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刘长卿《送严士元》阅读题及答案
刘长卿《送严士元》阅读题及答案
刘长卿的《送严士元》是为赠别友人严士元所创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 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
阅读题一
22、本诗写景极有特色,试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23、说说 “草绿湖南万里情”一句中“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答案:
22、(1)其中第一句中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2)作者写景调动了各种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比如首联描写“水国春寒”,阴晴不定的感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又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的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3)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颔联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颈联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
23、(1)前两联,“春风倚棹”“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均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偶然相遇、携手谈笑的'喜悦之情(2)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3)尾联 “青袍今已误儒生”,一个“误”字,表明了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情。【答对一点给1分,三点3分】
阅读题二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1分)。颔联写春天细雨湿衣,写出了寒冷(1分),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体现阴晴不定的特点(1分)。
(2)视听结合(1分),虚实相生(1分,想象或虚写亦可)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1分)和对朋友的牵挂(1分)。
(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1分)。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2分)。
第2篇:《送严士元》 刘长卿
《送严士元》 刘长卿
刘长卿是《送严士元》 是一首伤别诗,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送严士元1
春风倚棹2阖闾城3,水国4春寒5阴复晴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7落地听无声。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识问13,青袍14今已误15儒生16。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拓展阅读:刘长卿资料
刘长卿,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少读书嵩山,后移家居鄱阳。清才冠世,颇凌浮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登进士第。至德中,(公元七五七年)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性刚多忤,为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人为之辩白,酌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权德舆称他的诗为“五言长城”,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在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第3篇:刘长卿《送严士元》
刘长卿《送严士元》
刘长卿的《送严士元》是一首伤别诗,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送严士元1
春风倚棹2阖闾城3,水国4春寒5阴复晴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7落地听无声。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识问13,青袍14今已误15儒生16。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
第4篇:刘长卿 送严士元
刘长卿 送严士元
刘长卿的送严士元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送严士元
作者: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陰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
第5篇:送严士元 刘长卿
送严士元 刘长卿
《送严士元》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为赠别友人严士元所创作。
送严士元
【作者: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陰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
第6篇:《送严士元》刘长卿
《送严士元》刘长卿
刘长卿的《送严士元》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
送严士元1
春风倚棹2阖闾城3,水国4春寒5阴复晴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7落地听无声。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识问13,青袍14今已误15儒生16。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