很重要,但拥有一颗美丽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若是魅影的父亲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说不定魅影就不会成为人人惧怕的`魅影,而是世人皆崇拜的音乐家吧!
歌剧魅影音乐剧观后感2
这个周末,我心血来潮将《歌剧魅影》又看了一遍,每一次看,我都会为这个爱情故事感动。
《歌剧魅影》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女主角克莉斯汀,魅影、贵族拉伍(夏尼子爵)。整部电影围绕着三个人展开。
克莉斯汀与拉伍是青梅竹马,魅影被克里斯汀吸引,并一直指导她,克莉斯汀一直认为魅影是她去世的爸爸给她派来的音乐天使。
在这部影片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就是魅影这个人物。魅影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建筑家,但他面目丑陋,受尽人间歧视,只能生活在剧院的地下。在“镜子—音乐天使”这首歌中魅影唱到“你应了解我,明白我为何藏在阴影中”,从这句歌词可以看出魅影的心里矛盾:喜欢她,却不能暴露在大众面前。
魅影在常年的黑暗与孤独中变得性格扭曲,就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汤姆.里德尔一样,但汤姆没有爱,他有爱,不过两人都不懂得怎样去爱。魅影为克莉斯汀倾尽所有,他给她创作了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歌剧,教她演唱,训练她舞姿,并帮她吓跑剧院的首席女高音,使她成为了巴黎文明的女神。他以为这样克里斯汀就是他的了,所以当拉伍与克莉斯汀在楼顶立下山盟海誓时,他的心碎了。最后他为能满足与所爱的人在同一个舞台演出的愿望,冒险杀死皮昂吉,来代替皮昂吉演出,在影片的最后,他得到克莉斯汀的一个吻后,终于被伟大的“爱情的力量”撼动,放走了克莉斯汀和拉伍两人。
也许魅影更需要别人的尊重,魅影有着强烈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去爱……
第3篇: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1000字
音乐剧歌剧魅影观后感1000字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第一篇:歌剧魅影观后感
实,剧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悲剧了,当时刚看的不太清楚这一点,等全剧看完了,终于明白了各个出现的人物的身份之后才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悲剧。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很好听的一个词语,前些年很多文艺片啊,琼瑶的言情剧都经常出现这类的词语。经过很多文人雅士,小说创作人员,电视编制人员的不断粉刷之下。这词语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爱的其中一种体现了。而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克里斯丁是比拉乌尔早死的,这可以在结局拉乌尔在克里斯丁的坟墓前献花可以知道。而且
第4篇:关于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观后感2篇
关于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观后感2篇
导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歌剧魅影/歌剧院幽灵)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它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路易·阿尔弗雷德·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
剧魅影观后感第一篇
《歌剧魅影》这部歌剧在没有上“音乐鉴赏”这门课的时候已经听说过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看。当老师提到韦伯的时候,我就更加熟悉了。韦伯是一个音乐剧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歌剧《猫》是很负盛名的。尽管我也看了,但是没有看懂,只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欣赏着大师的作品。有时候我觉得这是不是在附庸风雅。就像大片出来以后,我们争相去看,有如过江之鲫。我们看大片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冲着某一个明星或是导演去的。然而
第5篇:经典音乐剧介绍——歌剧魅影
经典音乐剧介绍——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时值1882年,在歌剧院的地窖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 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他动辄以鬼 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还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 安排.在无意间,魅影发现小牌女歌手克莉丝汀拥有不凡的天赋美声,让他倾慕不已.激赏之余,魅影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调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最初发自於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后来,戏院的投资人劳尔认出克莉丝汀是他的儿时玩伴,两人坠入爱河.魅影发现后,自觉遭到背叛,怒而砍断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