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06 07:12: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敬业奉献模范事迹简介

敬业奉献模范事迹简介

推荐单位: 横沟镇小 推荐人: 余秉茂

该同志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撰写三十多篇科研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一、二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和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中;自制教具和学具百余件,其中十多件获省市区级奖;多次主讲区级科技实践活动引路课和示范课,收到良好的效果;承担并参与“十五”、“十一五”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两项,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期带领学生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间“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辅导学生开展“五小”科技创新活动三百多项,有百余项三百多人次在国内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辅导学生小论文多篇发表在各级刊物上。活动中,学生除了自己增长科技知识技能外,还经常回家给家长传授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很多家长学会了怎样科学种田、种菜,大大地提高了油菜、蔬菜的单产量,带动了横沟桥镇周边村组的经济效益,家长们由衷地伸出大母指称道:“这些伢们真行!”这一事迹在《咸宁日报》、《南鄂晚报》上多次报道。由于该同志科研成果和辅导学生成绩突出,近年来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优秀辅导员”、“优秀科学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科学学科带头人”、“科技进步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6年和2007年两次被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有五十多位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参加的“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并受奖。2007年还被邀参加“中德青少年科学与艺术盛典”暨“走进维也纳中国青少年艺术团访问演

出”,但他考虑经费太大,毅然放弃机会,专心致志投身到科学教学中。该同志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用来浇灌祖国的花朵,使中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教师敬业奉献模范事迹

王家春敬业奉献事迹

2011-12-29 09:29:00

王家春,赣榆县实验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已经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辛勤耕耘了23个年头。23年来,他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他的事业,洒向他的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每一天,他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不让一天虚度。每一天,他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都过得那样地忙碌和充实。特别是领导的信任、器重,学生的尊敬、爱戴,学生家长的寄托和感谢,都令他欣慰无比,不断奋进,促使他在这三尺讲台边,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用爱心呵护稚嫩的心灵

“我爱我所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王老师的确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会给与更多的爱,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的闪光点,以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坚持友好、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用爱心、耐心、信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还能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严寓于爱,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004开学的第一天,细心的王老师发现有一个孩子是由爷爷、奶奶领着来的,而且这个孩子走路蹒跚,职业的习惯马上让王老师注意了这个孩子。王老师发现第二天、第三天仍然是那连自己走路都有些吃力的爷爷接送这个走路困难的孩子。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一下子涌入王老师的心头。第四天,王老师通过正面、侧面逐渐了解到原来孩子患有小儿麻痹病后遗症,他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但是人生有时候就是有太多的意外,他的父亲因触犯法律进了监狱,他的母亲不久也弃家而去,只剩下他和爷爷奶奶为伴。家庭的变故、身体的残缺使得他变得天天闷闷不乐,精神萎靡不振,逐渐形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也不想学习。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刻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王老师一边叮嘱班级其他同学要多关心他、帮助他和他交朋友;一边利用课间领着他一起游戏、谈心。下课王老师把他扶进卫生间;衣服钮扣开了王老师帮他扣好,鞋带没了王老师找来帮他系上;王老师买了新书包和文具帮他换下了塑料提兜;隔三差五的中午放学王老师帮他带回家改善改善生活„„刚开始孩子不愿和其他同学玩,王老师就想办法让其他同学主动找他一起做游戏,课堂上多鼓励他,给他勇气、自信,每天放学后王老师把他领到办公室给他辅导功课,一旦他在课堂、课间有优秀的表现,就奖的孙子已经超出了老师的职责。”老人家专门请人做了一副上面写有“无私奉献 丹心化作春雨洒 默默耕耘,爱心催开幸福花”的锦旗送给王老师,学校至今还保留着这位爷爷写给学校的感谢信。

“鼻涕大王”李磊在日记中写道:“我——鼻涕大王!王老师竟然不嫌我脏,经常提醒我注意个人卫生,帮我收拾好书包和桌洞,并拥抱我了!„„”

留守儿童大多学习习惯很差,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课间与同学打闹。王老师星期天帮他补习功课,顺便开导教育„„

倾尽心血为教育,塑造人格育新人。回头看看过去的23年,王老师多少个休息日曾舍小家为大家,顾不得自己的孩子,不管风雨,不计日夜,来到学校辅导培育学生。以心换心,换来的是学生对他的尊重、信任、爱戴。有许多学生都愿意把不愿讲给父母听的秘密说给他听;许多学生愿意把心中的烦恼向他倾诉,希望他能指点迷津;许多差生在他的教育下重拾自尊、自信;许多学生家长反映说他说的话最为灵验„„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信赖是建立在师生“互爱”的基础上的用细心开启智慧的明灯

