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再别康桥配乐朗诵
再别康桥配乐朗诵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诗人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第2篇:配乐朗诵
党旗下的誓言
A: 这是一面国色鲜红的党旗,它把我们集合在一起。
B: 当锤子和镰刀第一次碰撞,就给新中国带来希望!
C: 党旗,你喷薄而出的朝阳,是人民的手将你托起。
D: 党旗,你澎湃不息的大潮,是历史证明你的力量!
E: 党旗,你奏响动人的乐章,是血与火洗礼的凤凰。
F: 党旗,你挥洒不尽的风采,是共产党人无限忠诚!
合:党旗下,站着的是共产党人——注定该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
A: 有一个道理不用多讲,当兵的人就该要求上战场。
是虎就该山中走,是龙就该闹海洋。
B: 有一个道理也不用多讲,共产党人注定与人不一样:是朝阳就应该把雨露甘霖奉献给大地,是儿女就应该敬爱自已的爹娘。
C: 有一个道理更不用多讲,好钢就应该铸就冲天的利剑,共产党人就应该报效伟大的祖国。
对中华民族赤诚之心将用生命去承诺:我把一切献党。
D: 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穿过时空岁月,今天的共产党员们举起紧握的右拳,这是党旗下的誓言。
E: 如果,新中国需要你再一次在隆化桥下举起炸药包。如果:上甘岭需要你再一次用胸膛堵住枪眼。
如果:党的机密需要你再一次戴镣长街行……
你行吗?
F:如果,大庆油田需要你再一次跃入泥浆池。
如果,原子弹需要你再一次隐姓埋名直至长眠戈壁。
如果,兰考的盐碱滩需要你再一次忍受肝区阵阵袭来的痛楚……吗?
A: 我能行!
B: 我能行!
C: 我能行!
D: 我能行!
E: 我能行!
F: 我能行!
合:我真的能行!因为我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你能行
A:今天,祖国不需要你再一次在隆化桥下举起炸药包,但需要共产党人讲党性、坚持原则。
B: 今天,上甘岭也不需要你再一次用年轻的胸膛堵住枪眼,但需要共产党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
C:今天,党不需要你再一次戴镣长街行,但需要共产党人清政廉洁、执政为民。D:今天,大庆油田不需要你再一次跃入泥浆池,但需要共产党人兢兢业业、爱岗如家。
E:今天,原子弹不需要你再一次隐姓埋名直至长眠戈壁,但需要共产党人宠辱不惊、青春无悔。
F:今天,兰考的盐碱滩也不需要你再一次忍受肝区阵阵袭来的痛楚,但需要共产党人勤奋敬业、勇于开拓。你能行吗?
A: 我能行!
B: 我能行!
C: 我能行!
D: 我能行!
E: 我能行!
F: 我能行!
合:我真的能行!因为我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A:因为共产党员回答“行”,他们也真正地做到了:
如焦裕录、孔繁森、任长霞等等,等等。
B: 他们就是那样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是先锋!
所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C: 因为共产党员回答“行”,他们却没有真正地做到:
如胡长清、李真、成克杰等等,等等。因为他们是党内少数腐败分子。所以,我们更应该扪心自问?
D: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是共和国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工作诠释着为大局着想,为人民服务;
E: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是红西路军曾浴血奋战的黎山下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实践着人民公仆为人民这一主题。
女: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是合黎乡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学习她们那份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弘扬忠诚、正义、勤政、爱民的服务精神。
(合):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是合黎乡的党员干部,这是党旗下的誓言,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和党旗的鲜红永不变色。
第3篇:朗诵配乐
朗诵配乐(通用5篇)由网友 “圈圈圈圈大圆脸”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朗诵配乐,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春江花月夜朗诵配乐
《春江花月夜》中描写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