2007年秋天,新的学期又如约而至,新的学生又走进了王老师的的生活。“张琦!张琦!”王老师在认识新同学的第一节课上连喊数声都无人应答,哦!原来张琦已经钻到桌子底下玩耍去了!王老师非常纳闷,孩子都要经过3年正规的学前教育才入学,这个孩子怎么会这样?莫不是有特殊原因?王老师放学时特地找到了孩子的母亲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是心智发育滞后,现在只有两三岁孩子的心智!这种情况只能等待,没有其他的好方法可以治疗,但是要是等到他的心智到6岁再上学,那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同学们谁都不愿和一个两三岁孩子玩,因此他的父母非常着急,也很无奈。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特意把小张琦调在教室最靠近讲台的位置,他讲解;放学后,让他到办公室给他辅导。其他老师看到后都说,别费这个功夫了,张琦的父母也说,“谢谢您王老师,您已经尽力了,反正我们也别指望啥了,没用的。”可王老师做事就有股韧劲,做任何事绝不放弃,绝不言败。一个学期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的关爱下,每次数学测试,张琦都能考80多分!看到他的进步,张琦的母亲两眼泛着泪花紧紧地拉着王老师的手说:“谢谢您,谢谢„„”。逢年过节,张琦的父母都要到王老师家坐坐。王老师说“到我家坐坐可以,最好要带小张琦一块来,而且决不能带任何东西。”张琦的父母问为啥,王老师说:“因为我是老师,最想看到的就是学生的进步!学生上进了,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用慧心浇灌灵动的课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这些年来,王老师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送出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凭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他完全可以不用精心准备课,可是他却说:“孩子和孩子不一样,这样教适应这个班的学生但不一定适应那个班,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光吃“老资本”怎么能行?”于是教研组研讨活动中,他那充满着诱人智慧,又不乏风趣的发言不仅为青年教师指点了迷津,还燃起了学科教研组教学研究的激情。他把“上好平常的每一节课”当作自己每天的目标”,用它自己的话说就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无小事,学生无小事。如果把教师一生幸福的总目标看作被除数,而把每一个小目标、细节看作是除数的话,总目标的绩效越大,小步骤总会被分解得越来浸在既充满童趣又让打开眼界的课堂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几十年来,王老师牢牢守住“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勤勉耕耘,孜孜不倦,一颗执著之心令人感动。

由于王老师常年如一的敬业、爱岗、教学成绩突出,在每年一度的年终考评中,多次被同组教师们评为优秀,而且基本上都是全票。但他每次都主动给领导说:“我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们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榜样。由于他的出色表现,王老师曾先后获得赣榆县“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王老师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第3篇:医生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事迹

医生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事迹

xx同志热爱卫生事业,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在几十年的妇产科工作中,她一直积极上进,事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优良的品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求实、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同事的敬佩、患者的信赖。

1978年从xx卫校毕业以来,毕业时,她被组织分配至xx地区人民医院;但是,由于她一位家在xx的同学母亲年迈多病,家中无人照顾,她将这个机会让给了这位同学。受父亲的教诲,她还主动请缨,要求到农村工作,来到了xx中心卫生院。她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八九年,家人帮她办理了调动手续,准备到广西南宁一家省级医院上班。当地群众知道这一消息后,苦苦相留。xx毅然留了下来。她说:“作为一名医生,农民朋友更加需要我。”一年又一年,无论是逢年过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敬业奉献模范

个人事迹材料

迁西职教中心侯振华

本人自2005年9月始,担任迁西职教中心政务处主任职务,主抓政务处全面工作。当时面临着全体政处务工作人员重组,均无政务工作经验,且当时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非常艰难,一路走过了六个年头,现迁西职教中心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硕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高度好评。

一、发扬奉献精神,支持一杆子扎到底的工作作风

六年来,我坚持以校为家,学生在校,我就在校,从早晨学生出操开始直到晚上10点多,学生熟睡后,才回自己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每天都要到晚上12点后才能休息。布置的所有工作,都认真督导,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工作按时到位,由于政务处工作人员较少,很多工作我都是亲自带领导老师们冲在工作第一线。每学期开学初,为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的展开,我们全体政务处工作人员和全体班主任,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师敬业奉献模范主要事迹(推荐)

教师敬业奉献模范主要事迹

(彝良县海子中学教师:童顺元)

我叫童顺元,是一名普通农村山区教师。1986年7月毕业于昭通师范学校,8月被分派到海子乡中心完小任教,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曾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和校长等职务。1992年8月被调入海子中学任教,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曾兼任过副校长职务,现任中学党支部纪检委员。

从教二十七年,做为一名普通老师,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我不图名,不计利,工作精益求精,为人诚实厚道,尤其是近来全心全意落实党组织提出的“在师德师风的改进上创先争优,在业务水平的提升上创先争优,在学生的管理上创先争优,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创先争优,在与同事的相处上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家长学生们的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周宪梁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事迹

周宪梁(候选人编号443),男,46岁,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心中要

永远装着病人”,这是周宪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实际行动。从医20多年来,周宪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医疗大篷车”,为无数患者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病人解除了疾病痛苦。

周宪梁在国内心血管病方面享有盛誉,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他深知偏远地区百姓的疾苦、看病的不

易,决心用自己的医疗本领去服务那些最需要的人。XX年2月,周宪梁的爱人正在国外留学,他把孩子托给亲

戚照看后,主动报名踏上了援疆之路,在紧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阿克苏市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副

院长。面对众多乡亲期待救治的眼神,周宪梁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抛在了脑后,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不管白天晚

上,随时随地给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敬业奉献模范事迹500字(精选30篇)

敬业奉献模范事迹500字

一、事迹材料的特点

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这是由事迹材料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以叙写先进事例为旨要。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

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要达成此目的,首先要吸引读者,感染读者。这就要求事迹材料要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

二、敬业奉献模范事迹500字(精选30篇)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现代社会上比较缺乏的一种职业精神,也是值得去学习和敬佩的一种精神。工作中如何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呢?下面小编给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